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范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范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范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范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年级(化学)学科中考二模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选择题(共 40 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0 年 4 月 22 日是第 51 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苏州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资源
B. 交通运输部提出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C. 农村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D. 学校宣传推广“无纸化”办公,文件双面打印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苏州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符合这一主题;
B、交通运输部提出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符合这一主题;
C、农村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虽然提高粮食产量,但造成水体、土壤污染,不符合这一主题;
D、学校宣传推广“无纸化”办公,文件双面打印,可以节省纸张,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C。
2.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B. 水银C. 氨气D. 石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
【详解】A、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氨气等常见的气体,稀有气体除外,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石墨属于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重点为区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原子还是有离子构成。常见的气体,稀有气体除外,水,过氧化氢等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资;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等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常考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大部分的盐。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两个汞原子:2Ag
B. 氦气:He2
C. 碳酸铁:FeCO3
D. 甲烷:CH4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汞原子表示为:2Hg,故选项书写错误。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书写错误。
C、碳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碳酸铁化学式为:,故选项书写错误。
D、一个甲烷分子含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故甲烷化学式为:CH4,故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D。
4.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A. 铁架台B. 锥形瓶
C. 试管D. 长颈漏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为铁架台(带铁夹),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为锥形瓶,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为试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为分液漏斗,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金刚石裁切玻璃
B. 用酒精棉片擦拭课桌消毒杀菌
C. 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温溶解提取青蒿素
D. 家用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吸附、过滤杂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裁切玻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酒精棉片擦拭课桌消毒杀菌,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温溶解提取青蒿素,将青蒿素分离出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家用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吸附、过滤杂质,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B。
6. 5 月 27 日 11 时,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珠峰峰顶的干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不到空气总体积的 21%
C.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法正确;
B、珠穆朗玛峰峰顶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也是21%,但是空气比较稀薄,说法错误;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法错误;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说法错误。
故选:A。
7. 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其它能量的是( )
A. 水力发电B. 电解水C. 化学电池D. 太阳能供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力发电是将势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C、化学电池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油锅着火,用菜盖灭
C.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 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发生触电事故,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符合题意;
C、室内着火开窗,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D、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开灯检查易发生爆炸,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制取CO2B. 收集CO2
C. 验证CO2已集满D.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
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
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0. 下列现象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NH4NO3 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有白烟产生
D. 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划痕处有红色物质析出,且有少量气泡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B、NH4NO3 固体溶于水,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会有白雾产生,雾是液态小液滴,烟是固态小颗粒,不符合题意;
D、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目的为排除氧化铝的干扰,铝片划痕处有红色物质析出,铝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有红色固体析出,有少量气泡产生是因为硫酸铜显弱酸性,会与铝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难点为D选项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要注意联系题干进行解答。
11. 医用外科口罩中熔喷布是以聚丙烯[(C3H6)n]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聚丙烯是由丙烯(C3H6) 加聚而成,丙烯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
C. 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 丙烯由 3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6=42,由于相对分子质量没有达到几万,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根据丙烯(C3H6)化学式可知,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6= 1:2,故B正确;
C、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3):(1×6)=6:1,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故C错误;
D、丙烯由丙烯分子构成,每个丙烯分子是由3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加入碳酸钠粉末
B. 倾倒稀盐酸
C. 加入铁钉
D. 洗涤试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立起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立起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洗涤试管时,可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是景范食堂中常见餐具,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不锈钢餐盒
B. 木制筷子
C. 塑料汤碗
D. 陶瓷汤勺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锈钢餐盒属于金属材料;
B、木制筷子属于天然材料;
C、塑料汤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陶瓷汤勺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C。
14. 某溶液的 pH=13,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2+、Ca2+、CO32﹣、Cl﹣
B. Na+、SO42﹣、 Cl﹣、 K+
C. Ba2+、H+、Cl﹣、 NO3﹣
D. Ag+、NH4+、 NO3﹣、Na+
【答案】B
【解析】
