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形变化的原因 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形变化的原因 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检测题一、单选题 下图为“贺兰山东麓等高线图及其洪积扇纵剖面图”,该地区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枸杞产业基地,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下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高处凸出,下游向低处凸出;上游以河流侵蚀为主,下游以河流堆积为主B.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高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C.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低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D.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低处凸出,下游向高处凸出;上游以河流堆积为主,下游以河流侵蚀为主2.关于影响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为山麓洪积扇,沙质土壤贫瘠 B.该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降水少C.该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该地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 3.下图为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海水沉积作用 D.海水侵蚀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⑥ B.⑤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C.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 D.岩层②断裂之后相对下降5.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适宜开凿隧道 B.d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汽油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下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6.新疆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冰川侵蚀强烈 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流水侵蚀强烈7.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冰川侵蚀一岩层外露一岩层断裂一泥浆喷出一冰川堆积B.地売挤压一地层凹陷一岩层断裂一泥浆喷出一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一岩层断裂一地层隆起一泥浆喷出一冰川堆积D.地売挤压一地层隆起一岩层断裂一泥浆喷出一流水堆积 在四川涪江大英县河段,有一处“石龙过江”的景观。宽阔平缓的河谷地带,厚度仅1米左右砂岩为主的河床基岩上,有大量壶穴、水蚀槽、水蚀洼地等。左图为涪江“石龙过江”景观图,右图为“石龙过江”地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8.关于“石龙过江”景观形成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沉积作用明显 ②侵蚀作用明显 ③内力抬升明显 ④内力抬升不强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9.关于该地貌演化过程,推断正确的是( )A.流水沉积作用下,河床趋于平坦B.溯源侵蚀作用下,泥岩层会裸露C.丰水期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石龙景观不明显D.枯水期水位较低,侵蚀作用弱,石龙景观不明显 火山岩是岩浆上升冷凝形成的。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平面25米以内海城。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物质来源于地壳 B.甲所在的圈层只分布在地壳当中C.乙所在的圈层不具备连续性 D.丙处形成时期该地海域为温暖的浅水环境11.图中所示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下左图为秦岭山脉最高峰太白峰附近地形,下右图为该区域某地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地形剖面最有可能位于左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3.地形剖面图中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温州大罗山龙脊景观位于罗胜村石竹的大岗之巅,上亿年前的火山喷发,破火山内,地块相继穹起,又遭漫长地质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现今的地质景观(如下图示)。龙脊岩由十几米高的块状巨岩自然排列而生成,头尾相连,形成青龙在山岗上游动,故又名青龙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据龙脊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形成龙脊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风力沉积C.冰川堆积、风化剥蚀 D.海浪侵蚀、风化剥蚀15.下列关于龙脊景观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岩浆喷发——地壳隆起——海浪侵蚀——风化剥蚀B.岩浆喷发——地壳隆起——冰川侵蚀——冰川堆积C.岩浆喷发——地壳隆起——海浪侵蚀——风力沉积D.岩浆喷发——地壳隆起——风力侵蚀——风化剥蚀 下图为在我国某区域拍摄的两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6.甲、乙两图分别是( )A.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B.风积地貌、风蚀地貌C.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 D.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沉积地貌17.乙图中( )A.M为迎风坡,坡度较缓 B.M为背风坡,坡度较陡C.N为迎风坡,坡度较陡 D.N为背风坡,坡度较缓 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地表侵蚀组合,塑造了风水交错区独特的地貌景观,其侵蚀强度常常大于单独的风蚀和水蚀强度。下图是我国某年3月-9月在风水交互作用下某河道沙丘的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风水交互作用最强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海南省 B.江苏省 C.吉林省 D.山西省19.期间,该河道的自然环境状况表现为( )A.沙丘变高、体积变大 B.风力强度比流水弱C.风沙增强、暴雨变弱 D.风力搬运时间短暂 2021年8月26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是在我国首次发现,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下图为瓣齿鲨的生态复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瓣齿鲨盛行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震旦纪21.关于瓣齿鲨生存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脊椎动物时代 B.裸子植物繁荣 C.被子植物大发展 D.重要的成煤期22.化石位于的地球圈层及其特征是( )A.地壳、连续但不规则 B.岩石圈、物质状态以固态为主C.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D.生物圈、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蚀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24.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25.读地形及地质构造剖面图(下图),左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2)说出丙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其对过程①会产生什么影响?(3)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右图河谷中沉积物形成的原因。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图1为青藏高原移动原因示意图。图2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图1中板块a是____板块,与图2中____(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___;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3)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图3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4)试判断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材料三:川藏铁路建设难度大,经过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具有非常高的桥隧比(其中雅林段桥隧比高达95.8),因此被大家称为“川藏地铁”。图4为川藏铁路示意图(5)结合材料三,分析川藏铁路桥隧比高的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某校中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研学活动。分别在甲、乙、丙三地发现形态相似的“蘑菇”石。学生对不同“蘑菇”石作如下描述:a.寂寞大海边,波涛伴孤独,雨虐风欺色凛然,只有神如故;b.塌崖山林海花潮、峡谷峭壁、峰回石怪,山顶有一块巨石,远看像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c.辽阔无垠的沙海中,一座座参差不整的花岗岩怪石山,有的像展翅腾空的苍鹰,有的像碧空飘展的祥云……,栩栩如生,比比皆是。材料二:丁地所属的广西河池市,曾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椤树。桫椤树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 (1)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桫椤树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________代,该年代a所在岛屿________(未/已)形成。(3)d景观为喀斯特地貌中的________地貌,从地质地貌角度推断该景观区域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地貌灾害。(4)列举二例与“蘑菇”石c成因相同的地貌________、________。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峪耳崖金矿位于河北省宽城县境内,是河北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台燕辽沉降带东段,马兰峪背斜与山海关隆起的接壤地带。有学者认为,金矿与峪耳崖花岗岩为同源岩浆作用的产物,其源岩物质可能来自深部地壳。下图示意峪耳崖金矿典型矿脉体剖面。(1)指出图示地区主要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依据。(2)有学者认为,金矿与峪耳崖花岗岩为同源岩浆作用的产物,请列举理由。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A 6.C 7.D 8.B 9.B 10.D 11.D 12.D 13.C 14.D 15.A 16.A 17.A 18.D 19.B 20.C 21.D 22.B 23.B 24.C25.(1)甲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谷地。(2)丙处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削弱)(3)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河谷,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26.(1) 印度洋 B (2) 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 (3)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东和向北移动(4)红海面积变大;地中海面积变小;大西洋面积变大(5)地形起伏大,跨越河流多,修建桥梁隧道可以缩短路程,减少运输时间,节省运输成本;降低坡度,保障运输安全;克服冻土对路基的不利影响;减少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行的影响;减少占用耕地;经过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修建桥梁可以为生物留出生态通道;减少对地表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27.(1) c b a (2) 古生代 未 (3) 峰丛(峰林) 滑坡 泥石流(可互换) (4) 风蚀柱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壁龛(任写两例风蚀地貌即可) 28.(1)先后顺序:灰岩、白色花岗岩、红色花岗岩。依据:花岗岩为侵入岩,其侵入灰岩,说明灰岩形成早于花岗岩;红色花岗岩侵入白色花岗岩,说明红色花岗岩形成较白色花岗岩晚。(2)金矿床主要赋存在花岗岩岩体之中;含矿断裂走向与花岗岩的分布方向一致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表形态的变化 单元检测题1,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形变化的原因 检测题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形变化的原因 检测题1,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