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7.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完美课件PPT
展开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拓展 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再侵染。
2.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思考: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能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答案:不能。因为病毒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4.结论: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过程及结果
2.结论: 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四、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连一连)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2.实验拓展分析(1)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结构被破坏。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以得到恢复。(2)转化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因此,转化作用可以看成广义上的基因重组。(3)转化效率与DNA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考向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与结论
1.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2.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该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 )
A.实验2只出现R型菌落B.实验1、3均出现R型和S型菌落C.DNA是转化因子D.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考向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分析与应用
3.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和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菌 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所用的标记元素(1)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而DNA没有的特殊元素是 S ,所以用 35S 标记蛋白质;噬菌体DNA含有而蛋白质基本不含有的元素是 P ,所以用 32P 标记DNA。 (2)该实验不能用C、H、O、N元素标记的原因: 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 。
2.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培养时间 过短 ,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 过长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 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搅拌 不充分 ,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3.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思路的比较
考向一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与结论
1.(2015江西五校联考)某同学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考向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同位素标记
2.图1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2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图2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C.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在上清液、沉淀物中 D.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2015北京房山期中)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温(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B.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酶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有放射性D.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1.辨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比较(1)前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2)后者则采用直接分离法,即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1.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015全国Ⅰ卷,1D)(×)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4.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2015全国Ⅰ卷,1C)(√)5.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
6.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 (√)7.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8.噬菌体能以宿主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9.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10.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a href="/sw/tb_c400383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配套课件ppt</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聚焦,谁才是遗传物质,问题探讨,思考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单元第17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单元第17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转化因子,DNA,R型细菌,基因重组,同位素标记法,32P,没有35S,存在32P,出现病斑,烟草叶不出现病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教材新高考),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导航,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考点1,肺炎链球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考点2,考点3,考点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