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分)
1.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 ⑤→⑦→③→① B. ⑧→⑤→②→④
C. ⑦→⑥→①→③ D. ⑥→⑧→④→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③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④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主要),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详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⑦→③→①。
故选A。
【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 与a相比,c管壁厚,弹性大
C. a中的血液是静脉血,c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D. b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a段是肺动脉,b段是肺部的细血管,c段是肺静脉。
【详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A错误。
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与a相比,c管壁薄,弹性小,B错误。
a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c肺静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C正确。
b段是肺部的毛细血管,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路线。
3. 下列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叙述,相吻合的是( )
A. 鲤鱼尾鳍发达利于保持平衡
B. 家鸽肺与气囊相通利于飞行
C. 家兔犬齿发达利于撕碎食物
D. 河蚌具有坚硬的外壳可减少水分散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详解】A、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A错误;
B、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等,B正确;
C、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C错误;
D、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有贝壳,贝壳具有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4.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 负责指挥狒狒社群行为的是年长的狒狒
C.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肌和骨组成
D.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答案】D
【解析】
【分析】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A.屈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A错误。
B.狒狒营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B错误。
C.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C错误。
D.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前者由遗传因素决定,后者通过后天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D正确。
故选D。
【点睛】动物的社会行为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掌握。
5. 你体验过吗?在生病“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这是因为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舌上刺激味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并在大脑皮层形成苦的感觉。有关药物到达味觉感受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静脉进入体内 B. 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 两次经过心脏 D. 只经过1次体循环和肺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是:
【详解】A、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在医院经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治疗疾病,A正确;
B、静脉注射后,药物进过腔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
C、“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药物经过的路线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嘴的毛细血管→刺激舌上味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并在大脑皮层形成苦的感觉,故“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药物两次经过心脏,C正确;
D、“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药物经过2次体循环和1次肺循环,D错误。
故选D。
【点睛】考查血液循环知识。
6.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肺结核会引发咳嗽,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也有咳嗽的症状,花粉过敏也可能会咳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花粉过敏引发咳嗽时,花粉是过敏原也是抗体
C. 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属于控制传染源
D. 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A正确;花粉过敏引发咳嗽时,花粉是过敏原也是抗原,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故B错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错误;口服抗生素消灭病原体,是抗生素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属于免疫,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反射弧的组成,抗原和抗体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7. 人一旦被狗、猫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那么,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 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B. 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C. 抗原、控制传染源 D. 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详解】由分析可知不小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是由病原体狂犬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注射狂犬疫苗的发生免疫反应的生理过程、目的。
8. 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的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B. 产生克隆猴“中中”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C. 毛毛虫处于蝴蝶发育的幼虫期
D. 青蛙产在水中的是受精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1)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2)无性生殖是指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4)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详解】A、人的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伴随着心、肺功能的健全合神经系统的发育。正确;
B、产生克隆猴“中中”采用的是克隆技术,这种生殖方式未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正确;
C、蝴蝶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合成虫四个阶段,毛毛虫处于蝴蝶发育的幼虫期,正确;
D、青蛙产在水中的是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的青春期发育、无性生殖的特点、昆虫的发育类型、两栖动物的特征。
9. 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C.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D. 万亩石榴园供人们休闲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A错误;
B、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B正确;
C、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很多,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基本环境,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正确;
D、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合潜在价值,万亩石榴园供给人们休闲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
故选A。
【点睛】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10. 下列有关健康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开展高危人群艾滋病免费筛查活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 有计划的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所有传染病的抵抗力
C. 患病时,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D. 有的人对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发生过敏反应,这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躯体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详解】开展高危人群艾滋病免费筛查活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A错误。注射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乱吃、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C错误。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如当抵抗抗原入侵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D正确。
【点睛】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相关知识。
11.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
B. 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C. 基因工程在体内进行基因的拼接组装
D. 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所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A、基因是最小的遗传单位,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小片段,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A正确;
B、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个物种的耨个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表现出相应的形状,转基因生物是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B正确;
C、根据基因工程的定义,可知基因工程在体外进行基因的拼接组装,C错误;
D、基因能够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进行交流,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D正确。
故选C。
【点睛】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12.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 )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吸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详解】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故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而⑤无机盐的吸收与根毛细胞和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
