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
    • 练习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2020年初三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1. 生活中有许多俗语。下列有关说法,从化学角度理解不正确的是A. “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B.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C. “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不相同D. “火要空心”说的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满架蔷薇一院香,解释正确;B、“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在高温时也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体现了金的金属活动性较弱,解释错误;C、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它们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因此百炼成钢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指的是只要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释正确;D、“火要空心”是指可燃物在燃烧时要充分的与空气接触,这样有利于可燃物的充分燃烧,解释正确。故选B。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点燃羊毛,产生烧纸气味B.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D. 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氨味【答案】C【解析】【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后产生烧焦羽毛味,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选项正确;D、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所以尿素不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所以将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不到氨味,选项错误,故选C。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D【解析】【详解】A、加热液体,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B、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应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故C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手握试管,导管插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故D正确。点睛∶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不应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会因浓硫酸稀释放热,水密度比浓硫酸小,而使液体四处飞溅。4. 葡萄糖存在与葡萄糖汁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 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1B. 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C. 葡萄糖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葡萄糖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12个H原子、6个O原子,则C、H、O的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故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12个H原子、6个O原子,故正确;C、分子是个微观概念,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组成的,应为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D、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故选C。5. 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①3H;② Fe3+;③ ;④ SO3A. 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B. 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C. 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D. 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故A正确。B.②中数字“3”表示每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C错误。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三个O原子,故D错误。考点∶考查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6.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 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2C2H2+5O2 4CO2+2H2O。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氧和碳元素化合价均已改变,故A错误;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2=2∶1,故B正确;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2×2+2﹚∶5×16×2=13∶8,故D错误。7. 按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红磷、白磷的着火点B. 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C. 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D. 验证CaO和水反应的热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A、该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火焰距离白磷与红磷的远近不同,无法比较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的高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错误;B、该实验中通过时间和注射器移动的快慢,定量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C、实验中观察到红墨水的左边液面上升,右边的液面下降,说明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表明气体受冷收缩,证明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D、实验中观察到右侧烧杯中导管口产生气泡,表明气体膨胀,而锥形瓶中没有气体生成,说明气体膨胀是气体受热引起的,从而证明氧化钙与水反应时释放热量,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故选A。8. 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①t1℃时,X、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②t2℃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③将t1℃时的100g X饱和溶液和300g Y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20g水,然后温度仍降至t1℃,则Y析出的晶体多;④将t2℃的100g X饱和溶液和100g Y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时,则析出晶体一样多;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①t1℃时,X、Y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①正确;②t2℃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故②正确;③t1℃时,X、Y溶解度相等,将t1℃时的100g X饱和溶液和300g Y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20g水,然后温度仍降至t1℃,则Y析出的晶体一样多,故③错误;④t2℃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将t2℃的100g X饱和溶液和100g Y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时,则析出晶体X比Y多,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9. 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B. 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C. 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D. 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FeCl2 和ZnCl2【答案】D【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会先与氯化铜反应,再与氯化亚铁反应,据此分析。【详解】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锌有剩余时,锌和氯化铜、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所以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锌无剩余时,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可能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可能FeCl2、CuCl2,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10. 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 ③饱和NaCl溶液A. 只有①B. 只有②C. ①②D. 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因为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是因为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掉了水后就不会反应了,因此颜色不变,同时氢氧化钠的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所以甲内含有氢氧化钠也可以将反应改变。故选C.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是(  )A.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B.