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制备与除杂和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模式
展开
这是一份气体制备与除杂和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模式,共2页。
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催化剂)来选择。
、凡是给固体加热或固体跟固体反应加热,适用于制O2装置(A套装置—固体加热型)。利用A套装置应注意:
eq \\ac(○,1)药品平铺。eq \\ac(○,2)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eq \\ac(○,3)加热用外焰,先预热后集中加热。eq \\ac(○,4)如反应剧烈(KMnO4),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eq \\ac(○,5)制完气体,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凡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均可采用制取CO2(H2)装置(B套装置—液体常温型),若要控制液体反应,可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若固体较大且用量多可将试管换成广口瓶、锥形瓶或烧瓶。利用B套装置应注意:
eq \\ac(○,1)长颈漏斗底端需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散)eq \\ac(○,2)装药品时先固后液。eq \\ac(○,3)长颈漏斗可换成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或增加隔离物(反应停止后液体与固体能分开)→如:有孔塑料板…(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无论选择上述哪种装置均应注意:
eq \\ac(○,1)先检查气密性后加药品(先固后液)。
eq \\ac(○,2)制气装置中导管口略露出胶塞即可。(便于导出气体)
eq \\ac(○,3)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收集装置的选择
、凡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根据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的比较(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9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