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数学《一轮专题讲义》(41专题)第13讲 一次函数(解析版)学案
展开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考点十三:一次函数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为0时,(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k,b与函数图象所在象限:
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此时的图象是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k,b为常数,k≠0)时: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不会通过二、四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不会通过一、三象限。
3、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4、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b|=.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考点典例一、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且x≠1 B. x≥-1 C. x≠1 D. -1≤x<1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有意义,应考虑分母上若有字母,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二次根号下字母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易错易混点:学生易对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分母不等于0混淆.
【举一反三】
1. 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且x≠3 D.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2. 使得代数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来源】2018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
【点评】考查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
考点典例二、函数的图象
【例2】(2019•甘肃庆阳•3分)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动点P由点A出发,沿AB→BC→CD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AOP的面积为y,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边的长为( )
A.3 B.4 C.5 D.6
【分析】当P点在AB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结合图象可得△AOP面积最大为3,得到AB与BC的积为12;当P点在BC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AOP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得到AB与BC的和为7,构造关于AB的一元二方程可求解.
【解答】解:当P点在AB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AOP面积最大为3.
∴AB•BC=3,即AB•BC=12.
当P点在BC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AOP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
∴AB+BC=7.
则BC=7﹣AB,代入AB•BC=12,得AB2﹣7AB+12=0,解得AB=4或3,
因为AB<AD,即AB<BC,
所以AB=3,BC=4.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分析三角形面积随动点运动的变化过程,找到分界点极值,结合图象得到相关线段的具体数值.
【举一反三】
1. (安徽省2018届初中毕业班 第4次十校联考)如图甲,A、B是半径为1的⊙O上两点,且OA⊥OB.点P从A出发,在⊙O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回到点A运动结束.设运动时间为x,弦BP的长度为y,那么如图乙图象中可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① B. ④ C. ①或③ D. ②或④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当点P顺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③,当点P逆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①,
故答案为①③.
故选:C.
2. (辽宁省辽河油田欢喜岭第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BOC=60°,AD=3,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O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O停止。设运动时间为秒,,则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BC=3,
∵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BOC=60°,
∴△BOC是等边三角形,OB=OC=BC=3,
∵△BOC≌△AOD,
∴∠ADO=∠AOD=60°,DO=AO=3,
在Rt△OAF中,∠AOF=30°,OA=3,AF=,
∴由勾股定理得OF=,
在Rt△DOE中,∠ODE=30°,OD=3,
∴OE=,
由勾股定理得DE=,
∴DC=2DE=,
在Rt△DCG中,∠CDG=30°,DC=,
∴CG=,
当0⩽x<3时,y=S△POC=S△ACD−S△APO−S△PDC=×3×−×⋅x−×(3−x) =x,
即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当3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
考点典例三、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例3】(2019•扬州)若点P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则点P一定不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C
【解析】一次函数y=-x+4中k=-1<0,b>0,所以一次函数y=-x+4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又点P在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上,所以点P一定不在第三象限,故选C.
【举一反三】
1. 将直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熟知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18年黄冈启黄中学中考模拟)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4(kb+1)>0,解得kb<0,
A.k>0,b>0,即kb>0,故A不正确;
B.k>0,b<0,即kb<0,故B正确;
C.k<0,b<0,即kb>0,故C不正确;[来源:学科网ZXXK]
D.k>0,b=0,即kb=0,故D不正确;
故选B.
考点:1.根的判别式;2.一次函数的图象.
考点典例四、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例4】(2019•上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x,且经过点A(2,3),与x轴交于点B.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点C在y轴上,当AC=BC时,求点C的坐标.
【分析】(1)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2)求得一次函数的图形与x轴的解得为B(﹣4,0),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x,
∴k=,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3),
∴3=+b,
∴b=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2)由y=x+2,令y=0,得x+2=0,
∴x=﹣4,
∴一次函数的图形与x轴的解得为B(﹣4,0),
∵点C在y轴上,
∴设点C的坐标为(0,y),
∵AC=BC,
∴=,
∴y=﹣,
经检验:y=﹣是原方程的根,
∴点C的坐标是(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与平行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1. 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O经过A,B两点,已知AB=2,则的值为_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
【解析】分析:由图形可知:△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2,可得A,B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k和b的值,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由图形可知:△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B
∵AB=2,OA2+OB2=AB2,
∴OA=OB=,
∴A点坐标是(,0),B点坐标是(0,),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
∴将A,B两点坐标带入y=kx+b,得k=-1,b=,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分析运用和待定系数法求解析,找出A,B两点的坐标对解题是关键之举.