【点睛】明确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13. 下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 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 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度过休眠期。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详解】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需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度过休眠期,A正确。该实验中甲和乙形成对照,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丙和乙形成对照,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丁和乙形成对照,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B、C正确。甲和丁一组有水分和空气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D错误。
【点睛】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14. 如图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尿素、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a、b、c、d 内的液体及x、y、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
A. b内是原尿,y是蛋白质
B. c内是原尿,y是葡萄糖
C. a内是血液,z葡萄糖
D. d内是尿液,x是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x、y、z曲线分别代表尿素、葡萄糖、蛋白质。据此答题。
【详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故b内的液体是原尿;因此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因此a、b、c、d内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原尿、尿液、尿液。
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b肾小囊的原尿中没有蛋白质,因此z是蛋白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c肾小管末端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y是葡萄糖;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此x是尿素。
A、b内是原尿,y流经肾小管后含量为0,因此y是葡萄糖而不是蛋白质,错误;
B、c内是尿液而不是原尿,错误;
C、a内是血液,z是蛋白质而不是葡萄糖,错误;
D、d内是尿液,x是尿素,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来切入。
15. 如图是玉米种子结构、叶芽结构、根尖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种子结构中加碘变蓝的部分是②
B. 玉米种子的胚由③④⑤⑥组成
C. 叶芽结构中的4将来发育成侧芽
D. 根的长长与根尖结构中的a和b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①果皮和种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1生长点、2幼叶、3芽轴、4芽原基、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详解】玉米种子结构中加碘变蓝的部分是②胚乳,胚乳储存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故A正确;玉米种子的胚由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组成,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故B正确;叶芽结构中的4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故C正确;根尖的结构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所以根的长长与根尖结构中的c分生区和b伸长区有关,故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考点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功能。涉及知识点广,综合性较强,可以从根尖各部分的名称、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16. 如图表示弱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Ⅰ、Ⅱ表示)之间、细胞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情况(①②③④表示气体,箭头表示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①③为O2,②④为CO2
B. 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②③为O2,①④为CO2
C. 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①④为O2,②③为CO2
D. 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②④为O2,①③为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它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详解】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因为是“弱光照”,呼吸作用的强度要比光合作用强度强,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所以它吸入的气体与释放的气体最明显,故Ⅰ为线粒体,Ⅱ为叶绿体。由于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推出①③为二氧化碳,②④为氧气。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正确地认识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某生物调查小组对如图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肾蕨用孢子繁殖,孢子是生殖器官
C. 玉米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
D. 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属于生殖细胞,不是生殖器官,B错误。
C.玉米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C正确。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18. 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两种,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现将黄色豌豆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及胚的基因组成是( )
A. 绿色、Aa B. 黄色、aa
C. 黄色、Aa或aa D. 绿色、Aa或aa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发育情况如下: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2、染色体(基因)在生物体中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要减半)。
【详解】将黄色豌豆(aa)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属于果皮,其基因型和母本一样为aa,颜色为黄色。母本黄色豌豆的卵细胞(a)和绿色豌豆花粉中的精子(A或a)结合,形成受精卵(Aa或aa),受精卵发育成胚(Aa或aa)。故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是黄色,胚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作用、遗传和变异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19. 据图①~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①代表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则丙呼吸作用最旺盛
B. 由图②可知,当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C. 由图③可知,a~b说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b~c说明生物可以适应环境
D. 图④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3)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杀虫剂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害虫抗药性。由于在农田中经常使用杀虫剂,蝗虫等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组织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和血红蛋白分离,导致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故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越低,呼吸作用越旺盛。图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最低的是甲。因此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甲,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当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如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多,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由图丙可知,随着施用同一农药的次数增加,把没有抗药性的害虫杀死,导致害虫数量减少,说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但是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增多,说明生物可以适应环境,C正确。
D.种子萌发时,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所以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幼苗长成植物体后,通过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步增加,D正确。
故选A。
【点睛】此题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多,只要基础扎实就能够正确回答。
20.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①~④代表四类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④分别通过分裂和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
B. ①与③细胞结构特点的是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①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②是噬菌体,寄生在①的体内,利用①内的遗传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D. 图中①属于原核生物,③④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的生殖方式为自我复制。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详解】细菌只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④是霉菌,主要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故A正确;细菌和真菌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①是细菌,③是酵母菌,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③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①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B正确;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的活细胞,故C错误;图中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③④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知识,熟练掌握三大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及繁殖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 如图是油桃种子萌发成幼苗及植株的花和果实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完成①→④过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三中的B是由图二中的[b]____发育而来的。
(3)图乙表示大棚内油桃植株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d点的产生与图甲中[④]_____的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同学整理笔记,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四)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图五)。
①分析图四,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和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分别是曲线上的___(用字母a~i填空)。