【详解】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Fe2+和溶液中的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Ca2+、CO32﹣结合会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两两结合不会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正确;
C、H+和碱性溶液中的中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H4+和溶液中的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化学性质稳定
B. 轧钢厂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
C. 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有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小于铜
D. 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置换出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说法错误;
B、轧钢厂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改变了金属的形状,说法正确;
C、黄铜是合金,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铜,说法错误;
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B。
16. 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7.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B. 用酚酞试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C. 用稀硫酸检验炭粉和铁粉
D. 用熟石灰鉴别 K2SO4 和(NH4)2SO4 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灼烧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灼烧产生刺激性气味,可以通过灼烧鉴别,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酚酞与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不能变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与稀盐酸呈酸性,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与铁粉反应产生氢气,不与炭粉发生反应,用稀硫酸检验炭粉和铁粉,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Ca(OH)2,可以与(NH4)2SO4反应产生气体和沉淀,与K2SO4只产生沉淀,反应现象不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方法错误。
C、K2CO3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加入适量的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了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法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采取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的是杂质MnO2,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的是( )
A. NaNO3→NaOH→Na2CO3
B. CaCl2→CaCO3→Ca(OH)2
C. Fe2O3→FeSO4→Fe(OH)2
D. AgNO3→Fe(NO3)2→Zn(NO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NO3中含有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不能与其它物质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NaNO3→NaOH的转化不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钙,该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能生成硫酸亚铁,该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D、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亚铁溶液与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转化均可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0. 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3+bCu═cCuCl2+dX.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方程式中a和c的比为1:2
B. 化学计量数d=2
C. 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D. X为FeCl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铁比铜活泼,所以X不能是单质铁,所以应该是氯化亚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CuCl2+2FeCl2。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方程式中a和c的比为2:1,故A错误;
B、化学计量数d=2,故B正确;
C、设生成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5g+6.4g=13.5g+x , x=25.4g。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故C正确;
D、 X为FeCl2,故D正确。故选A。
【点睛】认真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的永恒课题,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 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表为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 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原文作者宋国安、杨铭铎等,有删改)
(1)表中的“钙”指的是_____(填“元素”或“原子”) ,人体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摄入不足会患____和发育不良。
(2)由图可知:60min 内,_____(填序号,下同)。
A 浸泡30min 比10min 脆性分值高
B 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此图中维生素C含量与淀粉含量变化的快慢不同,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B 土豆中维生素C 含量最高
C 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
D 变绿、发芽的土豆把变色部位削掉后就能食用
【答案】 (1). 元素 (2). 佝偻病 (3). ABC (4). 浸泡时间越长淀粉含量越低 (5). 溶解性不同 (6). AC
【解析】
【详解】(1)表中的“钙”指的是元素,人体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摄入不足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2)A、根据“食用品质项目”,浸泡30min脆性最好,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说法正确;
B、根据“食用品质项目”,浸泡10min与浸泡0min相比,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说法正确;
C、根据“食用品质项目”,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说法正确;
故填:ABC;
(3)由图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浸泡时间越长淀粉含量越低,此图中维生素C含量与淀粉含量变化的快慢不同,可能原因是溶解性不同。
(4)A、由题干“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故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说法正确;
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中淀粉的含量最高,说法错误;
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说法正确;
D、变绿、发芽的土豆把变色部位削掉后也不能食用,说法错误。
故填:AC。
【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2. 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 B、F、G 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 F 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G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其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_____________[产氧 100%,结果精确到 0.1%]。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O2 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填序号)。
A 发生装置相同
B 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
C 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 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4)制取气体前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图H 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 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填序号)。
A 体温与室温相差过大
B 试管口橡皮塞未旋紧
C 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答案】 (1). (2). AC或AD (3). 10.1% (4). C (5). BC
【解析】
【详解】(1)F 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G装置中溶液变浑浊,说明F装置中有O2, G装置中有CO2,则B装置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产生了氧气使蜡烛燃烧更剧烈,蜡烛燃烧产生了CO2,B 装置为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收集装置可选择C,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择D, 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AC或AD;理论产氧率100%,又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