2.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 .
(1)求直线的解析式;
(2)若直线与直线l相交于点C,求的面积.
【答案】(1);(2)
试题解析:解:(1)由直线l: 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可知:A(3,0),B(0,4).∵△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而得到△A′OB′,∴△AOB≌△A′OB′,故A′(0,﹣3),B′(4,0).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k≠0,k,b为常数)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
(2)由题意得: ,解得: ,∴C(,﹣),又A′B=3+4=7,∴S△A′BC==.
考点典例五、一次函数的应用
【例5】(2019•湖州)某校的甲、乙两位老师同住一小区,该小区与学校相距2400米.甲从小区步行去学校,出发10分钟后乙再出发,乙从小区先骑公共自行车,途经学校义骑行若干米到达还车点后,立即步行走回学校.已知甲步行的速度比乙步行的速度每分钟快5米.设甲步行的时间为(分),图1中线段和折线分别表示甲、乙离开小区的路程(米)与甲步行时间(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图2表示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米)与甲步行时间(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不完整).根据图1和图2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甲步行的速度和乙出发时甲离开小区的路程;
(2)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和乙到达还车点时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
(3)在图2中,画出当时关于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温馨提示:请画在答题卷相对应的图上)
【解析】(1)由题意,得:甲步行的速度是(米/分),
∴乙出发时甲离开小区的路程是(米).
(2)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过点,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时,,
∴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米/分).
∵乙骑自行车的时间为(分),
∴乙骑自行车的路程为(米).
当时,甲走过的路程是(米),
∴乙到达还车点时,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是(米).
(3)乙步行的速度为:80-5=75(米/分),
乙到达学校用的时间为:25+(2700-2400)÷75=29(分),
当25≤x≤30时s关于x的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举一反三】
1. (2018黄冈中考模拟)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2)求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求出两车相遇后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何时两车相距千米.
【答案】(1)600千米;(2)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3);(4)两车2小时或6小时时,两车相距300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象容易得出答案;
(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3)求出相遇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
(4)分两种情况,由题意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试题解析:(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
想和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
(3)由图象得:(小时),60×=400(千米),
时间为小时时快车已到达甲地,此时慢车走了400千米,
∴两车相遇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4)设出发x小时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①当两车没有相遇时,
由题意得:60x+90x=600﹣300,解得:x=2;
②当两车相遇后,
由题意得:60x+90x=600+300,解得:x=6;
即两车2小时或6小时时,两车相距300千米.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 某游泳馆每年夏季推出两种游泳付费方式.方式一:先购买会员证,每张会员证100元,只限本人当年使用,凭证游泳每次再付费5元;方式二:不购买会员证,每次游泳付费9元.
设小明计划今年夏季游泳次数为(为正整数).
(Ⅰ)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游泳次数
10
15
20
…
方式一的总费用(元)
150
175
…
方式二的总费用(元)
90
135
…
(Ⅱ)若小明计划今年夏季游泳的总费用为270元,选择哪种付费方式,他游泳的次数比较多?
(Ⅲ)当时,小明选择哪种付费方式更合算?并说明理由.
【来源】天津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Ⅰ)200,,180,.(Ⅱ)小明选择方式一游泳次数比较多. (Ⅲ)当时,有,小明选择方式二更合算;当时,有,小明选择方式一更合算.
【解析】分析:(Ⅰ)根据题意得两种付费方式 ,进行填表即可;
(Ⅱ)根据(1)知两种方式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Ⅲ)当时,作差比较即可得解.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 (2018山东省滨州市中考模拟)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全体实数 B. x>0 C. x≥0且x≠1 D. x>1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和分式两部分.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
解: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
解得x≥0且x≠1,
故选C.
