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案 8 次下载
-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教案 6 次下载
- 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学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6 次下载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教学课件ppt
展开⑴ 1到10之间的所有偶数
⑵ 咱们班所有的男同学
⑶ 图片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以下这组例子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研究范围是什么? 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⑶ 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第二组例子相对第一组有什么不同?研究范围有没有变化? 研究对象相同吗?
⑴ 1到10之间的小的偶数
⑵ 咱们班长得高的男同学
⑶ 图中颜色鲜艳的平行四边形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这些例子哪些是集合?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张三、张三和张三组成的小组
上课时咱们班同学和下课时咱们班的同学
相同元素进入一个集合时算作一个元素
两个集合元素相同就称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讨论:各组找出生活或数学中的集合实例,其他组点评
思考:前面讨论的集合实例中元素与集合是什么关系?
熟记:认识并熟记以下常用数集的表示
阅读教材P3,结合例1理解并掌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练习:用列举法表示以下的集合实例
(3)比8小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思考:能否用列举法表示1~10之间所有的整数?
有时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非常多甚至无穷的,比如全体偶数,这时候我们无法用列举法来表示这个集合。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然后利用这个特征来表示该集合。
练习:用描述法表示以下的集合
(1)1~10000之间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2)比8小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1~10之间的偶数组成的集合
阅读教材例2并比较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差异
思考:什么时候用列举法更合适?什么时候用描述法更合适?
一般情况下,对于有限集,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列举法,更直观明了;而对于元素较多的集合或无限集,一般采用描述法。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025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1 集合的概念授课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记作a∈A,N或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1.1 集合的概念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1.1 集合的概念图片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认知,组成的总体,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a∉A,确定性,互异性,花括号“”,x∈APx,探究点一集合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引入,集合的含义,研探新知,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无限集,集合的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