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第1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第1课时),共6页。
诗词五首[www~.#zzst&e*%p.com]第1课时《饮酒》《春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饮酒》《春望》这两首诗词。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来源:@#z%zste~*p.com]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饮酒》《春望》这两首诗词。难点: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教学方法】[来源*#:~zzst@ep.^com]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步入诗词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新课讲授:饮 酒一、预习反馈朗读诗歌二、学习诗歌(一)走近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他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明确: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w%ww^.zzste&p.*co#m]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听诗歌范读。3.理解诗意[中^国教育~@出*版网#]明确: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活动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知识链接: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他看到的是“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2.“心远地自偏” 中“远”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3.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云、日、鸟,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后悠闲自得的心境。[中国教育出&版^@*网%]4.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1)一品佳句--炼字美“见”与“望”“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2)二品佳句--意境美[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来#^@源:~中*教网]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明确:“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6.畅所欲言:对陶渊明的隐居你怎么看?示例:①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②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③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7.小结:这首诗写诗人辞官回归田园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春望[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活动一:知人论世[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走近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来#&%^源:@中教网]作品风格: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7岁学诗;15岁有诗名;22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后再未相会;33至43岁困守长安十年,终得一八品小官;后经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时宦时民,生活极为困顿。曾在朋友的帮助下暂居四川,后流落江上一破船上。770年冬,杜甫逝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2.写作背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活动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明确:春望[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听诗歌范读。3.理解诗意明确: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来%源:中教#~&网^]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中%国教育^@*出版网#]活动三:研读诗句,深入理解[中国教育#^出版网~&*]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明确: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2.品读首联,说说“破”“深”的作用?明确: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痛苦的心情。3.花与鸟是春天中美好的景物,然而诗人见花而“溅泪”、听鸟而“惊心”,情与景不是不一致了吗?该怎样理解呢?明确: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司马光[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烽火”指什么?整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战争。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ww~w.zz@%s*tep.c&om]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的思想感情。“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知识链接: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课堂练习(1)情景交融的句子: ,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 ,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 。明确:[中&国教%育^出@版~网](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课堂小结明确:全诗抒写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作业布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背诵默写古诗完成课后配套练习【板书设计】饮酒(其五)日夕飞鸟采菊悠然心远地偏无车马喧生命真谛闲适自在内心恬淡生活宁静生超脱世俗悠闲自得【课后反思】教学诗歌,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在诵读中理解内容,适时连接材料,知人论世,更好第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当堂成诵,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诗歌诵读,诗歌赏析,感悟主旨,合作探究,课堂总结,背诵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作品知古韵,品悠然诗意,品诗识真人,悟人生真意,对话时空悟诗魂,课外阅读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分联赏析,品味诗意,教学小结,创新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