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丢丢铜仔教学设计,共2页。
丢丢铜仔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根据过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感受《丢丢铜仔》诙谐活泼的旋律和方言的魅力,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2学情分析
增强各地民歌的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1、热身运动 播放《青春舞曲》,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体态律动
强拍拍手,弱拍捻指或拍腿
2、看图思考
提问:请同学们猜猜图片上出现的是什么?
活动2【讲授】新歌学唱
1、歌曲介绍
《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着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修建起了与台北想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2、辨别歌词中的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
“火车行到衣都啊莫呀衣都丢,哎哟磅孔内,磅孔的水衣都丢丢,铜仔衣都啊莫呀衣都丢仔衣都滴落来。”
主体部分:
衬词部分:
注:“磅孔:火车隧道” “丢丢:水滴落的声音”
3、学念歌词
采用直接模仿法,学习客家方言读歌词。
特点:读字唱字时带点鼻音,嘴巴发音尽量“圆”。
重点:“铜”字读“deng”第三声,“仔”字读“a”第二声,“磅孔内”发音“pang kang lui”,音调都上扬,有鼻音,“丢”字要有下滑音的感觉。
< >
1、乐理小常识:1=bB
2/4
2、视读旋律谱,注意主要节奏型
四分音符 二八节奏型
八十六 小附点
3、学唱简谱练习
注意:音准、发声、轻声读唱
4、学唱歌曲
5、二部轮唱
第一步:练习第二部分的结尾句
第二步: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活动3【活动】师生合作
1、场景设计:“一辆火车向前行驶,”双手握紧拳作抓火车方向盘状,模仿开火车的律动。
2、结合背景音响素材练习
3、声势节奏伴奏
分组探讨,设计一个火车由“远—近—远”行驶的场景模仿火车由远及近,穿过隧道,渐行渐远的声响效果,并以“领—唱”的方式将歌曲完整的体现。
活动4【练习】探索发现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丢丢铜仔》
提问:探讨两种演唱风格各有什么样的异同和特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绣荷包(云南) 绣荷包(山西)教案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采茶灯 采茶调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新课教学,拓展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艺版七年级下册民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