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第1课时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第1课时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做一做1-1,做一做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了解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
2.会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1.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
名称 | 意义 |
约束条件 | 变量x,y满足的一组条件 |
线性约束条件 | 由x,y的________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
目标函数 | 欲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 |
线性目标函数 | 目标函数是关于x,y的________解析式 |
可行解 |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____ |
可行域 | 所有可行解组成的____ |
最优解 |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______ |
线性规划问题 | 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
【做一做1-1】 线性规划中的可行域中的点(x,y)是( )
A.最优解 B.可行解
C.线性目标函数 D.可能不满足线性约束条件
【做一做1-2】 目标函数z=2x-y,将其看成直线方程时,z的意义是( )
A.该直线在坐标轴上的距离 B.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C.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相反数 D.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
答案:1.二元一次 一次函数 解 集合 可行解
【做一做1-1】 B
【做一做1-2】 C
1.理解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剖析:(1)线性约束条件就是指变量x,y满足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目标函数与线性目标函数的概念不同,线性目标函数在变量x,y的次数上作了严格的限定,一次解析式z=Ax+By+C,即目标函数包括线性目标函数和非线性目标函数.
当B≠0时,由z=Ax+By+C,得y=-x+.这样,二元一次函数就可视为斜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且随之变化的一组平行线.于是把求z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可行域有公共点时,直线在y轴上截距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当B>0时,z的值随着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增大而增大.
当B<0时,z的值随着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增大而减小.
(3)可行解必须使约束条件成立,而可行域是所有的可行解构成的一个区域.即可行域是约束条件对应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或其内部的一些点).可以是封闭的多边形,也可以是一侧开放的无穷大的区域.
2.确定线性规划中的最优解
剖析:根据解题经验,确定最优解的思维过程是:
线性目标函数z=Ax+By+C(A,B不全为0)中,当B≠0时,y=-x+,这样线性目标函数可看成斜率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且随z变化的一组平行线,则把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可行域有公共点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因此只需先作出直线y=-x,再平行移动这条直线,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可行域的顶点就是最优解.应特别注意,当B>0时,z的值随着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增大而增大;当B<0时,z的值随着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增大而减小.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可行域边界直线的斜率来判断.
对于求整点最优解,如果作图非常准确可用平移求解法,也可以取出目标函数可能取得最值的可行域内的所有整点,依次代入目标函数验证,从而选出最优解.最优解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若要求最优整解,则必须满足x,y均为整数,一般在不是整解的最优解的附近找出所有可能取得最值的整点,然后将整点分别代入目标函数验证选出的最优整解.上述求整点最优解的方法可归纳为三步:找整点→验证→选最优整解.
题型一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题1】 (2011·北京海淀二模)点P(x,y)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z=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反思: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是图解法,即借助直线(把线性目标函数看作斜率确定的一组平行线)与平面区域(可行域)有交点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解.
其步骤是:
(1)根据线性约束条件,在直角坐标系中,把可行域表示的平面图形准确地画出来;
(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线性目标函数看成是直线系,将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平行移动,最先通过的顶点或最后通过的顶点便是所需要的点,由此可以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特别地,当线性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与可行域的某边平行时,其最优解可能有无数个;
(3)若要求的最优解是整数解,而得到的解为非整数解时,应作适当调整,其方法是应以到线性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的距离为依据,在直线附近的可行域里寻求与此直线距离最近的整点,如果可行域中整点很少,也可逐个验证.
题型二 易错辨析
【例题2】 已知1≤x+y≤5,-1≤x-y≤3,求2x-3y的取值范围.
错解:依题意
①+②,得0≤2x≤8,即0≤x≤4.③
①+②×(-1),得-2≤2y≤6,
即-1≤y≤3.④
∴-9≤2x-3y≤11.
错因分析:错解中由①②得到不等式③④是利用了不等式中的加法法则,而此法则不具有可逆性,从而使x,y的范围扩大,这样2x-3y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了.
反思:1.本题中的两个变量x,y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由不等式组决定的相互制约的关系.x取得最大(或最小)值时,y并不能同时取得最大(或最小)值;y取得最大(或最小)值时,x也并不能同时取得最大(或最小)值.如果忽视了x,y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将导致所求的取值范围出错.
2.已知几个二元一次式的范围,求另外一个二元一次式的范围问题,通常有两种解法,即用线性规划或把所求用已知线性表示后再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
答案:【例题1】 6 画出可行域,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
由z=x+y,得y=-x+z,
则z是直线y=-x+z在y轴上的截距.
由可行域知,当直线y=-x+z经过点A(2,4)时,z取最大值,此时x=2,y=4,则z的最大值为z=x+y=2+4=6.
【例题2】 正解:解法一:作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即可行域.考虑z=2x-3y,把它变形为y=,得到斜率为,且随z变化的一组平行直线.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当直线截距最大时,z的值最小,当然直线要与可行域相交,即在满足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z=2x-3y取得最小值;当直线截距最小时,z的值最大,当然直线要与可行域相交,即在满足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z=2x-3y取得最大值.
由图可见,当直线z=2x-3y经过可行域上的点A时,截距最大,即z最小.
解方程组得A的坐标为(2,3),
∴zmin=2x-3y=2×2-3×3=-5.
当直线z=2x-3y经过可行域上的点B时,截距最小,即z最大.解方程组得B的坐标为(2,-1),
∴zmax=2x-3y=2×2-3×(-1)=7.
∴-5≤2x-3y≤7.
∴2x-3y的取值范围是[-5,7].
解法二:设2x-3y=a(x+y)+b(x-y),
则2x-3y=(a+b)x+(a-b)y,
∴∴
即2x-3y=-(x+y)+(x-y).
又1≤x+y≤5,-1≤x-y≤3,
∴-≤-(x+y)≤-,
-≤(x-y)≤.
∴-5≤-(x+y)+(x-y)≤7,
即-5≤2x-3y≤7.
∴2x-3y的取值范围是[-5,7].
1设实数x和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3y的最小值为( )
A.26 B.24 C.16 D.14
2若则z=x+2y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3 (2011·北京昌平二模)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若x,y满足上述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4若实数x,y满足求z=3x+2y的最小值.
5已知-4≤a-b≤-1,-1≤4a-b≤5,求9a-b的取值范围.
答案:1.D 2.3 3.1 2
4. 解: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令t=x+2y,则当直线y=经过原点O(0,0)时,取最小值,即t有最小值为0,则z=3x+2y有最小值为30=1.
5.解:令a=x,b=y,z=9a-b,即已知-4≤x-y≤-1,-1≤4x-y≤5,求z=9x-y的取值范围,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
由z=9x-y,得y=9x-z,当直线过A点时z取最大值,当直线过点B时z取最小值.
由得A(3,7).
由得B(0,1).
即zmax=9×3-7=20,zmin=-1.
所以9a-b的取值范围是[-1,20].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第三章 不等式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第2课时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做一做1-1,做一做1-2,做一做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第三章 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1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做一做1-1,做一做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2.4 等比数列第2课时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做一做1,做一做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