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11 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1年)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11 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1年)第1页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11 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1年)第2页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11 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1年)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授课教师:达嘎次仁2017.05.23    课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      高一(9)班   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7.05.23 授课教师 达嘎次仁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过程和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难点(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注:本节课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每答对一个问题给小组加一分。   【新课引入】通过本班地理小组准备的小品提出怎样才能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上天、如海、入地是人类向大自然的三大挑战,随着宇宙飞船的升空,随着蛟龙号的潜海我们可以说现在上天有路入海有门,但是地球的内部结构一直是让人类捉摸不透,给人类一种神秘感,那么我们究竟要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课本21页上的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来找出出一下几个问题:1、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传递出来呢?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3、什么是地震波?它有怎样的特点?4、什么是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怎样划分地球内部  结构?5、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部分?1.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2.因为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不一样。3.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横波和纵波都会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发生变化。地震波在传播过程当中速度发生很明显的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一共有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我们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到位,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课本22页图1.26有关内容完成下表对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   [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平均17  [ 1000  2900 50006370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  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难点讲析(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2)内核为何是固体?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解析:①纵波在地下5 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②横波在5 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球内部圈层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进行了解。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2页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来分析一下地球外部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完成下题:1.根据地球三大外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将这四大圈层的名称填入空格中。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如图所示),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课堂小结:【板书设计】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2.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壳、地幔、地核的比较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2.水圈3.生物圈【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外部圈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