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6章 第3节 防灾减灾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56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6章 第3节 防灾减灾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56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6章 第3节 防灾减灾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56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案
展开第三节 防灾减灾
课程标准 |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
学习目标 | 1.理解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2.掌握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 |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工作内容
(1)灾害监测: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救与互救
1.灾前准备:对于洪涝、台风等可以较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对于突出的较难准确预测的地质灾害。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2.灾中救助: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3.灾后自我保护:例如,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等。再如,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思考 在学校怎样避震?
答案 (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及危险物,不要再回到教室去。(3)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
探究点 防灾减灾
材料一 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材料二 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1.材料二所示的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___(填名称)。
答案 泥石流、山崩、地震 水灾
2.材料二中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①⑤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不应躲避在屋梁下。
3.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
C.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D.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
答案 AC
4.下列关于避震的做法,正确的是(多选)( )
A.若在商场、超市内,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出去
B.若在家中,要迅速转移到管道较多的房间
C.若在空间较大、人口拥挤的区域,可就地蹲下
D.若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尽量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等
E.若在公交车上,要迅速下车
F.若在室外,要躲避高大建筑物
答案 BCDF
1.地震灾害的防避
位置 | 正确的避震方法 | 注意事项 | ||
室内避震 | 室内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 | 来得及 | 应充分利用10多秒的时间,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 能跑则跑,但要掌握时机,不能乱跑 |
来不及 | 最好的选择就是镇静地就地躲避,躲避要选择较安全的地方 | |||
室内 | 应蹲、坐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这样的地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利于避震 | 不能乱跑,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 ||
单元楼房内 | 厕所和厨房承重墙性能较好,是比较安全的地方 | |||
家中 | 用被子、枕头等柔性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如有可能,迅速关闭家中的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 能跑则跑,但要掌握时机,不能乱跑 | ||
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 | 保持镇静,就地躲避 | 切忌拥向出口,以避免踩伤、挤伤 | ||
室外避震 | 迅速向地形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 |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山区的居民还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2020·山东省济宁市期末)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1~2题。
1.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质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但是建筑物牢固度较差,防震意识较差,导致地震灾情较重。第2题,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如果在室内,要尽量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高楼、高压线等物;逃生时千万不要选择乘坐电梯。
(2019·北京学业水平检测)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18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空气湿度小 ②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集 ④风力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全部居民 B.加强监测与预报
C.大规模砍伐森林 D.加固木质建筑物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11月下旬,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空气湿度小,气温较低,多大风天气,故B正确。第4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应加强监测与预报,故B正确。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有( )
①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兴建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 ⑤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
A.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
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
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兴建水利枢纽、加固堤防可以防治洪涝灾害;防护林工程可以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沿海防护林工程可以防治海浪侵蚀。这些都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第2题,防灾减灾,既需要社会参与,也需要公众参与。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时,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3~4题。
3.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桑枣中学的师生在地震发生时无一人伤亡,成功避险,关键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短短的12秒钟。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4.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地祷告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横波慢,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即“黄金12秒”。第4题,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大量消耗体力甚至威胁生命,A错;睡觉可能导致体温迅速下降,或错过营救机会,B错;D项明显错误,因此C正确。
2007年6月12日,中国气象局公布实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把台风预警信息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用不同颜色表示级别高低。据此完成5~6题。
5.台风预警信号中,级别最高的是( )
A.黄色 B.橙色
C.蓝色 D.红色
6.在野外突遇台风来袭,正确的避灾措施是( )
A.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
B.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跟踪监测
C.立即离开桥梁、陡坡等危险地段
D.关注台风的有关信息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台风预警信号中,级别最高的是红色。第6题,在野外突遇台风来袭,应立即离开桥梁、陡坡等危险地段。
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3)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
| 具体方法 |
图A |
|
图B |
|
图C |
|
(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更为重要。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D
(3)
| 具体方法 |
图A |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
图B | 科学控水 |
图C |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
(4)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2020·北京101中学期末)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人口外迁 ③房屋加固 ④组建志愿者队伍 ⑤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洪涝灾害和地震一样,会瞬间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和公共设施的破坏,需要首先采取紧急救援,抢救生命;然后开展安居工程等保障灾民居住;再次,开展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等,故选B。第9题,房屋加固,有利于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减少损失;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提高救援速度;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地震时人们的自我救助能力,为震后救援节省时间和物资。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10~11题。
10.从地形要素看,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图B为山谷,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0.B 11.B
解析 第10题,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中乙地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第11题,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泥石流应在图B中由①流向④,O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下跑或沿泥石流逆流而上,都可能被卷入到泥石流中,最好的办法是尽快逃离该山谷,往与泥石流流向大致垂直的两边山坡高处跑,即沿②方向逃生。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14题。
12.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学会游泳 ⑥学会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13.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不正确做法是( )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
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14.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答案 12.B 13.C 14.D
解析 第12题,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适宜防洪。第13题,当洪水来临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第14题,保护自己的同时应对落水人员及时救助。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地震过后,余震不断发生。此次地震对我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1)分析此次地震后救援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2)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家里做作业,应如何避震?
答案 (1)余震频繁;地震引发的塌方、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破坏道路)阻塞交通;山高谷深,道路狭窄;地势起伏大,不便于直升机救援。
(2)在家中遇到地震时,如果是在平房或者一、二楼,应立即快速跑向室外,选择较为空旷的地带避震。其他情况应以就地躲避为主,可以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抗震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或厨房等处。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质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视频导学,案例导学,思维爆炸-以图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防灾减灾手段,自救与互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