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教学设计+课件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教案 10 次下载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PPT 课件 5 次下载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PPT 课件 4 次下载
-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教案 11 次下载
-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PPT 课件 5 次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四课,课程标准针对本课表述的课程内容为:“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依据课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西汉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在大单元来看,前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并通过休养生息等政策经济和社会逐步恢复,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文景之治”,下启两汉文明成就。再看本课具体内容,本课主要包括四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推恩令”的实施;第二个子目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个子目是:盐铁专卖;第四个子目是:北击匈奴。本课的四目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他们共同表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采用并列式结构,通过精选典型的人与事,编排了“现实情况”“具体措施”“巩固大一统”三个板块,以政治、思想、经济、军事、选官五个角度重新整合教材,紧扣内容主旨。整合教材创设情境。从教材编排上看,本课内容由“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和北击匈奴四个子目组成。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各项措施是交错进行的,这位少年天子首先是通过治国思想的变化来推进他的各项改革措施的。二、教学目标基于对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道“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统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分析汉武帝面临的现实情况,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并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和影响。2.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图片、地图,学会读图和分析、归纳材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思维与习惯;感受“故事中的历史”。3.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解释,贯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题。感受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对中外文明的交流做出的伟大贡献,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任务,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2. 难点。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看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任务。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
教师:汉高祖建立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创造了四海统一繁荣富足的文景之治,那继任者汉武帝,创造了怎样的景象呢?【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知道“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不必将过多笔墨放在“文景之治”上,简单回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是为了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二是将前后两课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2. 正课讲授。·繁荣背后的危机四伏——治国思想教师:他接管下的帝国,不止是看得见的四海统一,繁荣富足。还有繁荣背后的危机四伏。材料一: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安定、国家统一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思想混乱不利于政策推行、中央集权。·繁荣背后的危机四伏——社会秩序混乱设问:当这些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膨胀的时候,会对中央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威胁中央,威胁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教师:诸侯势力强大,除此,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大的王国更是地跨数郡,中央直接管辖15个郡。部分诸侯国比中央直接管辖的范围还要大。不仅如此,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可以自设法令,自征赋税,自铸货币,甚至拥兵自重。诸侯王的现世生活是骄奢淫逸的,甚至有的诸侯王在死后还穿戴金缕玉衣。(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4页关于“金缕玉衣”的图片与文字介绍,知道这件金缕玉衣使用了大量金线和2000多块玉片,其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也显示了当时的诸侯王不仅拥有政治上的特权,还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繁荣背后的危机四伏——匈奴南下袭扰教师:播放视频,提问:面对强悍的匈奴,西汉初期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学生:军事、和亲。没有解决困扰西汉的匈奴问题。·繁荣背后的危机四伏——经济命脉被控材料四:富裕的商人,冶铁铸币卖盐,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财产,却不顾国家危急,加重百姓困苦。汉初诸侯王叛乱时,朝廷向富商大贾们借钱去平叛,富商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转述自《史记·平准书》教师:汉武帝对待农业的态度是什么?现实情况又是怎样?学生: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豪强掌握盐铁经营权,而这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顾国家危急。·繁荣背后的危机四伏——选官方式不固定材料五:据不完全统计,高帝封为列侯的功臣,到武帝时,则“名臣文武欲尽”,开国的“元功宿将”亦寥寥无几。而这些功臣的后代,尽管都承袭了前辈的爵位,因骄逸而腐化。——《汉书·武帝纪》教师:汉武帝时期的官员选拔面临什么困境?学生:汉武帝时期名臣的数量所剩无几。【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文物解读适当补充材料,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初期的环境。给学生构建一个繁荣与危机的危机情境,吸引学生。过渡:汉武帝想解决这些问题,他要抓住统一,这一核心关键词。那我们就一一来看,面对思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困顿,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思想:“罢黜(chu)百家,独尊儒术”学生思考:《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但限制了文化发展【补充】历史解释:“罢黜百家”指在政治上排斥和抑制其他学派思想,而非消灭。【纵横联系】回顾所学,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激化了社会矛盾。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政治:“推恩令”的实施教师梳理王国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过程设问:结合漫画“推恩令”实施后诸侯势力发生了变化,结果如何?学生: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总结: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引导学生上升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纵横联系】结合所学,请你完成下图并谈谈自己的认识?【设计意图】将以往的知识进行联系,培养学生归类总结的能力,建构时空观念。 教师总结:刺史制度与“推恩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大一统。·经济:盐铁专卖教师:结合教材思考汉武帝是如何应对经济问题的?其结果如何?学生:完成表格【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完成表格填写,力图提升学生概括信息、提取关键点的能力。过渡:材料七:赡边,给战士。——《盐铁论·忧边》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北击匈奴教师:梳理北击匈奴的过程,通过卫青、霍去病的品质影响学生。学生思考:与秦朝疆域图对比,汉朝疆域图有何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疆域版图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理解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疆域),进而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选官:选拔、育人相结合【设计意图】将教材重新整合,把汉武帝设立太学、确定儒家经典为教材归为育人;知识拓展的察举制为选拔。跳脱教材的束缚,用教材教,让学生从育人、选拔两个角度理解汉武帝在选官方面的措施。【历史评说】评价汉武帝学生:汉武帝的成绩与不足教师:这在历史上是有不同的说法的,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坚持公平客观公正,一分为二,既要看到汉武帝,他雄韬武略所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他穷兵黩武的不足。3. 课堂总结。汉武帝在接手西汉时,不仅有文景之治的繁盛,同样也有危机四伏的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六、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表格教案设计,文件包含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docx、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mp3mp3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深度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