考点: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
2. (2019山东临沂)下列关于一次函数y=kx+b(k<0,b>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与y轴交于点(0,b) D.当x>时,y>0
【答案】D.
【解析】解:∵y=kx+b(k<0,b>0),
∴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A正确;
∵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B正确;
令x=0时,y=b,∴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b),∴C正确;
令y=0时,x=,当x>时,y<0;D不正确;
故选:D.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1,2)作直线l,若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则满足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是( )
A. 5 B. 4 C. 3 D. 2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等,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出直线y=kx+b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4. (浙江省平阳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如图,放置的, ,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边在轴上,点, , ,…都在直线上,则的坐标是( )
A. (2017,2017) B. (2017,2017)C. (2017,2018) D. (2017,2019)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过B1向x轴作垂线B1C,垂足为C,
由题意可得:A(0,2),AO∥A1B1,∠B1OC=30°,
∴CO=OB1cos30°=,
∴B1的横坐标为: ,则A1的横坐标为: ,
连接AA1,可知所有三角形顶点都在直线AA1上,
∵点B1,B2,B3,…都在直线y=上,AO=2,
∴直线AA1的解析式为:y=+2,
∴y=+2=3,
∴A1(,3),
同理可得出:A2的横坐标为: ,
∴y=+2=4,
∴A2(,4),
∴A3(,5),
…
A2017(,2019).
故选D.
点睛:本题为规律型题目,利用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1的坐标,从而总结出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5. (2019山东聊城)如图,在Rt△ABO中,∠OBA=90°,A(4,4),点C在边AB上,且,点D为OB的中点,点P为边OA上的动点,当点P在OA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周长最小的点P的坐标为( )
A.(2,2) B.(,) C.(,) D.(3,3)
【答案】C.
【解析】解:∵在Rt△ABO中,∠OBA=90°,A(4,4),
∴AB=OB=4,∠AOB=45°,
∵,点D为OB的中点,∴BC=3,OD=BD=2,
∴D(0,2),C(4,3),
作D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E,连接EC交OA于P,
则此时,四边形PDBC周长最小,E(0,2),
∵直线OA 的解析式为y=x,
设直线EC的解析式为y=kx+b,∴,
解得:,∴直线EC的解析式为y=x+2,
解得,,∴P(,),
故选:C.
6. (2017内蒙古通辽第10题)如图,点在直线上方,且,于,若线段,,,则与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PC⊥AB于C,∠APB=90°,
∴∠ACP=∠BCP=90°,
∴∠APC+∠BPC=∠APC+∠PAC=90°,
∴∠PAC=∠BPC,
∴△APC∽△PBC,
∴ ,
∵AB=6,AC=x,
∴BC=6﹣x,
∴PC2=x(6﹣x),
∴PC=,
∴y=AB•PC=3=3,
故选: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7. (2018海南中考模拟)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作半径为2的圆,若直线与相交,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则若直线y=﹣x+b与⊙O相交,则b的取值范围是﹣2<b<2.故选D
考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8.(2019四川眉山)如图,一束光线从点A(4,4)出发,经y轴上的点C反射后经过点B
(1,0),则点C的坐标是( )
A.(0,) B.(0,) C.(0,1) D.(0,2)
【答案】B.
【解析】解:如图所示,延长AC交 x轴于点D.
∵这束光线从点A(4,4)出发,经y轴上的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
∴设C(0,c),由反射定律可知,
∠1=∠OCD
∴∠OCB=∠OCD
∵CO⊥DB于O
∴∠COD=∠BOC
∴△COD≌△COB(ASA)
∴OD=OB=1
∴D(﹣1,0)
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则将点A(4,4),点D(﹣1,0)代入得
,∴
∴直线AD为y=
∴点C坐标为(0,).
故选:B.
二、填空题.
8. 如图,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相交于点,则关于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_____.
