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七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朝阳七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附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7分。1-9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0-12为多选题每题3分)
1.(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书桌的高度大约1.2m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g
C.朝阳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50℃
D.人步行的速度为10m/s
2.(2分)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3.(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吸收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B.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
C.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D.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
5.(2分)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4.8.m/s B.5m/s C.5.25m/s D.5.5m/s
6.(2分)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25cm C.30cm D.50cm
7.(2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8.(2分)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9.(2分)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镜中花 B.水中桥
C.林中影 D.缸中鱼
10.(3分)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11.(3分)下列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B.把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是为了保持温度
C.隆冬时节,大凌河河底流动的河水,水温约为4摄氏度
D.影视镜头中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重物”是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
12.(3分)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B.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kg/m3
C.a的密度是b的两倍
D.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23分)
13.(2分)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s。
14.(2分)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以窗外的农田为参照物,硬币是 的,以列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5.(3分)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玻璃在 侧。
16.(3分)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 (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 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3分)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 (选填“吸”或“放”)热。
18.(3分)图为某段声音的波形, (A/B)位置响度大, (A/B)位置音调高,A、B位置的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 (相同/不同)。
19.(3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镜,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 (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要佩戴 镜来矫正视力。
20.(2分)有一个质量为0.25kg的空瓶子,盛满水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5kg,那么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mL,若用该瓶子盛满某种液体后,盛满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75kg,则此液体的密度为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21.(2分)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3)。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2.(2分)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恰好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根据给出的光线作出进入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从水面出来的折射光线。
23.(2分)如图所示,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
四.简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
24.(3分)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所学知识,雪糕冒出的“白气”与实际相符的是哪幅图?并解释其原因?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25.(6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6.(9分)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7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4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如图丙所示,求:
(1)金属球的体积;
(2)金属球的密度;
(3)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
六.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28分)
27.(4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28.(5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
(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 ;
(3)乙图中a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当地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4)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填“b”、“c”或“d”)。
29.(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30.(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小”)的像;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 cm的范围之间;
(3)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该操作可以用来模拟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4)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31.(9分)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g。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cm3。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的(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朝阳七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7分。1-9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0-12为多选题每题3分)
1.(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书桌的高度大约1.2m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g
C.朝阳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50℃
D.人步行的速度为10m/s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教室内书桌的高度大约0.8m,故A错误;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g,符合实际,故B正确;
C、朝阳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5℃,达不到50℃,故C错误;
D、人步行的速度为1.1m/s,故D错误。
故选:B。
2.(2分)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3)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村民耳中的,故A正确;
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因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村民根据音色,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故D错误。
故选:A。
3.(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吸收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正确;
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B.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
C.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D.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较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逐渐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小,形成的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A错误;
B.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有水的地方亮;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C正确;
D.鱼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看到鱼的位置正对鱼照射,才能把鱼照亮。如果用激光笔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照射,他不能照亮鱼。故D错误。
故选:C。
5.(2分)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4.8.m/s B.5m/s C.5.25m/s D.5.5m/s
【分析】先根据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出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进行计算。
【解答】解:
设总路程为s,则物体在前路程所用的时间:t1===;
物体在后路程所用的时间:t2===;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5m/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2分)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25cm C.30cm D.50cm
【分析】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即物距u=50cm),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则应满足u>2f,即50cm>2f,
解得:f<25cm,故A正确。
故选:A。
7.(2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分析】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根据ρ=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关系;然后从图象中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值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答案。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
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故CD错误;
