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学案1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学案1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学案1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学案1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设计,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馨提示,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实践力)

    知识清单一 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含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标志    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知识清单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时间
    特征
    水平
    18世纪中叶之前
    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极低,发展缓慢
    ④,故D正确。
    答案 7.D 8.D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

    9.我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10.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解析 第9题,城市内的渠道主要起排水的作用,通过硬化,可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排水能力。第10题,对渠道进行硬化后,改变了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其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9.D 10.B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11~12题。
    1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2.对2000年与201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解析 第11题,城市交通图层和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反映了该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和消费人口的分布,因此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第12题,构成城市土地利用图层的信息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答案 11.A 12.C
    二、非选择题
    13.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示意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图乙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读图甲,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
    (2)结合图甲、图乙,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甲中曲线,1965~1975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稳定上升,说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年,城镇化率快速增长,人均GDP增长较少,说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镇化进程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第(2)题,1965~2005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是低级协调型。特点是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3)题,1995年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明显提高,二者关系是经济发展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年后城镇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说明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采取措施是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答案 (1)1965~1975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年,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年,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镇化进程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
    (2)低级协调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经济发展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年后城镇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

    (1)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
    (2)分析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在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
    解析 第(1)题,“海绵校园”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第(2)题,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透水砖可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以及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植被在水循环中能截留水分,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第(3)题,“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
    答案 (1)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2)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3)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在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剩下的钱再买辆车”的双城生活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在深圳工作的人们的认可。据此回答1~3题。
    1.“在深圳上班”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圳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B.在深圳工作体面,声誉好
    C.深圳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达
    D.深圳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2.“到东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东莞(  )
    A.环境质量较深圳好 B.气候条件较深圳优越
    C.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 D.交通位置较深圳优越
    3.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主要得益于(  )
    A.交通改善 B.政策支持
    C.人口老龄化 D.逆城镇化
    解析 第1题,“在深圳上班”的主要原因是深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故A项正确。在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双城生活,与工作体面,声誉好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深圳产业升级,技术导向型工业发达,故C项错误。深圳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主要是对户籍人口,不是务工人口,故D项错误。故选A。第2题,“到东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东莞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购房压力小,故C项正确。环境质量、交通位置不是务工人员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双城生活的主要原因,故A、D项错误。东莞气候条件与深圳相同,故B项错误。故选C。第3题,“双城记”是由于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东莞造成的,得益于两者之间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便利的交通条件,故A项正确;与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迁移有关,与工作地和居住地不一致无关,故C项错误;逆城镇化发生在城市和郊区之间,故D项错误。故选A。
    答案 1.A 2.C 3.A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生态城市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镇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4~6题。
    4.目前,多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结构不合理
    B.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
    C.管理力度不够
    D.地形、河流因素的不利影响
    5.从发展生态城市要求来看,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A.大气污染加剧,雾霾严重
    B.降水量减少,水资源枯竭
    C.噪声扰民,居住环境质量差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6.为建设生态城市,郑州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下列场所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存取点的是(  )
    ①公交站附近 ②学校、医院旁边 ③高架桥上 ④住宅小区周边 ⑤隧道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第4题,目前多数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合理,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第5题,中原城市群中的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6题,公共自行车存取点应靠近人群流量大的地方,方便人们使用。
    答案 4.B 5.A 6.B
    二、非选择题
    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20%上升到90%,城镇人口比重增速较快,结合我国国情可推断出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2020年以后处于后期成熟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速度快,城镇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城镇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群。第(2)题,本题考查城镇化的地理意义,主要从对城市和对农村的影响回答,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对于城市有利于缓解压力,对于农村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第(3)题,本题实质考查热力环流。城市中有大量的人口、工厂、交通工具不断排放废热和温室气体,使城市的气温永远高于郊区。城市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郊区相对气温较低,大气受冷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大气从城市吹向郊区。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所以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同时城郊之间要有绿化带,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答案 (1)中期阶段。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相关学案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导学案,共24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2,课后活动,练习检测,区域认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导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