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2021年初三中考二模九 年 级 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I 127 Ba 137 Au 197一、单项选择题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C. 粮食酿酒 D. 甲骨刻字【答案】D【解析】【详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A. 为降低成本,工业废水直接排放B. 注意个人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C.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 垃圾全是无用物质,应全部焚烧去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这样就不会污染水资源,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错误;B、使用一次性木筷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错误;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正确;D、可回收垃圾是有用的,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水资源爱护,垃圾分类处理即可正确解题。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加热液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绶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C、量液体的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內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操作正确;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并且用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故选A。4. 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B. 生活中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C.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D. 青少年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有益于健康【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工业上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故A说法正确; B、将水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沉淀,生活中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故B说法正确; C、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故C说法正确; D、青少年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影响青少年的骨骼发育,有害健康,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5.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 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 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C. 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D. 该粒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答案】C【解析】【详解】A、+12表示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不符合题意;B、该元素的核内存在12个质子,属于镁元素,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Mg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个电子,易失去电子,符合题意;D、Mg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为2、8、2,有3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故选C。6.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发现家中燃气管漏气,应打开油烟机排风B. 厨房里发现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C. 加油站严禁吸烟,避免一切明火和静电火花D.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先检验它的纯度【答案】A【解析】【详解】A、燃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爆炸,打开油烟机可能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事故,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此选项中做法错误;B、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住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中做法正确;C、燃油挥发到空气中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爆炸,此选项中做法正确;D、可燃性气体中若混有空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应先检验它的纯度,纯净后方可点燃,此选项中做法正确。故选A。7. 物质世界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常伴随能量变化B.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C.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D.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答案】B【解析】【详解】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常伴随能量变化,A正确。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B错误。C、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C正确。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浓度,能够促进燃烧,D正确。故选:B。8.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B. 实验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 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只有氮气【答案】D【解析】【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详解】A、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该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B.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能降低肥效C. 工业上利用分解反应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D.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B、由于铵态氮肥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降低肥效,不符合题意;C、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将二者分离,得到氧气,符合题意;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固、液、气三态变化实现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下列归纳推理中,正确的是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但是他们两个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而不是单质,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虽然生成物是盐和水,但是反应物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说法错误;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但是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但是它的水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说法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说法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11.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的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D. 生成物丙和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6:9【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反应后为甲醇分子和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于氢气单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CO2和H2,二氧化碳化合物,氢气是单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丙和丁也就是CH3OH和H2O的质量比=(12+4+16):(2+16)=32:18=16: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12. 实验室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分别是BaCl2溶液、稀硫酸、Na2C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溶液,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下列对这三种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是氯化钡溶液B. 乙是碳酸钠溶液C. 甲是稀硫酸D. 丙是碳酸钠溶液【答案】CD【解析】【详解】丙+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丙溶液显碱性为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甲和丙生成气体,说明甲是硫酸,最后剩下的是氯化钡,乙为氯化钡,故选:CD。13. 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中,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CD【解析】详解】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错误,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和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C错误,符合题意。D、加入过量Ca(OH)2溶液,引入杂质氢氧化钙,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CD。14. 将a g Zn粉和Cu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Fe(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A.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B. 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C. 若滤渣中有Zn,则滤液一定为浅绿色D. 若滤液中含有Ag+,则滤渣一定为纯净物【答案】AD【解析】【分析】锌比铁活泼,铁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一定量的Zn粉和Cu粉加入一定量Fe(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如果锌不足时,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详解】A、滤液中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Zn2+,故选项说法正确;B、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大,和硝酸亚铁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小,因此所得滤渣质量可能等于加入的Zn粉和Cu粉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如果滤渣中有Zn,硝酸银和硝酸亚铁都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不可能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如果滤液中含有Ag+,则滤渣中只含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因此滤渣一定为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5.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CuO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54.8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B.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8g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D. 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g【答案】BCD【解析】【分析】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固体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元素的质量。【详解】A、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6=1:8,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即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故A错误;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稀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加固体混合物中金属的质量,,故B正确;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硫酸铜和硫酸铁两种溶质,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故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16. (1)按要求从硫酸、氢氧化铜、二氧化硫、氢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①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______。②不易挥发的酸______。③可导致酸雨非金属氧化物______。④一种不溶性的碱______。(2)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好化学,可以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身边的物质。请利用化学知识回答问题:①果酒—这是历史的沉淀与智慧的结晶。