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C. 将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D.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答案】A【解析】【详解】A、镁和氧气反应的关系式为,48份的镁和32份的氧气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反应时消耗的镁比氧气多,等镁消耗掉后,因此有氧气剩余,而不是金属镁有剩余,而氧化镁的质量会增加,到反应后保持不变,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铁的质量增加,氧化铁反应完全,铁的质量不再增加,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C、横坐标是稀硫酸的质量,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式为,,因此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开始应该是产生的一样多,但是最终金属铝生成的氢气多,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D、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开始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大,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式为,每12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生成107份质量的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增大幅度较小,当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继续增加,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故选A。12. 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甲烷、乙醇、纯碱都属于有机化合物;②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③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增加肥效;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⑤洗涤剂、汽油都可以除去油污,是利用了它们的乳化功能;⑥生活中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多用一次性餐具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B【解析】【详解】①甲烷和乙醇属于有机化合物;纯碱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组成与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习惯上还是将其当做无机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②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正确;③草木灰溶液显碱性,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选项说法错误;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依靠蒸发皿本身的热量即可将余下的水分蒸干,选项说法正确;⑤洗涤剂可以除去油污,是利用了它的乳化功能;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这一性质,选项说法错误;⑥生活中多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环境污染,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NaOH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应再进行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14. 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F会造成温室效应。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①是中和反应B. 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C. 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D. 物质B与F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A【解析】【分析】由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F会造成温室效应,推测F为二氧化碳。A能转化成B,B能转化成C,C能转化成A,且A、B、C都能与X反应。若A为氧化钙,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B和X反应的产物相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导正确。则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D为氯化钙;E为水;F为二氧化碳;X为稀盐酸。【详解】A、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A不正确;B、物质X稀盐酸能用于金属除锈,选项B正确;C、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为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D、物质B氢氧化钙和物质F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选项D正确。故选A。15. 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100%=4m5/7,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 ,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35分)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②造成雨水pH<5.6的一种气体_____;③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_____;④用作杀菌消毒的有机物_____。(2)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请回答航天航空工业中有关能源与新材料的问题:①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进行分离。②水电解法制氢气:氢气在与电源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③Mg17Al12是一种合金,它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该“储氢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④“嫦娥”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用有机材料聚酰亚胺加入金或银制成的薄膜,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该薄膜属于_____(填字母)材料。A 合成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复合材料【答案】 (1). CaO (2). SO2 (3). Na2CO3 (4). C2H5OH (5). 沸点 (6). 负 (7). 化学 (8). C【解析】【详解】(1)①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所以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填:CaO;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造成雨水pH<5.6的气体;故填:SO2(合理即可);③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纯碱,故填:Na2CO3;④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可用于杀菌消毒;故填:C2H5OH;(2)①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填:沸点;②水电解法制氢气: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故填:负;③Mg17Al12是一种合金,它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有新物质生成,该“储氢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④“嫦娥”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用有机材料聚酰亚胺加入金或银制成的薄膜,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该薄膜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故填:C。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一)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1:(1)仪器a的名称_____。(2)若用CD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没看见火星四射,原因可能是____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需要控制反应的速率,选用的装置组合可以是_____。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二)已知:草酸钠固体(化学式为Na2C2O4)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CO.小陆同学利用该反应制取CO,并用CO还原氧化铁。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1)写出制取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2)L型的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3)该装置中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Ⅰ.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Ⅱ._____。【答案】 (1). 长颈漏斗 (2). (3). 没有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 (4). CaCO3+2HCl=CaCl2+H2O+CO2↑ (5). BE或BG (6). b (7).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8). (9).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10). 