当m乙=10g时,V乙=10cm3,
则ρ乙===1.0g/cm3=ρ水,
所以,ρ丙<ρ水,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8.(2分)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液面上的压强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100℃;
乙容器的水从甲容器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100℃)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再加热甲容器内的水也能沸腾。
故选:B。
9.(2分)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镜中花 B.水中桥
C.林中影 D.缸中鱼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答】解:A、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B、水中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林中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缸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3分)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分析】(1)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A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
C、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有可能成缩小的像、等大的像、放大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1.(3分)下列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B.把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是为了保持温度
C.隆冬时节,大凌河河底流动的河水,水温约为4摄氏度
D.影视镜头中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重物”是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
【分析】(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3)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4)根据密度公式ρ=得m=ρV,用这个公式来推导影视镜头中道具的密度是大还是小才符合实际。
【解答】解:A、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形状变化,但体积、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故A错误;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目的是减慢蒸发,保持蔬菜的新鲜,故B错误;
C、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在4℃时的密度最大,故河底流动的河水水温约为4℃,故C正确;
D、由根据密度公式ρ=得m=ρV,由此可知,体积相同,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所以,为了演员的安全,要求重物质量小、硬度小,所以是用密度小的空心材料制成,故D错误。
故选:ABD。
12.(3分)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B.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kg/m3
C.a的密度是b的两倍
D.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
【分析】(1)由图像可知,Va=Vb=Vc=2×10﹣3m3时a、b、c的质量大小,利用密度公式求a、b、c的密度,并比较得出三者的大小关系;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体积。
AC、由图像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ρb===1×103kg/m3,
ρc===2×103kg/m3,
所以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a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故A、C错误;
BD、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b的质量减半,b的密度不变,还是1×103kg/m3;
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还是2×103kg/m3,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23分)
13.(2分)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7.50 cm,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铅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2)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7.50;337.5。
14.(2分)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以窗外的农田为参照物,硬币是 运动 的,以列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 静止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以窗外的农田为参照物,硬币与农田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硬币是运动的,以列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与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15.(3分)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CO ,折射角是 30° ,玻璃在 右 侧。
【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由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从图中可以看出,MN左侧的两条光线OC、OA与OP的夹角相等,因此MN为界面,O′P为法线
CO、AO中应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故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
由于∠COM=30°,所以入射角为∠COP=90°﹣30°=60°,
而折射角∠Q′OB=30°,从而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所以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玻璃在右侧。
故本题答案为:CO,30°,右。
16.(3分)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 发出的红外线 (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 1.2 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1)红外线测温枪可以“收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计算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故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若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也将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
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发出的红外线;1.2;不变。
17.(3分)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 加快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 吸 (选填“吸”或“放”)热。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蒸发吸热降温。
【解答】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
故答案为:增大;加快;吸。
18.(3分)图为某段声音的波形, B (A/B)位置响度大, B (A/B)位置音调高,A、B位置的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 相同 (相同/不同)。
【分析】由A、B波形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B音叉振动的次数多,振动次数多就说明频率高,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解答】解:由波形图可知,B位置振动的幅度大,振幅大,则响度大;
相同的时间内B位置振动的次数多,振动快,故B的频率大于A的频率,B比A位置的音调高;
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A、B位置的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相同;
故答案为:B;B;相同。
19.(3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凸透 镜,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 厚 (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要佩戴 凹透 镜来矫正视力。
【分析】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过凸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解答】解: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凸透;厚;凹透。
20.(2分)有一个质量为0.25kg的空瓶子,盛满水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5kg,那么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1250 mL,若用该瓶子盛满某种液体后,盛满后称得它的质量为1.75kg,则此液体的密度为 1.2×103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分析】根据空瓶的质量和盛满水时称得的质量求出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也就是瓶子的容积,即某液体的体积;
由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和空瓶的质量,求出某液体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水的质量:
m水=1.5kg﹣0.25kg=1.25kg,
由ρ=得水的体积:
V水===1.25×10﹣3m3,
则瓶子的容积:
V容=V水=1.25×10﹣3m3=1250mL;
某液体的体积:
V液=V容=1.25×10﹣3m3,
某液体的质量:
m液=1.75kg﹣0.25kg=1.5kg,
某液体的密度:
ρ液===1.2×103kg/m3。
故答案为:1250;1.2×103。
21.(2分)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2.5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50 cm3(ρ冰=0.9×103kg/m3)。
【分析】(1)氧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求得剩余氧气的密度。
(1)已知水的质量,根据公式m=ρV可求水的质量,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45g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
【解答】解: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ρ=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ρ′=2.5kg/m3;
水的质量为m=450g=0.45kg;
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4.5×10﹣4m3=450cm3,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由ρ=可得冰的体积V冰===0.5×10﹣3m3=500cm3。
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V=V冰﹣V水=500cm3﹣450cm3=50cm3。
故答案为:2.5;50。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2.(2分)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恰好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根据给出的光线作出进入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从水面出来的折射光线。
【分析】由图知,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根据凸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作用画出其入射光线;
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画出从水面出来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
由图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由此画出进入凸透镜的入射光线;
