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pptx
    • 教案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doc
    • 学案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doc
    • 视频
      古代选官制度.mp4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2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3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4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5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6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7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第8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第2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第3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第2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第3页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pptx、新教材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新教材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古代选官制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东汉举孝廉图,右图是进士题名碑。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各反映了什么制度?对!察举制和科举制。那么,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春秋战国: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3、两汉:(1)察举制:A.形成:汉武帝下诏,“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形成。B.内容和程序:先考察而后推举,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常科为岁举,如孝廉、茂才(秀才)等;特科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C.作用: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2)九品中正制:A.背景: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B.程序和标准: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C.影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用人局面。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秦汉时期的上计制: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 集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核: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但曹魏、西晋、北朝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秦汉中央监察制度:以御史大夫(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后,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最高监察官)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汉代地方监察制度: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1人。刺史秩卑权重,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规定的“六条”纠举强宗豪右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此后,巡视监察制度始终延续下来。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隋唐科举制:(1)背景: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2)程序与内容: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铨选后方可正式任官。2、两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和影响材料一:(隋炀帝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提示:特点:①延续时间长;②不断发展完善;③选拔方式规范;④公平(公正)。积极影响:①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②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稳定;④为西方国家所借鉴。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黜陟。2、宋朝: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威慑作用。2、宋朝: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其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以往只负责言谏的谏官与御史台官员一样拥有了监察的权力。
    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材料: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御史台的职权是“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属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殿中侍御史属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监察御史属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选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唐、宋监察制度有何重要发展。提示:唐朝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趋完备;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划分监察区。宋朝发展: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台谏合一。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2、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考中者称为贡士。3、殿试: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主持,通过者为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均取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明朝:(1)考满制度: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官员任现职满3年称“初考”,满6年称“再考”,满9年称“通考”。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2)考察制度:考察包括三年一次的外察和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要受到勒令退休、降职或削职为民的处理。2、清朝: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材料一:西汉建立后,设置了专司课绩的计吏,东汉时,中央负责考课的是三公曹尚书,郡国由上计掾主持上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专门负责考课官吏的职能部门尚书省吏曹,其下属的考功郎和考课尚书郎主管考课事宜。唐代在魏晋南北朝考课机构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扩展,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正式设置考功司,专门负责对全国官吏的考课。
    材料二:宋朝的考课仍由吏部领导,由审官院和考课院具体负责。明朝考课重归吏部,吏部设考功清吏司负责京内外官员的考课。清朝沿用明制,但扩充了考功清吏司,内部分工更加细密和明确。——李永亮《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的历史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时代官员考课(核)制度的主要特点。提示:设有专门的考课(官员和)机构;考核对象逐渐扩展到对全国官吏;分类考核;考核机构权力扩展;考核机构有明确分工。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官员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则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兼有纠劾百官之权。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品官员,秩轻权重。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举孝廉,举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学业评价,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八股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皇权,考核+监察,官员的选拔制度,官员的考核制度,官员的监察制度,学习目标,官员选拔,官员选拔制度,官员考核,官员考核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