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合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展开课题: 生活需要法律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律的产生和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2.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3.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近年以来,通过媒体报道等渠道,他们对我国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进程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更多联想到威严、强制性;也有的学生违法犯罪却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没有人可以例外,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排,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课前做如下准备:课前与学生简短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和拓展,如有关法律的产生、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作用等,增强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搜集典型案例与素材,体现教学的时代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视频播放、教师讲评、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采用启发式讲授与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展教学,具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首先,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视频引出本框的教学内容,教师针对视频资料提取信息,设置问题,正反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其次,通过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6连线题到分小组探讨我们享有的权利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保障,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再次,通过对我国夏朝法律起源的介绍和视频播放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帮助学生了解的产生,并为后面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工具作铺垫。再次,通过学生扮演“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不同角色,时间大概5分钟左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最后,视频播放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播放,帮助学生结合历史和现实全面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法治的意义确定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的主题、社会热点、学生思想实际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及本质确定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的抽象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视频播放“法律那些事儿”(1)视频内容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视频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3)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二:法律相伴一生想一想:你是如何理解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的?教师归纳: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的产生及本质(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活动四: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深度探讨: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活动五: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播放 观看视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对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 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6连线题;分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了解我国夏朝的法律,观看视频汉谟拉比法典,回答“我思我想”。 活动要求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帮助学生结合历史和现实全面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学生通过观看能直观感受到生活需要法律,具有引领本框题教学的作用,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回答设置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这是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通过将权利和义务与相对应的法律连线,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伴随我们生命成长的全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也在逐步扩大,不断变化。 采用材料和视频相结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产生,为后面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工具作铺垫。 通过角色扮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另一方面深刻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实现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学法、守法。 引导学生既为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七、板书设计: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与个人相伴一生 生活需要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法治的脚步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脚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