(3)A、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制氧气,发生装置不同,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需要MnO2作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C、反应均满足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为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符合题意;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不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剩余固体为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为锰酸钾,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A、体温与室温相差过大,如果室温偏低,则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B、试管口橡皮塞未旋紧,可能会有一部分气体逸出,在导管口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C、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可能导致装置中一部分气体在导管未插入液体中已经逸出,最终看不到明显气泡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点睛】本题重点为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难点为对检查装置气密性原理的理解。
23.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 11.0℃,冷却至 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1)ClO2 属于_____(填序号)。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盐
(2)制取 ClO2 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反应为:,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Na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ClO2 能快速将剧毒的氰化氢(HCN)氧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 如下图所示。
“ ” 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反应生成的N2 与CO2 的质量比为_____。
【答案】 (1). B (2). NaCl (3). +3 (4). HCN (5). 7:22
【解析】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选B。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反应前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
在NaCl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 ”是由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C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1O2+2HCNN2+2CO2+2HCl,该反应生成的N2与CO2的质量比为28:(44×2)=7:22。
24. 下表是NaCl、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_____。(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绘图)
(2)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_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20℃时,在 50 g 水中加入 12.5 g 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将此溶液升温至5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答案】 (1). (2). 24 (3). 不饱和 (4). 20% (5). 不变
【解析】
【详解】(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为:;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大约在24℃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这时溶解度相等;
(3)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故20℃时,在50g水中加入 12.5 g 硝酸钾固体,能全部溶解,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此溶液升温至50℃,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5.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为增强纸张的耐磨性,可用玉米淀粉对纸张进行施胶处理。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 NaOH 的废水,需处理至中性后排放。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 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①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仪器 A 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③图丙中V 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图乙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B 取图乙中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乙中 c→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丙中 e→f 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某环保监测小组取某造纸厂废水样品过滤,为测定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实验:
步骤 1:取 40.0g 滤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步骤 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的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显________色。消耗硫酸溶液 7.84g。
计算废水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2). (3). 12 (4). C (5). 无 (6). 1.59%
【解析】
【详解】(2)①烧杯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图乙知,开始时pH大于7,故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③图丙中V时温度最高,放热最多,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V的数值最接近12,是因为加入稀盐酸12mL时,溶液pH=7,恰好完全反应;
④A、图乙中 b 点时,反应已进行,pH大于7,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说法正确;
B、d点时反应盐酸已过量,溶液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具有挥发性,取图乙中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氯化钠,属于纯净物,说法正确;
C、c点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物氯化钠达到最大质量,图乙中 c→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法错误;
D、根据图丙中 e→f 变化趋势,温度不断升高,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法正确。
故填:C。
(3)步骤 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无色酚酞在中性溶液中显无色,此时溶液显无色。
设废水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x,则
解得x=1.6%
答: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为1.6%。
26. 化学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改善环境】温室效应和酸雨会威胁珊瑚礁生存。我国开展了南海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
(1)我们把pH_____5.6(填“>”或“<”或“=”或“≥”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为改善生存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建议使用清洁能源。写出一种常见的清洁能源_____。
【探测资源】近几年,我国向月球背面成功发射新中国通信卫星,助力探测月球资源
(1)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H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填字每序号)。
A
B
C
(2)月球土壤中有天然的铁、铝、银等金属颗粒。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月球上不易锈蚀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研发材料】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
(1)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据图可得到的信息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
C、硅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排第二位
(2)下图是某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反应II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③操作I的名称是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滤液 仍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有_____(填编号)
a、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b、过滤器中的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玻璃棒没有靠在三层滤纸处,且将滤纸捅破
④操作I后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含有_____(填化学式)。
⑤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 < (2).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 B (4). 月球上缺少氧气和水,故铁不易生锈 (5). A、B (6). (7). 置换 (8). 防止爆炸(或防止生成的硅被氧化) (9). 过滤 (10). 引流 (11). bd (12). MgCl2 (13). HCl
【解析】
【分析】