2021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铜壶(如图)内液体残留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液体中有较多的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化学式:C4H8O2)等物质,证实其为古代果酒类遗存,并首次从实物角度填补了先秦果酒研究的空白。乙酸乙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乙酸乙酯分子中氢和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②乙醇(化学式:C2H5OH)俗称酒精,酒精常用作燃料,酒精溶液广泛用于消毒、杀菌。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氧化”之一)。配制酒精溶液时,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这主要是因为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答案】 (1). H2 (2). H2SO4 (3). SO2 (4). Cu(OH)2 (5). 3(或三) (6). 4: 1 (7). (8). 氧化 (9). B【解析】【详解】(1)①氢气具有可燃性,化学式为H2;②硫酸不易挥发,化学式为H2SO4;③可导致酸雨的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④氢氧化铜属于碱,不易溶于水,化学式为Cu(OH)2;(2)①乙酸乙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乙酸乙酯分子中氢和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8:2=4:1;②乙醇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酒精燃烧,是酒精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答案为:①H2;②H2SO4;③SO2;④Cu(OH)2;⑤3(或三);⑥4: 1;⑦;⑧氧化;⑨B。17. (1)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我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①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克服狂风袭扰、高原缺氧等困难,成功登顶珠峰,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里“高原缺氧”中的“氧”是指______(填“氧气单质”“含氧化合物”)。②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采用我国自主发明的Ti-62A钛合金新材料建造了载人舱球壳。钛合金属于______材料(填“金属”或“非金属”),金属钛(Ti)可利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③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五号采集到的月壤样本中含有橄榄石(其成分中有Mg2SiO4),在Mg2SiO4中,镁和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该技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碱”生产过程中涉及到Na2CO3、NaHCO3和NaCl等物质,其中,NaCl固体和Na2CO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三种物质中,常用作焙制糕点发酵粉的是______。②t1 ℃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是______g。③将t1 ℃时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④t2 ℃时,将5g Na2CO3放入试管中,加入10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再取适量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此时可观察到试管底部固体______(填“增加”“减少”“无变化”之一)。【答案】 (1). 氧气单质 (2). 金属 (3). (4). 3:4 (5). NaHCO3(或碳酸氢钠) (6). 36 (7). 小于 (8). 14.9 (9). 增加【解析】【分析】【详解】(1)①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用途,这里“高原缺氧”中的“氧”是指氧气,属于氧气单质;②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钛合金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③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上述三种物质中,常用作焙制糕点发酵粉的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以中和面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且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糕点松软可口;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是36g;③将t1 ℃时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t1 ℃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升温过程中,两者的溶解度都增大,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不变,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 ℃时,100g水中最对溶解49g碳酸钠,10g水中最多溶解4.9g碳酸钠,t2 ℃时,将5g Na2CO3 放入试管中,加入10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10g,溶质的质量为4.9g,溶液的质量为14.9g;硝酸铵溶于水,试管中溶液的温度变小,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减小而减小,饱和碳酸铵溶液析出固体的质量增大。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______。②上述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③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具有氧化性 D氧气能支持燃烧(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CO气体(含有少量的CO2)进行 CO 还原 Fe2O 3的探究实验。现取12g氧化铁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进行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C→B→尾气处理”(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试回答:①仪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若反应进行完全后,称得仪器C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9.6g,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精确到0.1g)。③若通过测量B装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设能反应的气体全部被B吸收),求反应生成的单质铁的质量,其结果要比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之一)。【答案】 (1). ADF (2). (3). A (4). (5). 4.2 (6). 偏大【解析】【分析】【详解】①、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是典型的“液固法”制备气体的方法,因此选用A装置作为反应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D装置则可以干燥氧气,达到纯化氧气的目的,又因为氧气的比重大于空气,所以需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综上选用ADF装置;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A、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可燃烧,符合题意;B、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不符合题意;D、氧气可以助燃,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A。④、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⑤、通过上述反应我们发现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取决于氧化铁还原后O元素的丢失,而每丢失一份O,就会有一份的CO参与反应,设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为x g,则根据计量化学式: ;⑥、因为装置B与空气接触,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得测量值大于还原氧化铁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使得最终计算所得的单质铁比实际值偏大。19.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作食品发色剂和防腐剂的工业用盐。它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但是亚硝酸钠有毒,如果食品中的亚硝酸钠含量超标,则会危害人体健康。请你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试剂来鉴别亚硝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你会选用__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鉴别,写出对应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2)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NO3、MgCl2、(NH4)2SO4、CuCl2 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示。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现象填写下列空白:①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_______色。②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③实验证明,在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______。④写出实验过程①中肯定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 (1). 酚酞试液(pH试纸) (2). 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量于试管中,各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亚硝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为食盐溶液(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到两片pH试纸上,显示颜色后立即与pH标准比色卡对比,若pH>7,则为亚硝酸钠溶液,若pH=7则为食盐溶液。) (3). 蓝 (4). MgCl2、(NH4)2SO4 (5). Na+、 Ba2+ (6). (或)【解析】【详解】(1)亚硝酸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食盐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可选用无色酚酞试液;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量于试管中,各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亚硝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为食盐溶液;(2)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气体A、无色溶液B、白色沉淀C,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一定含氯化镁,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沉淀,故一定不含氯化铜,硝酸铵和硫酸铵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故含硝酸铵和硫酸铵中至少一种,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沉淀,说明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一定含硫酸铵。①气体A为氨气,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由分析可知,一定存在氯化镁、硫酸铵;③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硫酸铵、氯化镁,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氨气和水,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过量,故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Ba2+、Na+;④实验过程①中肯定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钠、氨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 (1)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①石灰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②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实验室现有15.2g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适量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现象是:______。②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③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g)【答案】 (1). Ca(OH)2 (2). (3). 固体物质不断溶解(或有气体产生) (4). CaCl2 (5). 解:73 g 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g×10% = 7.3g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15.2 g-10.0g =5.2g答:原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5.2g。【解析】【分析】【详解】(1)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②中和反应指酸与碱反应,分析该流程图发现氢氧化镁是碱,加入盐酸后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方程式为。(2) ①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固体不断溶解,故填:固体物质不断溶解(或有气体产生)。②A点到B点不断滴入稀盐酸过程中,难溶物质还在继续减少,说明A点溶液中没有盐酸,故溶质只有氯化钙。③待固体完全反应后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73g,可根据消耗的盐酸的质量计算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具体见答案。物质甲+乙甲+丙丙+酚酞试液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有气泡冒出溶液显示红色物质杂质除杂方案AFeCu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BNaCl固体CaCO3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CO2N2通过灼热的铜网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Ca(OH)2溶液,过滤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