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部编版示儿导学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导学单
【学习目标】
(1)借助注解和诗人的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
(2)借助“矛盾”,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爱国情怀,感情诵读。
【学习重点】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学习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爱国氛围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诗人,学习他的一首绝笔,去感受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2. (诗人简介)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一生都在和金国人的入侵作斗争。他是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之一。他一共有九千多首诗存世,这些诗歌里大多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感。
3. 说说陆游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二、走进诗句,体会爱国情感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 释义:有人说陆游这首诗写得明白如话,下面结合注释,试着说一说诗句的大致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资料。
3. 交流:
(1)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说意思的时候把“元知”和“死
去”交换位置。
(2)诗人为什么悲伤呢?
资料:(时代背景)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就占领了北宋的都城,第三年又把北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俘虏到了金国,北宋也灭亡了。而当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
方,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了南宋政权之后,不但不想着怎么样收复失地,反而向金人屈膝求和。皇帝赵构竟然向金国自称是臣子,并答应每年上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还跟金国划淮河为界。从此以后,淮河以北的大好河山沦为金国的土地,北方广大的宋朝人
民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金国的威胁下苟延残喘。
a.说说你通过资料了解到了什么?
b.小结:北方的土地被金国占领,北方的人民被金人奴役,这让诗人怎能不“悲”呢?
(3)诗的第一句说死去万事成空,后面又要儿子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他祖国统一的消息,你觉得矛盾吗?
4.提问:读着这首诗,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陆游要告诉儿子的,其实是他一辈子梦寐以求
的愿望,谁能到诗中找找看?
第一句:他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他的内心真的万事成空了吗,他心中还想着……?
第二句:让他悲伤的是“不见”什么?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就是什么的日子?
第四句:在家祭的时候,他想听到儿子告诉他什么消息?
5.有感情地朗读。
三、走近诗人,升华爱国情怀
1. 对“九州同”的渴望,贯穿了陆游的一生。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
这样写道: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什么叫遗民?(理解遗:遗弃)这些把眼泪都流尽的遗民中有一个叫——(陆游)
3.“又一年”说明了什么?
4.是呀,望了一年又一年,这一望就是一生呀,难怪到临终前诗人还在交代孩子——读《示儿》。
5.这种对“九州同”的渴望,在诗人两鬓斑白的时候还在延续:
(资料)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片段)
6.这个“鬓先秋,泪空流”的人是谁?
7.此时他虽然身老沧州,但是他的心在哪里?
8.所以,即便是临死之时,他还对孩子说——读《示儿》。
9.这种对“九州同”的渴望,在诗人病卧在床时还在延续:
(资料)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这时诗人已是一位68岁的老人,虽然病卧孤村,但他想的是什么?
- 听着外面的风吹雨打,就连梦到的都是什么?
12.在奄奄一息之际,我们分明听到他还在声声叮嘱孩子——读《示儿》。
13.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诉
衷情》(片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14. 齐读,这延续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怀?
课外阅读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咆哮(bào pǎo) 挣扎(zhēng zhèng)
迸出(bìng bèng) 动弹(dàn tan)
(2)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带点的词。
①那只大虫咆哮着。
②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意思是说半点儿也不能放松。
②“武松提起铁锤般大的拳头”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4)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画上“ ”,多读几遍。
(5)读了这个片断,武松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最恰当的词来形容: 。
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学案: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学案,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15* 小岛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四单元15* 小岛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