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导学单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997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导学案
展开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
(一) 回顾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及其迷人香气的喜爱
圈画并朗读课文中五处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 借助时间支架,选用课文中语句说说花开花落的过程
这篇文章中,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自己喜欢的是桂花,特别是桂花迷人的香气。紧接
着,通过三个时间点,写出了桂花开放及摇落以后的状态。
1. 快速浏览课文第4~6自然段,圈画这三个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
2. 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运用上述时间节点说说桂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3. 点评:香气太迷人、浸在香气里、好香的“雨”。
(三) 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我”在桂花(香)上寄托的情感
1. 比较体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全浸在桂花香里的。
(1) 读两遍。
(2) 讨论作者用这样的句式想要强调的是什么。
(3) 读句子。
2. 比较理解两个“浸”的含义。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浸”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沉浸、浸润、浸没、浸泡、浸透……
(2) 哪些词语可以替换到这句话中?
(3) 再读句子,比较两个句子中“浸”的不同含义。
提示:从时间、范围、香气的内容、人的感受几方面来比较。
3. 朗读第6自然段。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想象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写下自己的感受:迷恋、热爱、幸福……
(四) 体会借物抒情——怀念故乡,怀想童年
1. 角色朗读,体会摇桂花树之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感受:期待、兴奋、激动、快乐、迷恋、幸福、享受……
2. 结合“阅读链接”中琦君《〈烟愁〉后记》《家乡味》选段,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
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 读句子,说说从文字上看,哪里的桂花更香。
(2) 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
3. 讨论课题。
(1) 讨论:课文写了那么多的“香”,能不能把它改成“桂花香”呢?
(2) 交流中补充琦君父亲所作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
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3) 总结:作者迷恋家乡的桂花,是因为家乡的桂花给她带来了那么多丰富的感受。而这
丰富的感受,慢慢地汇聚成一种思乡之情、怀想之意,这就是借着桂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外阅读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叮——咚——叮——咚……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 )歌谣 一( )岩石 一( )树叶 一( )音符
2.读选文第5自然段,理解填空。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 ”,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________美。
3.选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默写一首描写雨景的古诗。
小学人教部编版3 桂花雨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3 桂花雨导学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7 松鼠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7 松鼠导学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桂花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桂花雨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