②分析图五,只有过程③④时,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___(填数字)。
【答案】 ①.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②. 胚珠 ③. 气孔 ④. 减少水分的散失 ⑤. d、c ⑥. 0~6,18~24
【解析】
【分析】
(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1)图1种子的萌发中,完成①→④过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2)图三中的B是由图2中的【b】胚珠发育而来的。
(3)d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导致甲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
(4)①图四中,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6时~18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释放量,也就是说明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而在d点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因此,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曲线上的g,因为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当图五只有过程③④时,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 0-6时和18-24时。
【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2.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的获得和废物的排出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如图是人体内相关系统及其部分器官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经A系统后其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肺泡及其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肺泡与血液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作用进行气体交换。
(3)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图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图丁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⑩内液体的形成必须经过__________。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C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由_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5)图甲为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它和图乙、图丁所示结构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体现了_________。
(6)长时间登山会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攀登到山顶,控制该行为的中枢在_______。在山顶上远眺云海,近看松涛,是由于______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能看清美景。
【答案】 ①. 胃液、肠液和胰液 ②. 扩散 ③. 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④.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⑤. 皮肤形成汗液(或皮肤或汗液) ⑥.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⑦. 大脑皮层 ⑧. 睫状体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图甲结构名称:①毛细血管,②小肠绒毛;图乙结构名称:③肺泡、④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图丙结构名称:⑤是肺动脉,⑥是主动脉,⑦上下腔静脉,⑧是肺静脉。图丁结构名称:⑨肾动脉,⑩肾小囊,⑪肾小球,⑫肾小管。
【详解】(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主要作用,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2)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实现了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3)由图丙可知表示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的过程。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⑩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通过皮肤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5)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长时间登山会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到山顶,该行为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依靠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
【点睛】熟记血液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3. 眼睑的性状表现为单眼皮和双眼皮,由基因D、d控制。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聪慧漂亮的单眼皮女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女孩的性别是在精子和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时决定的,该过程发生在妈妈体内的______中。
(2)女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这对夫妇响应国家二胎政策,又生了一个双眼皮的男孩,推测男孩与父亲基因型相同的可能性是______。
【答案】 ①. 输卵管 ②. 22对+XX
③. 2/3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女孩的性别是在精子和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时决定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发生在妈妈体内的输卵管内。
(2)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男性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可表示为:22+X或22+Y;而女性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可表示为:22+X。如图:
,
所以,女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
(3)眼睑的性状表现为单眼皮和双眼皮,由基因D、d控制。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聪慧漂亮的单眼皮女生,说明这对夫妇除含有一个控制双眼皮的基因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因为这个单眼皮孩子的这对基因来自于夫妇双方,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控制女孩眼睑性状的基因组成是基因组成是dd,其父母的基因是Dd,遗传图解如图:
,
这对夫妇响应国家二胎政策,又生了一个双眼皮的男孩,推测这个双眼皮男孩的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其与父亲基因型Dd相同的概率是2/3。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4.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图二中Ⅰ~Ⅳ为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_____(填数字)过程实现的。_____(填标号)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_____组。
(3)下表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一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Ⅱ对应的生物为_____。
类别
土壤
Ⅰ
Ⅱ
Ⅲ
Ⅳ
农药含量
(毫克/100克)
0.0012
0.045
0.0024
0.003
0.009
(4)一般情况下,图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_____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给农作物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____。
【答案】 ①. ② ②. 丙 ③. 3 ④. 乙 ⑤. 自我调节 ⑥. 物种 ⑦.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甲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详解】(1)图中甲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⑤表示分解者丙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图一中,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②光合作用实现的。丙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 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 。分析题图食物网,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3组,分别是食虫鸟和蜘蛛、青蛙和蜘蛛、猫头鹰和蛇。
(3)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升高而逐步增加。表中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Ⅱ→Ⅲ→Ⅳ→Ⅰ。则表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为:乙→蝗虫→食虫鸟→猫头鹰,则Ⅱ对应的生物为乙。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给农作物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5.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A、B、C、D四只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
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25
89.50
60.75
49.00
35.00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决定的。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__,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强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__的能力。
(3)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小鼠多次穿越迷宫取食属于条件反射,该类型的反射是在__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
(4)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原因是__。
【答案】 ①. 遗传物质 ②. 缩短 ③. (复杂)环境 ④. 大脑皮层 ⑤. 反射弧 ⑥.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解析】
【分析】
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它们的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按反射形成的特点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无需以后训练的反射,它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可再遗传给后代。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其数目有限,如牵张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后者是动物在以后的个体生活中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如果动物的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则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会消退,并可重新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详解】(1)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故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通过表格可知:四只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则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属于条件反射,该类型的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4)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