先过F点作法线,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3.(2分)如图所示,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镜面。
【解答】解:
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反射角为60°;因法线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可确定法线的位置,然后作法线的垂线就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
24.(3分)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所学知识,雪糕冒出的“白气”与实际相符的是哪幅图?并解释其原因?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知道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根据物质前后的物态判断物态变化。
【解答】答:与实际相符的是乙图;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25.(6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分析】(1)根据v=求出制动前的速度;
(2)根据v=求出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再加上制动距离等于车行驶的总路程,然后和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0.75s,且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15m,
所以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v===20m/s;
(2)由题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4t=4×0.75s=3s,
则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s′=vt′=20m/s×3s=60m,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汽车完全停止时,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总=s′+s滑=60m+30m=90m>80m,
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
(2)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26.(9分)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7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4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如图丙所示,求:
(1)金属球的体积;
(2)金属球的密度;
(3)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
【分析】(1)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减去装有部分水的杯子的总质量,即为加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是金属球的体积;
(2)根据题意求出金属球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球的密度;
(3)金属球的体积减去空心体积可得金属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的密度。
【解答】解:(1)再向杯内加满水时,所加水的质量:
m=m总′﹣m总=200g﹣170g=30g,
由ρ=可得,所加水的体积:
V水=V球===30cm3;
(2)金属球的质量m球=m总″﹣m总=248g﹣170g=78g,
金属球的密度ρ球===2.6g/cm3;
(3)金属的体积:V金=V球﹣V空心=30cm3﹣20cm3=10cm3;
则金属的密度:ρ金===7.8g/cm3。
答:(1)金属球的体积30cm3;
(2)金属球的密度2.6g/cm3;
(3)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7.8g/cm3。
六.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28分)
27.(4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2 mm。
(2)该实验原理是 v=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03 m/s。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最小的一个格表示的数值,根据图中刻度尺分析即可;
(2)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AB由秒表直接读出;υAB用公式v=计算。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里面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mm;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AB=9.00cm,AB所用时间为tAB=3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3.00cm/s=0.03m/s。
故答案为:(1)2;(2)v=;(3)小;(4)0.03。
28.(5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
(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 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
(3)乙图中a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当地大气压 低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4)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c (填“b”、“c”或“d”)。
【分析】(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要在烧杯上加盖,这样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并可起到固定温度计的作用;
(3)根据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象确定出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4)只减少水的质量,只是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变短,不会改变水的沸点。
【解答】解:(1)由图甲知,装置中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由图乙知,水在沸腾时,继续从外界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由图乙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小于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因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4)因当地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减少水的质量时,只是缩短了加热时间,故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2)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3)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低于;(4)c。
29.(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薄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侧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薄;(2)前侧;等效替代法;(3)不变;(4)不能。
30.(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 放大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小”)的像;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 15.0cm<f<22.5 cm的范围之间;
(3)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该操作可以用来模拟 远视眼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4)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分析】(1)(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分析;
(4)蜡烛的光经凸透镜反射,射到人的眼睛里,人会观察到蜡烛的虚像,这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类似。
【解答】解:(1)由图知,此时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像距为
v=95.0cm﹣50.0cm=45.0cm,
因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放大的像。
(2)因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有
f<u<2f
即 f<30.0cm<2f ①
v>2f
即 45.0cm>2f ②
联立①②得15.0cm<f<22.5cm,
(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个凸透镜,使进入原凸透镜的光线先被会聚,从而使原来会聚的光线会聚在光屏的前面,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使像成于视网膜的后面,要矫正,需要让光线进入眼睛前先会聚一次,使像成于视网膜上,故该操作可以用来模拟远视眼的矫正。
(4)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蜡烛的光经凸透镜反射,反射光线到达的眼睛里,看到的是蜡烛的虚像,故这个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1)放大;(2)15.0cm<f<22.5;(3)靠近;远视眼;(5)反射。
31.(9分)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 水平桌面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 零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56 g。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50 cm3。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0.92 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合格 的(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ACDB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分析】(1)天平的使用规则: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平;调节托盘天平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看出指针向左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其中,读取游码所对数值时,应以左侧刻度为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对液面是凹形的,应以最凹处为准。
(2)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色拉油的密度,并判断是否合格;
(3)因烧杯壁上沾上油后测得的体积偏小,使得密度偏大;为了减小误差,考查实验顺序的排列。
【解答】解:(1)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C、由图乙可知,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50g+5g+1g=56g,
D、由图丙可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为V=50ml=50cm3;
(2)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m=56g﹣10g=46g。
该色拉油的密度:ρ===0.92g/cm3;
因为0.92g/cm3在0.91~0.93g/cm3之间,故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的;
(3)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油,导致测得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得油的密度偏大;
实验时只要先测量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再将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最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即可减小测量时的误差,故顺序为ACDB。
故答案为:
(1)水平桌面;零刻度线;右;56;50;(2)0.92;合格;(3)偏大;ACDB。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七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七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g,0×103kg/m3 10gB,4×103kg/m3 20gD,5cm<f<13cm,如果长期用眼疲劳,会导致近视,【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