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设计,共4页。
第 16 课时 练习课(3)(实际问题与方程)
教材第 82 页的内容。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能力。
经历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练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课件。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相遇问题,那谁能说一下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回答。)师: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通过几道习题来巩固一下用方程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易错题分析。
出示:甲乙两地相距 660km,一辆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 32km, 一辆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 34km,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易错原因:学生在解决相遇时间的问题中,能很好地找到等量关系式,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对方程的格式书写不够规范。学生尝试解答: 解:设经过 x 小时两车相遇。(32+34)x=660 x=10答:经过 10 小时相遇。教师小结: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教材第 82 页“练习十七”第 12 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获取题目的有用信息。师: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根据“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设乙车每小时行 x km。3.5(68+x)=455 x=62画线段图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出示:甲、乙两城相距 420km,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一辆摩托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汽车每小时行驶 75km,3 小时后两车相距 15km。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思路导引: 情况一:两车行驶 3 小时未相遇,两车还相距 15km。用线段图表示: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 3 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 3 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情况二: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两车相距 15km。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 3 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 3 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学生尝试解答: 情况一: 情况二: 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 xkm.75×3+3x+15=420240+3x =4203x =180x =60 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 xkm.
75×3+3x-15=420210+3x =4203x =210x =70小结:通过线段图,找出两车相距 15km 存在的两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教材第 82 页“练习十七”第 15 题。
学生先自己看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予以解惑。
经过这节练习课,你是不是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节练习课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处理能力。练习课先通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点,再带领学生通过几道习题来巩固所学。在练习中, 我着重对学生的引导,而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具体思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我则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