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
展开一、(2021·省实验月考改编)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4题。(共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
[解析] A项中的“诚”均为“确实”;B项中的“观”分别为“看”“景象”“观看” ;C项中的“欲”分别为“想要”“将要,快要”“将要,快要”;D项中的“朝”分别为“朝见”“早晨”“早晨”。故选A。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案]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3.文中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别具特色,请分析全部事态发展包括哪三层变化。(3分)
[答案] 全部事态的发展: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到齐国来朝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4.文中的邹忌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高缭都有辅佐“弼过”的职责,二人做法有何不同?(3分) 【链接材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夫子: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⑤弼:纠正。
[答案] ①邹忌:尽忠尽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推己及人,劝齐王纳谏。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②高缭:在晏子身边三年,不曾纠正过晏子的过失,因失职被晏子赶走。
[解析] 【参考译文】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赶走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这符合道义吗?”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使我的行为端正。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侍奉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赶走的原因。”
二、(2021·河师大附中一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5—8题。(共11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二)鲁武公以括与戏①见王,王立②戏,樊仲山父谏曰:“不可立也!不顺③必犯,犯王命必诛,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也。今天子立诸侯而建④其少,是教逆也。若鲁从之而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不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是事也,诛亦失,不诛亦失,天子其图⑤之!”王卒立之。鲁侯归而卒⑥,及鲁人杀懿公而立伯御。
(节选自《国语·仲山父谏宣王立戏》)【注】①括与戏:长子括与次子戏。②立:立……为太子。③顺:合情理的命令。④建:同“立”。⑤图:处置。⑥卒:最后。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臣之妻
[解析] D项“间”应为“间或,偶然”。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答案] 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 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
[答案] 命令得不到执行,政事就无法治理,施行而不合情理,民众就会抛弃统治者。
7.语段(一)叙事详略得当,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2分)
[答案] ①详写了邹忌比美、邹忌劝谏、齐威王赏谏,略写了他国朝见;②这样写可以突出邹忌高超的劝谏艺术以及齐威王虚心纳谏的胸怀,突显文章主题。
8.语段(一)(二)同为劝谏,为何劝谏的结果却大为不同?请结合选段内容做具体分析。(3分)
[答案] 劝谏方式不同:邹忌委婉劝谏;樊仲山父直接劝谏。国君胸怀不同: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故齐国国力强盛;鲁武公坚持己见,不接受劝谏,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解析] 【参考译文】 鲁武公带着他的长子括与次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立戏为鲁国太子。樊仲山父劝谏说:“不能立戏为太子!不合情理的命令必然会被违反,违反王命必定要治罪,所以发布命令不能够不合情理。命令得不到执行,政事就无法治理,勉强施行而不合情理,民众就会抛弃统治者。地位卑微的侍奉地位高的,年少的侍奉年长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是合乎情理的。现在陛下却封诸侯次子为太子,是让人去做违反情理的事。如果鲁君服从命令立次子为太子,而其他诸侯都效仿
的话,那么先王立长子的遗训将得不到执行;如果鲁君不服从命令而被治罪,这样陛下破坏了先王的遗训。这件事,治罪也不恰当,不治罪也不恰当,还请陛下慎重考虑!”宣王还是将戏立为鲁国太子。鲁武公回国后去世,到后来鲁人果然杀了懿公拥立伯御。
三、(2020·周口模拟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9—12题。(共11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 ‘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生产。③夺:丧失,耽误。④黎庶:民众,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解析] A项“过”分别为“过错”“犯错误”“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B项“孰”分别为“哪一个”“同‘熟’,仔细”“哪个(表示选择)”;C项“美”分别为“美丽”“认为……美”“美好的事物;好事”;D项“若”均为“如,像”。故选D。
1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11.语段(一)中齐王从“王之蔽甚矣”到“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并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国家强大。
12.劝谏和教育是一门艺术,邹忌和唐太宗的规劝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相同点:以小见大。分析:①邹忌在劝谏齐王时以自己和徐公比美的经历来设喻(进行类比),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事比国事,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从而说明直言不易、君王易受蒙蔽的道理。②太宗教育儿子则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引出治国的大道理,循循善诱。
[解析]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从大臣们说:“古时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件事。但最近自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对着饭菜准备吃饭,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耕种,不去耽误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干什么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它是)能够替人代劳的动物,要使
它时常得到休息,不耗尽它的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倾覆船。你将要成为君主,(对这样的道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会做出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规劝就可以变得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的行为作为鉴戒。’”
四、(2022·品至预测)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共10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二)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同“途”,道路。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解析] A项“闻”分别为“使……听到”“听说”;B项“间”分别为“间或,偶然”“参与”;C项“蔽”分别为“蒙蔽,文中指所受的蒙蔽”“遮蔽”;D项“谓”均为“称作,叫作”。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案]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15.语段(一)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中晏子劝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
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的疾苦
[解析] (每空1分,共2分)
16.同是劝谏君主,请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劝谏技巧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及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解析] 【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都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主,(自己)吃饱但是知道有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但是知道有人在受寒,(自己)安逸但是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您不知道。”景公说:“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2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2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4篇 马说 课件: 这是一份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4篇 马说 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