【来源】2018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
【点评】考查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会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9. 两地相距的路程为240千米,甲、乙两车沿同一线路从地出发到地,分别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先出发40分钟后,乙车才出发.途中乙车发生故障,修车耗时20分钟,随后,乙车车速比发生故障前减少了10千米/小时(仍保持匀速前行),甲、乙两车同时到达地.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千米)与甲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乙车修好时,甲车距地还有____________千米.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8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A卷)
【答案】90
【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可知甲车40分钟行驶了30千米,由此可求出甲车速度,再根据甲车行驶小时时与乙车的距离为10千米可求得乙车的速度,从而可求得乙车出故障修好后的速度,再根据甲、乙两车同时到达B地,设乙车出故障前走了t1小时,修好后走了t2小时,根据等量关系甲车用了小时行驶了全程,乙车行驶的路程为60t1+50t2=240,列方程组求出t2,再根据甲车的速度即可知乙车修好时甲车距B地的路程.
【详解】甲车先行40分钟(),所行路程为30千米,
因此甲车的速度为(千米/时),
设乙车的初始速度为V乙,则有
,
解得:(千米/时),
因此乙车故障后速度为:60-10=50(千米/时),
设乙车出故障前走了t1小时,修好后走了t2小时,则有
,解得:,
45×2=90(千米),
故答案为:9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难度较大,求出速度后能从题中找到必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进行求解是关键.
10. 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C是OB的中点,D是AB上一点,四边形OEDC是菱形,则△OAE的面积为________.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
【答案】
把y=0代入 y = − x + 4 得出x=,
∴A(,0);
∴O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y=kx+b,(k≠0,且k,b为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学科&网
11.一次函数y=kx+b,当1≤x≤4时,3≤y≤6,则的值是
【答案】2或-7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k的符号不能确定,故应对k>0和k<0两种情况进行解答.
试题解析:当k>0时,此函数是增函数,
∵当1≤x≤4时,3≤y≤6,
∴当x=1时,y=3;当x=4时,y=6,
∴,
解得,
∴=2;
当k<0时,此函数是减函数,
∵当1≤x≤4时,3≤y≤6,
∴当x=1时,y=6;当x=4时,y=3,
∴,
解得,
∴=-7.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12. 已知点A是直线y=x+1上一点,其横坐标为﹣ ,若点B与点A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_____.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
【答案】(,)
【解析】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点A坐标,再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出点B坐标即可;
详解:由题意A(-,),
∵A、B关于y轴对称,
∴B(,),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3. (2018湖北孝感汉川中考模拟)如图,将直线 沿轴向下平移后的直线恰好经过点 ,且与轴交于点,在 轴上存在一点使得的值最小,则点的坐标为 .
【答案】(,0)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作点B关于x轴对称的点B',连接AB',交x轴于P,则点P即为所求,
设直线y=﹣x沿y轴向下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x+a,
把A(2,﹣4)代入可得,a=﹣2,
∴平移后的直线为y=﹣x﹣2,
令x=0,则y=﹣2,即B(0,﹣2)
∴B'(0,2),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把A(2,﹣4),B'(0,2)代入可得, ,解得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2,
令y=0,则x= ,∴P(,0).
考点:1.最短路线问题;2.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的运用.
三、解答题。
14.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二中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A(1,0),B(4,1),C(4,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点P是一次函数y=mx+3﹣4m(m≠0)的图象与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公共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通过计算说明一次函数y=mx+3﹣4m的图象一定过点C;
(3)对于一次函数y=mx+3﹣4m(m≠0),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确定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不必写过程)
【答案】(1);(2)答案见解析;(3)<x<4.
试题解析:
解:(1)∵B(4,1),C(4,3),
∴BC∥y轴,BC=2,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2,AD∥y轴,而A(1,0),
∴D(1,2),
∴由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D,可得k=1×2=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在一次函数y=mx+3﹣4m中,y=m(x-4)+3,当x=4时,y=4m+3﹣4m=3,
∴一次函数y=mx+3﹣4m的图象一定过点C(4,3).
(3)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x<4.
由点C的横坐标为4,可得F的横坐标为4,
∵一次函数y=mx+3﹣4m的图象一定过点C(4,3),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直线y=mx+3﹣4m与双曲线的交点P落在EF之间的双曲线上,
∴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x<4.
15. (2019四川乐山)如图,已知过点的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
(1)求直线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2).
【解析】解:(1)∵点P(1,a)在直线l2:y=2x+4上,
∴2×(-1)+4=a,即,
则的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那么,
解得: .
