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学案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学案2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学案2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学案2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三节 人口容量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人口容量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人口容量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掌握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3区别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探讨区域最佳人口规模,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的措施。地理实践力: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原因。本节要点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规模。2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自主梳理·探新知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保证 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 生态环境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因素影响自然资源状况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 自然资源 短板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和 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扩大 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 提高 而降低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 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2意义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区域具体措施世界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合理 的规模之内建立 公平的国际秩序 ,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 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探究·释疑难知识点   区域资源承载力及影响因素┃┃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的短板效应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的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3)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4)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归纳拓展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1)影响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因素相关性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正相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越丰富,承载的人口越多;自然资源越贫乏,承载的人口越少社会经济和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人均消费水平  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不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不同历史时期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一定历史阶段假定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对确定性如下图所示3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由于假设条件不同不同的人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不同的估计结果观点估计依据主要论点乐观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悲观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增长太快,资源利用速度加快,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中间论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典例剖析 例题1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1)(2)(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B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 000Bt2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D )A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D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解析] (1)题,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估算出的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而得出的数值;t2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据此推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对点训练 1山西省耕地资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回答(1)(2)(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资源减少(2)提高山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A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解析] (1)题,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数量增加,A错。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下降趋势,而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错。由图可知,山西省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这是消费水平提高的结果,从而导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耕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故选C。第(2)题,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D错。故选A知识点  人口合理容量┃┃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7亿的区别(2)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提示:(1)材料一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材料二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3)人口合理容量减小。应提倡适度消费。┃┃归纳拓展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解如下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大小关系某一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一定历史阶段,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和意义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现代社会人口过快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方法技巧:  图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最适合养活多少人。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典例剖析 例题2 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回答(1)(2)北京市部分人口数据规则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万人)2000—2010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0.3%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2 30020002010年增加的常住人口(万人)604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 2011年常住人口(万人)2 0193 000(1)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C )A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 300万人B人口合理容量为2 019万人C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2)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D )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生活消费水平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向其他地区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解析] (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利用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3 000万人,即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在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是2 300万人,即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为2 300万人。第(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社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要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对点训练 2某地区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1)(2)(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B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本题以曲线统计图考查在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关系。第(1)题,PP都是代表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的合理容量应越大。据图可知P>P,所以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所以,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素养培优·提技能策略指导   曲线图(含折线图)的判读[信息提取]人口与环境关系模式图(1)坐标轴的判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预估数量(2)要素变化的判断根据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尤其是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如图中人口数量资源消耗一直在上升环境质量在下降粮食产量先升后降(3)分析要素间关系图中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呈正相关与环境质量呈负相关[方法总结]曲线图是指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事物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其判读步骤如下(1)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则表示纵坐标要素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则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变化幅度小(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考题展示   读下图回答(1)(2)(1)b点之后折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B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2)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C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解析] (1)题,b点之后折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第(2)题,甲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课堂小结·梳脉络

    相关学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共14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二,规律总结,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