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学案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76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学案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76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学案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76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辨的主权。1.结合我国实际,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意义及其划分状况。(综合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发展的意义。(综合思维)3.联系我国的海洋国情,掌握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举措及意义。(区域认知)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2.规划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3.影响因素: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4.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5.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分类: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特别提醒] 因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因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主要目的:逐渐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2.典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区域概况: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发展优势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②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③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3)规划国标(4)发展重点①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③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重要战略: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2.我国的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2)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4)海洋灾害种类多。(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3.战略举措(1)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的格局。(3)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4)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四、维护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1)概念: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2)范围2.我国是海洋大国(1)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2)中国最早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3)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4)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5)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6)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维护海洋权益(1)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2)意义:①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②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1)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经济发展优先理念提出的国土开发战略。 ( )(2)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工业化。 ( )(3)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 )(4)渤海、黄海全部沿岸冬季海面都有结冰。 ( )(5)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提示:(1)×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重大战略。(2)× 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我国不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很大,并非不适宜开发。(3)√ 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4)× 渤海、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都有结冰期。(5)A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属于优化开发区域。]建设主体功能区广东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首次对广东各区域赋予不同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而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域”。将珠江三角洲核心区28个县(市区)功能定位为“优化开发区域”;珠江三角洲外围片区15个县,粤东沿海片区16个县,粤西沿海片区18个县和山区点状片区15个县,功能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全省18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功能定位为“禁止开发区域”。下图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示意图。问题1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区域被确定为“优化开发区域”的地理基础是什么?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将广东省的粤西、粤东沿海片区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看中了哪种优势条件?提示:主要看中了位于沿海、海运便利且便于开发海洋资源这一优势。问题3 (人地协调观)分析将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该区域受人类影响较小、自然生态良好,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归纳提升] 1.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及背景2.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类型范围优化开发区域国家层面优化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等十八个区域限制开发区域①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七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二十三个产业带;②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1.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Ⅰ、Ⅱ2.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1.D 2.A [第1题,Ⅲ位于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多环境问题,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分布范围较小,位于河流和平原区,经济较发达,应为城市化地区;Ⅱ分布空间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应为农产品主产区。第2题,Ⅰ区为城市化地区,经济发达,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2019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与此同时,有关长江经济带的议案、提案也再次被代表们带上两会。这表明,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长江经济带的浪潮从未退场,并且会愈发“汹涌”。问题1 (区域认知)试判断长江经济带的范围与长江流域的范围相同吗?提示:不相同。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的21%,而长江流域涉及19个省市区,流域总面积占全国的18.8%。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判断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主要发展轴线是什么?提示:长江黄金水道。问题3 (人地协调观)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试判断该项定位体现的发展理念是什么?提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归纳提升] 1.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主要成就及特点:①经过多年的调整,特别是一系列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结构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②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及方式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表现(2)存在的主要问题:(3)主要对策:2.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一带一路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至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到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二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两核三轴一带”,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和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确立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定位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为四个基地长江经济带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东中西11个省市,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 “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二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六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七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2.2016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鼓励新一轮的大开发”,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图中节点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节点城市都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B.成都与合肥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C.节点城市都是省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相同D.节点城市通过河流连接成网(2)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 )A.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3)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是( )A.加强长江中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C.大力开发上游矿产资源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1)B (2)A (3)C [第(1)题,图中节点城市中,一级节点城市有的位于长江的支流上,杭州位于钱塘江沿岸;成都与合肥都位于平原上,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都是团块状。第(2)题,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第(3)题,长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河源地区是水源地,应当保护生态环境;长江上游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且大力开发容易产生环境问题;要充分发掘长江黄金水道的价值。]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2019年3月27日,海南省委负责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表示,在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下,海南将在海洋特色旅游、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装备工程、海洋生态保护等四方面开发“蓝色经济”。问题1 (区域认知)相较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海南发展海洋旅游的独特的自然优势是什么?提示:纬度低,具有独特的热带海洋旅游资源。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海南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时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提示:台风、风暴潮、海啸等。问题3 (综合思维)分析应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提示:严格遵循国际法与国际公约,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归纳提升] 1.海域的划分2.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2.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市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读中国的南海诸岛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三沙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力不足 ②多台风灾害 ③临近东南亚 ④周边油气资源丰富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 )①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②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③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④有利于我国领海的扩展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1)A (2)C [第(1)题,临近东南亚,周边油气资源丰富,是三沙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第(2)题,领海是指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沿海国在领海内享有主权及其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不能随意扩张。]题组1 建设主体功能区下图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A.①地位于青、藏之间B.②地跨陕、甘、宁、晋地区C.③地主体位于川、渝地区D.④地跨粤、桂、黔地区2.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位于甘、青之间;②地跨陕、甘、宁、晋地区;③地主体位于湖北省(鄂);④地跨桂、黔地区。第2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般是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一般是易发生土地荒漠化地区(或风沙较多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吸烟除尘,净化空气一般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图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广泛,从湿润区到干旱区均有分布,因此其建设的目的最可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题组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我国近年制定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B.地跨12个省级行政区C.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50%D.近年来战略地位下降4.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①源头——划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②上游——开发坡耕地,发展水稻种植③中游——依托天然航道,发展内河航运④河口——利用巨大流量,开发水能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A 4.A [第3题,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第4题,长江上游应注意保持水土,开发水能资源,河口地带水流平缓,可利用巨大流量,发展航运。]题组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据此完成5~6题。5.下列不属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举措的主要有( )A.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B.最大限度地开发海洋资源C.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维护海洋权益6.下列关于我国对南海的海洋权益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②中国最早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③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④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5.B 6.C [第5题,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要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而非最大限度,因此答案选B。第6题,中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因此答案选C。]教材P112活动1.根据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结合教材P112图5.20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即可找出。2.珠江三角洲为优化开发区域,其优势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3.黄淮海平原主产区为限制开发区,原因是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的主体功能是生产农产品,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一个辩证统一体。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速递,问题驿站,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导学案,共18页。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导学案,共2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