pH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是清洁的能源;根据氦的原子序数判断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格的信息分析;根据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二氧化硅和镁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氧化镁和硅,加入过量稀盐酸经过滤后得到氯化镁和硅,将硅转化为四氯化硅,将四氯化硅和氢气在高温下经反应II得到高纯硅和氯化氢,据此分析。
【详解】(1)酸雨是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2)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属于清洁能源;
探测资源:
(1)He的原子序数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答案选B;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月球上缺少氧气和水,故铁不易生锈;
研发材料:
(1)从图中可以看出硅的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A、从图中可以看出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故B正确;
C、硅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排第二位,但是从图中无法得出,故C错误;
答案选AB。
(2)①反应I是二氧化硅和镁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氧化镁和硅,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反应II是四氯化硅和氢气在高温下经得到高纯硅和氯化氢,反应物中有氢气,若含有氧气会引起爆炸;生成的是高纯度的硅,容易被氧气氧化,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
③操作I是氯化镁和粗硅分开,名称是过滤,进行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a、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飞溅,滤液不会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滤器中的液面超过滤纸边缘,会使溶液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留下,滤液会浑浊,故b符合题意;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使过滤速率过慢,滤液不会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棒没有靠在三层滤纸处,且将滤纸捅破,会使滤液过滤不干净,滤液会浑浊,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bd;
④过滤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镁溶液,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含有的MgCl2;
⑤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盐酸加入流程中,最后又生成了氯化氢气体,故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点睛】硅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排第二位,但是从图中无法得出,为易错点。
27. .制作糕点常用Na2CO3或NaHCO3作膨松剂,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1)溶解度比较:
(2)已知碳酸氢钠在 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3)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①验证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差异:分别测两种物质等浓度溶液的 pH,请写出测定 pH 的方法:_。测定 结果:NaHCO3溶液的pH_(填“>”或“<”)Na2CO3溶液。
②利用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HCO3和Na2CO3:小方同学分别取 xg 两种固体粉末加入 20℃
10g 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现象区分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x 可能是_____。
A 2
B 0.96
C 0.5
D 3
【探究二】测定某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B 中放有样品(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样品 10g,加到装置 B 中;
(3)称量装置 B、C、D 的质量(含药品);
(4)连接装置;
(5)加热;
(6)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
(7)再次称量装置 B、C、D 的质量(含药品)。
【数据记录】
【问题讨论】
①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B装置中盛样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
②图 1 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装置 C 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没有装置 A,造成测定结果_(填“偏大”“不变”或 “偏小”)
【数据分析】小红同学认为,表格中三组数据都可以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但小张认为不能用 C 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理由是_;改进方法:_____。小王又认为用装置D 的质量差会偏大而影响计算,应增加一个操作(不增加仪器药品):_,目的是________。
小陈经过认真思考,认为 D 中的气流会带出水蒸气,用装置 D 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 在D 装置的右边需要再接上一个装置。他认为可以用图②两个中的一个,可老师认为最好选用其中的_(填“甲”或“乙”)装置,其理由是_(不考虑右侧空气的影响)。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赞成应该利用表格中的装置 B 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
【拓展应用】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____的方法除去。
【答案】 (1).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 < (3). A (4). (5). 玻璃管 (6). 吸收水蒸气 (7). 右侧导管伸入液面以下 (8). (9). 偏大 (10). 气体从装置A中携带出的水蒸气,会进入C装置,从而使C装置增加的质量偏大 (11). 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浓硫酸的干燥装置 (12). 接D装置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13). 将装置内空气排尽 (14). 乙 (15). 碱石灰不仅能吸收水蒸气,还能吸收D装置中可能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D装置整体进行计算,可以减少误差 (16). 84% (17). 加热
【解析】
【详解】探究一:①常用pH试纸测定pH值,测定 pH 的方法: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碱性越强,pH值越大,故NaHCO3溶液的pH<Na2CO3溶液;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21.5g,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9.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1.5g碳酸钠,9.6g碳酸氢钠,故该温度下,10g水最多能溶解2.15g碳酸钠,0.96g碳酸氢钠,故利用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HCO3和Na2CO3,所取固体粉末的质量应大于0.96g,小于2.15g,这样碳酸钠完全溶解,碳酸氢钠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可以鉴别,故x可能是2,故选A;
探究二:
问题讨论:
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知,B装置中盛样品仪器名称是:玻璃管;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图 1 装置 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洗气应“长进短出”,装置 C 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右侧导管伸入液面以下;
③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 中的氢氧化钠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没有A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装置D吸收,从而导致装置D增加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使测定结果偏大;
数据分析:气体从装置A中携带出的水蒸气,会进入C装置,从而使C装置增加的质量偏大,可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浓硫酸的干燥装置,避免A中的水蒸气进入C;
小王又认为用装置D 的质量差会偏大而影响计算,因为装置中存在空气,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D装置吸收,从而使测定结果偏大,故应增加一个操作(不增加仪器药品):连接D装置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将装置内空气排尽;
碱石灰不仅能吸收水蒸气,还能吸收D装置中可能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D装置整体进行计算,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应选乙;
装置B中减少的质量就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质量减少量为:180.0g-176.9g=3.1g。设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x
x=84%;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 作
A
CO2(HCl)
NaOH 溶液
将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干燥
B
CaO(CaCO3)
H2O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 溶液(K2CO3)
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KCl(MnO2)
水
先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磷/mg
维生素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装置B
装置C
装置D
实验前物质的质量/g
180.0
200.0
122.2
实验后物质的质量/g
176.9
201.5
124.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含国科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含国科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含国科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