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导学案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76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口容量【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学习过程】一、对标导学“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二、自学静悟 1.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材料一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三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37.8万km2多山地、丘陵地形,平原面积狭小,且多火山地震,可居住面积11万km2,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6.5/平方公里的7.5倍。日本资源极其匮乏。日本人口约1.26 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1)据材料一,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2)在我国西部地区,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3)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4)日本的资源严重匮乏,但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为什么? 小结 【探究二】人口合理容量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 (2)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 (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 对点训练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1~2题。预测2050年将达到的人口数量约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亿~9亿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亿~16亿 B.约15.1亿或16.6亿C.约8亿~9亿 D.约14亿~15亿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总结: 四、展示分享我展示 我质疑 我补充五、点评精讲 六、检测达标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2.下列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 )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B.草地开垦C.保护野生动植物 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据此完成3~5题。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 B.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C. 我国人口约为14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 D. 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16亿4.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 科技发展水平 B. 对外开放水平 C. 资源 D.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5.关于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矛盾B.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虚数”C. 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正相关D.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逐渐降低下表为我国某城市近期不同指标下适宜居住人口数和持续供养人口数的测算结果,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8题。 基于土地资源 基于森林资源 基于水资源 基于矿产资源适宜居住人口数量 1000万 390万 180万 510万持续供养人口数量 2100万 800万 320万 1020万6.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该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A.180万 B. 320万 C. 1000万 D. 2100万7.该城市可能位于A.新疆 B.江西 C.上海 D.广东8.为提升人口合理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该城市应该A.发展科技,合理开发淡水资源 B.鼓励移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C.大力开发矿产资源,提升经济实力 D.降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节省资源课后作业:完成双成学案《人口容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共14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易错易混点,要点导学,知识点一,考点:人口自然增长,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