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优秀教案
展开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重点)
5.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推荐学生阅读《〈呐喊〉自序》、鲁迅散文集《野草》以及搜集一些关于鲁迅人生历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教师总结: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然而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让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
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预习交流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轻捷(jié)嘱咐(zhǔ)揩桌子(kāi)薪金(xīn)校对(jià)调羹(tiá gēng)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安顿:安详,安稳。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背景资料1936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陨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的日子里,《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用女性化、情绪化的手法,去诠释鲁迅的信念与力量的一篇佳作。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整体感知
创设读书的好气氛,吸引学生朗读。
【交流点拨】放背景音乐,大屏幕打出鲁迅图片。在这种情景中读课文。在情景设置中把握作者感情朗读文章,更容易理解课文。
概括课文内容。
【交流点拨】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利于下面的分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概括、叙述能力。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节选自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是鲁迅先生十分欣赏的文学青年。在她的文学道路和人生旅途上,鲁迅先生是最重要的领路人,文中作者倾入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深情。
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交流点拨】笑声;步伐;真诚待友;吃饭喜好;关爱亲人;真诚待客;拼命工作以及对待日常事务一丝不苟的态度。
和我们平日印象中的鲁迅比较,文中的鲁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设计意图:为后面的分析做铺垫,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鲁迅、平凡的鲁迅上做分析。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另一面,认识了生活中的鲁迅,他的平凡、他的伟大、他的生活情趣,那么鲁迅先生的另一面具体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接着分析。
三、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一)文本研讨
1.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交流点拨】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得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二)语言品析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交流点拨】用朴素的语言再现了一个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鲁迅先生。
2.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交流点拨】客观平淡的叙述,朴实的语言,“鲁迅先生还是坐着”的两次出现,刻画了拼命工作着的鲁迅先生的形象,其中饱含着作者对先生的深厚的情感。
写作特色
虽是怀人散文,却具备“史”与“诗”的双重因素。
【交流点拨】本文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所以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又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对回忆对象充满缅怀崇敬之情。因此作品不仅富有史传性,而且也富有文学性。
捕捉人物生活的灵性细节,从细微处见精神。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通过捕捉鲁迅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他的个性、情趣、魅力和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通过一些小事,在无言中表现出鲁迅克己待人的精神。
内容主旨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生活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萧红笔下的鲁迅是崇高的,但又绝不是令人感到高不可攀或难以接近的。
板书设计,结构图解
回忆鲁迅先生
五、语文积累,拓展延伸
关于鲁迅的趣事
鲁迅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发生了几次口角。鲁迅受不了整天的吵闹,竟病倒了,晚上经常失眠。隔壁的俞芳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虽然可以暂时压下去,但心里那股气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那么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
名流免不了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过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了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为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的好,我以后再写,免得有人说鲁迅来到广州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文学社青年说。“要刊物销路好很容易,”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教学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课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可把阅读材料放到课后进行;在这堂课上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情。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鲁迅的感情,课外阅读鲁迅的小故事,来加深对伟人的认识。但学生的自主发挥欠少,差异性也不能很好体现;如何在课堂中引进质疑问难;如何让读写有机在课堂中结合等等也有待研究提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a>,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 人物生活事例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