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解析】【详解】(一)(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C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没有棉花团,所以是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没看见火星四射,这是因为收集的氧气不纯造成的,造成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故填:;没有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3)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需要控制反应的速率,选用的装置组合可以是BE或BG;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E或BG;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二)(1)草酸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L型的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填:红色粉末变成黑色;(3)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Ⅰ检验并吸收生成的 CO2;Ⅱ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故填: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18. 以MnO2为原料制备MnSO4•H2O的工业流程如图。已知:①沉淀时化学方程式为7MnSO4+7Na2CO3+11H2O=MnCO3•6Mn(OH)2•5H2O↓+7Na2SO4+6CO2↑②MnSO4•H2O和Mn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③Mn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1)溶解时,为控制80℃,在实验室可用水浴加热如图2.水浴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_____、_____。水浴加热的优点有_____。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_____(写一种)。(2)除铁时需要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3)过滤I所得滤液的溶质主要是Na2SO4和_____。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4)酸溶时,MnCO3•6Mn(OH)2•5H2O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请补充完整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制备MnSO4•H2O的实验方案:将MnSO4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_____,在高于40℃时趁热过滤,_____,100℃烘干得MnSO4•H2O。【答案】 (1). 烧杯 (2). 温度计 (3). 温度控制准确 (4). 提高温度、搅拌(只需写一种) (5). 加快反应 (6). MnSO4 (7). 引流 (8). MnCO3•6Mn(OH)2•5H2O +7H2SO4═7MnSO4+18H2O+CO2↑ (9). 加热浓缩 (10). 乙醇洗涤【解析】【详解】(1)溶解时,为控制80℃,根据水浴加热图可知,水浴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浴加热的优点有:温度控制准确。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提高温度、搅拌等(只需写一种)。(2)除铁时需要搅拌,由于反应物之间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快,所以搅拌的作用是:加快反应。(3)由于过滤I所得滤液后续用于制备硫酸锰,所以对应的溶质除了Na2SO4还一定含有:MnSO4。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酸溶时,MnCO3•6Mn(OH)2•5H2O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CO3•6Mn(OH)2•5H2O+7H2SO4═7MnSO4+18H2O+CO2↑。(5)因为在第一步溶解后的流程中,操作在常温下进行,同时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浓度不是很高,所以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制备MnSO4•H2O的实验方案:将MnSO4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为了提高浓度必须先加热浓缩;因为高于40℃时析出的晶体才是MnSO4•H2O,所以必须在高于40℃时趁热过滤;因为MnSO4•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涤一方面减少因为水溶解造成的损失,另外一方面乙醇易挥发,以便后期干燥,所以趁热过滤后,进行乙醇洗涤;最后在100℃烘干得MnSO4•H2O。【点睛】本题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制备MnSO4•H2O的实验方案步骤的补充,需要认真分析试题提供的信息。比如MnSO4•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19. 日常生活中,人们做包子的时候,会在面粉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使包子膨松可口。小菁同学发现橱柜里有一瓶白色固体,瓶上的标签已经脱落,不知道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于是小菁决定在学校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对这包白色粉末进行探究。探究一: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室温时,Y形管的一侧分别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固体样品,Y型管的另一侧放入等体积、足量的15%的稀硫酸。【实验过程】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步骤Ⅲ:拆下装置,重新装入固体和液体,最终得到一组数据,实验结果记录如图2。【回答问题】(1)不改变温度也能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往水准管里加入适量的水,使水准管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连接仪器,_____。(2)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表中a=_____;该白色固体是碳酸钠。(3)小明发现用这套装置测得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偏小,只要略作改进,就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小明的改进方法是_____。探究二:碳酸钠碱性的探究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表: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填实验编号)。(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_____。(4)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某物质,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5)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100g碳酸钠溶液,将150g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四次测量所得数据如表所示:①第四次测量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②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1). 上下移动水准管,静置一段时间,如果水准管中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3). 0.10 (4). 在量气管中液面上方覆盖一层植物油 (5). c3 (6). a1、b1 (7). 温度越高pH越大 (8). Na2CO3+Ca(OH)2═CaCO3↓+2NaOH (9). NaCl、CaCl2 (10). 16.65%【解析】【分析】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溶于植物油;根据表中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详解】探究一:(1)检验方法:往水准管里加入适量的水,使水准管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连接仪器,上下移动水准管,静置一段时间,如果水准管中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上下移动水准管,静置一段时间,如果水准管中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2)实验①中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为了进行对比,表中a=0.10。故填: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0.10(3)小明发现用这套装置测得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偏小,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只要略作改进,就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小明的改进方法是在量气管中液面上方覆盖一层植物油,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故填:在量气管中液面上方覆盖一层植物油。探究二:(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c3,是因为其pH最大。故填:c3。(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a1、b1,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质量分数不相等。故填:a1、b1。(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温度越高pH越大。故填:温度越高pH越大。(4)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充分搅拌,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5)①由表中数据可知,40g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6g碳酸钙沉淀,第四次测量时,产生沉淀质量:100g+150g﹣232g=18g,说明氯化钙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NaCl、过量的CaCl2。故填:NaCl、CaCl2。②设40g氯化钙溶液中氯化钙质量为x x=6.66g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66g÷40g)×100%=16.65%答: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65%。 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操作ANaCl溶液CuCl2NaOH溶液洗气BMnO2KCl水过滤CCaCO3CaO稀盐酸过滤DCO2HClNaOH溶液洗气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实验编号Y 型管内物质最终得到CO2体积/mL名称质量/g①碳酸氢钠0.10V1②碳酸钠0.10V2③白色粉末aV2实验编号a1a2a3b1b2b3c1c2c3溶质质量分数2%2%2%6%6%6%10%10%10%水的温度(℃)204060205060204070溶液pH10.9011.1811.2611.0811.2711.3011.2211.4611.50次数累计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一40134二80168三120202四150232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