∴l1的解析式为:.
(2)∵直线与轴相交于点,
∴的坐标为,
又∵直线与轴相交于点,
∵A点的坐标为,则,
而,
∴.
1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届中考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一模)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请在图中的( )内填上正确的值,并写出两车的速度和.
(2)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请直接写出两车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km的时间范围.
【答案】(1)900;225km∕h.(2)yBC=225x-900(4≤x≤6);(3)
【解析】试题分析:(1)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代入,求出解析式,当时, 4小时后两车相遇,即可求出它们的速度和.
分别让解析式中的即可求出两车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km的时间范围.
试题解析:(1)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时,
图中括号里应填900,两车的速度和为:
(2)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和为:900÷4=225km/h,
慢车的速度为:900÷12=75km/h,
快车的速度为:225−75=150 km/h.
由题意得快车走完全程的时间为:900÷150=6h,
6时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25×(6−4)=450km.
则C(6,450).
设线段BC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得
解得:
则y=225x−90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3)
17. 如图,Rt△OAB的直角边OA在x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6,8),直线CD交AB于点D(6,3),交x轴于点C(12,0).
(1)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
(2)动点P在x轴上从点(﹣10,0)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x轴正方向运动,过点P作直线l垂直于x轴,设运动时间为t.
①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PDA=∠B?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请探索当t为何值时,在直线l上存在点M,在直线CD上存在点Q,使得以OB为一边,O,B,M,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并求出此时t的值.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
【答案】(1)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6;(2)①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0)或(,0).②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或.
详解:(1)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
,
解得,
∴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6.
(2)①如图1中,作DP∥OB,则∠PDA=∠B.
∵DP∥OB,
∴,
∴,
∴,
∴OP=6﹣,
∴P(,0),
根据对称性可知,当AP=AP′时,P′(,0),
∴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0)或(,0).
②如图2中,当OP=OB=10时,作PQ∥OB交CD于Q.
如图3中,当OQ=OB时,设Q(m,﹣m+6),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菱形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由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构建一次函数,利用方程组确定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
15. (2019四川攀枝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动点在的图
像上运动(不与重合),连接,过点作,交轴于点,连接.
(1)求线段长度的取值范围;
(2)试问:点运动过程中,是否是定值?如果是,求出该值;如果不是,请说明
理由;
(3)当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的坐标.
【答案】(1);(2)是定值,且;
(3)点Q的坐标是或或或.
【解析】解:(1)作,则,∵点在的图像上,
∴,.∵,
∴. ∴.
(2)法一:(共圆法)
①当点在第三象限时,
由,可得、、、四点共圆.
∴.
②当点在第一象的线段上时,
由,可得、、、四点共圆.
∴,又此时.
∴.
③当点在第一象限的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由,可得.
∴、、、四点共圆.
∴.
法二:(相似法)
如图设直线与交于点,
当点在第三象限时,
①由,可得∽.
∴ ,∴∽.
∴.
②当点在第一象限且点在延长线上时,
由,可得.
∴∽,∴.
∴∽. ∴.
③当点在第一象限且点在延长线上时,
由,可得.
∴∽,∴
∴∽ ∴
(3)设,则:,
∵,∴.
∴:.
∴.
∴,,.
①当时,则,
整理得:,解得:.
∴,.
②当时,则.
整理得:,解得:或.
当时,点与重合,舍去,
∴. ∴.
③当时,
则.
整理得:,解得:.
∴.
综上,点Q的坐标是或或或.
中考数学《一轮专题讲义》(41专题)第02讲 实数的计算(解析版)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一轮专题讲义》(41专题)第02讲 实数的计算(解析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数的运算,非负数的性质,实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一轮专题讲义》(41专题)第13讲 一次函数(原卷版)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一轮专题讲义》(41专题)第13讲 一次函数(原卷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四象限,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一轮专题讲义》(41专题)第23讲 视图与投影(解析版)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一轮专题讲义》(41专题)第23讲 视图与投影(解析版)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辨别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利用三视图求几何体的面积,由三视图确定物体的形状,由视图确定立方体的个数,利用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