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8篇 鱼我所欲也 课件
展开一、(2021·解析与检测)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 二者不可
(2)
同“向”,先前,从前。
[解析] (每空1分,共2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 首先,作者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生与义不能两全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从“所欲”“所恶”两方面阐述道理,指出人人都有本心,只是贤者能不丧失罢了。最后,通过“一箪食”和“万钟”的例子正反对比,告诫人们不要失去本心。
[解析] (意思对即可。共4分)
4.对于如何践行“义”,孟子主张舍生取义、保持本心。墨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加以概括。(2分) 【链接材料】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①者实壤,能欣②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节选自《墨子·耕柱》)【注】①实壤:充填泥土。②欣:同“掀”,向上递土。
[答案] 要务实,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解析] (意思对即可。2分)【参考译文】 子硕问墨子说:“做义事最重要的是什么?”墨子说:“就好像筑墙一样,能筑墙的就筑墙,能填土的就填土,能向上递土的就向上递土,这样墙才可以筑成。做义事也是这样,能演说的就演说,能讲书的就讲书,能做事的就做事,这样义事才可以成功。”
二、(2021·三门峡二模改编)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5—8题。(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解析] A项“得”分别为“得到,获得”“领会”“得意”;B项“生”分别为“生存”“生长”“产生;发生”;C项“食”分别为“食物”“同‘饲’,喂”“食物”;D项“行”均为“行走”。
6.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7.选文以鱼和熊掌开头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而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谭嗣同的哪些行为符合选文中的“贤者”。(4分) 【链接材料】至初六日,变①遂发,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与余相见,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前一日,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②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节选自梁启超《谭嗣同传》。有删改)【注】①变:此处指戊戌政变。②再四:一次又一次,连续多次。
[答案] ①政变发生后,整日不出门等待逮捕他的人。②不顾个人安危,再次和侠士商议救皇上。③有人劝他到日本避难,他坚决不走。④为了变法救国,慷慨赴死。
[解析]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参考译文】 到初六那天,戊戌政变就发生了。谭嗣同竟足不出户等待被捕。捕者迟迟没来,谭嗣同就跟我见面,劝我东渡(日本),说:“没有逃生的人,就没有办法图谋将来;没有牺牲的人,就没有办法报答贤主明君。”我们拥抱作别。谭嗣同再一次跟侠士们谋划如何救皇上,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初十那天,(谭嗣同)就被捕了。(谭嗣同)被捕的前一日,(日本的)志士好几批人(登门)苦劝他东渡(日本),谭嗣同不听。多次劝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从流血(牺牲)开始的。如今中国没有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就是国家不昌盛的原因啊。如果有流血牺牲,请从嗣同开始吧!”最终没有离开,因此被捕就义。
三、(2022·品至预测)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9—12题。(共10分)
(一)《鱼我所欲也》全文。 (二)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①汤镬②,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一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注】①钺(yuè):兵器名,形状像大斧。②镬(huò):古代的一种大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万钟于我何
[解析] A项“加”分别为“益处”“虚夸,夸大”“加以”;B项“同‘欤’,语气词”“同,和”“赞许;赞助”;C项“义”分别为“礼义”“道理”“情义”;D项“患”均为“祸患,灾难”。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1.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结合语段(一)的内容举例说明。(3分)
[答案] 语段(一)开头用“鱼”和“熊掌”类比“生”与“义”,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引出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喻意浅显,既使道理易于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12.语段(二)能否作为语段(一)的论据?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能。语段(二)中苏武在面对李陵的劝降时宁愿死去也不愿投降,体现了语段(一)舍生取义的观点。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9篇鱼我所欲也,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4篇 马说 课件: 这是一份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4篇 马说 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