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新高考版)(解析版)
展开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
21 周末仿真测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面对重大灾害、困难,文艺的作用不言而喻。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900万,之后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在二十家卫视和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优秀的文艺作品在鼓舞斗志、慰聚人心方面的独特作用。面对严重的灾害,文艺工作者该如何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呢?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蕴。比如,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抗疫一线,千里之外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菓捐献运送到疫区,年轻护士因长时间的封闭工作疲惫不堪却仍然冲锋在前、恪尽职守……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奋斗着,体现出整体组织性和个体自觉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像歌曲《坚信爱会赢》所说,“长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形象真切的表达。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其中的关键,是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写《红楼梦》组曲之时不可能穿越到古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写出名篇佳作,关键在于对内容的深入体悟,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二是形象生动的表达。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思想倾向“应由情境和情节本身产生出来,而不应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应该“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立象以尽意”,也是这个意思。面对疫情的创作也是如此,应用生动的形象、词句、情节、旋律去描绘、表达,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示、口号上。近日一幅《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的漫画被网友大量转发、点赞,正是形象化表达的功效。
最后,应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是在不断战胜灾难中前进的,一方面抗击疫情促使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再者,战胜疫情的经历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疫情中当然也暴露出了一些价值观的落后和社会治理的短板,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这些都可以在高远的艺术理想中,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去对比、去反思、去呈现,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警醒;抱有远大理想,同时也会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都是在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能,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提升增添新的力量。
(摘编自袁正领《如何把握战“疫”主题下的艺术创作》,有删改)
材料二
作家艺术家如何才能筑就高峰?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丰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广阔生动的当代生活,这些都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当然,筑就高峰还需具备多方条件,比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与读者进行充分交流;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到时代的深处、生活的腹地中去思考,等等。更关键的是作家艺术家的胆识和努力,作家艺术家要有贡献鲜明时代气息的独特审美创造,对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热情,潜下心来,不被功利主义左右。
时代是一条大路,作家就像一驾车,这驾车必须在路上行驶。作家要穿透纷纭驳杂的表象,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通过作品交付给读者,启迪人们认识生活,理解时代。这是作家的天职,也是文学的天职。
(摘编自《冯骥才专访:作家艺术家要勇担时代责任》,有删改)
材料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在叙事艺术、影像质量、表演水准、艺术风格上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然而,当下现实题材创作包括某些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在题材拓宽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益稀薄,在不同题材类型中都存在以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社会现象的问题。如《亲爱的翻译官》等“时尚职场剧”所展现的职场与真实职场存在隔膜。此外,亟待提升的还有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和身临其境感。如果说细节不真实还是艺术功力不足的表现,而“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虚空”等问题,就不只是艺术功力的问题,它损害的是“揭示真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值得关注的还有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较少,人物符号化、定型化、泛偶像化等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不是对生活的同格化描摹,它需要对现实进行提炼和概括,需要塑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最后,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以网文IP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公德意识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许多作品虽然强调唯美,但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且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只有少量作品如《春风十里不如你》《如果蜗牛有爱情》《一起同过窗》有着较强的生活实感,体现了青年人应有的思想格局。
(摘编自戴清《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如何才能羽翼丰满》,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疫情,无论是鼓舞士气,还是慰聚人心,文艺都不能缺位;文艺工作者应不辱使命,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抗疫斗争中的精神气象。
B.全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在重大考验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舍身忘我、自信自强的精神意蕴和风貌。
C.由恩格斯的话我们可知,艺术表达要想具有感染力,引发人们共鸣,要么是具体的、鲜活的,要么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放之四海皆准的。
D.“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创作者如果能对内容进行深入体悟,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要做到身当其境并非不可能。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抱有高远的艺术理想,一方面能彰显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会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这二者相辅相成。
B.作家艺术家要筑就高峰,除了创作要取材于丰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广阔生动的当代生活外,更关键的是作家艺术家的胆识和努力。
C.有些作品因为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导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
D.“时代是一条大路,作家就像一驾车,这驾车必须在路上行驶”形象地阐明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作家要勇担时代责任,这是作家的天职。
3.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3分)
A.《虎妈猫爸》《小别离》试图探讨当下的教育问题,却因剧情中存在过多的情感纠葛而阻断了对教育的忧思。
B.《鸡毛飞上天》全面呈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大潮中人们观念的转变。
C.《小镇大法官》《阳光下的法庭》以法官的工作和生活为重心,表现了现代法制精神与人文情怀之间的关系。
D.《黄大年》《太行赤子》以先进人物为原型创作,用朴实无华的镜头组接,体现了主人公“深扎”的精神风貌。
4.三则材料中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以抗疫为主题的作品应该如何克服当下现实题材创作中存在的不足。(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注]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丐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筹备,都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中领取乐趣。
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
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他是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认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能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
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到于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
文本二: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注)朱光潜(1897-1986),当代著名美学家,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子恺兴之所至提笔作画,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让朋友们感受到文艺中的真正乐趣。
B.丰子恺的画作平易深刻,用笔沉着,深受人们喜爱,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C.这篇散文通过介绍丰子恺的人品进而让人了解其画品,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
D.这篇散文通过对丰子恺的神态、行为等特征的描绘,展现出了一个人品与画品统一的画家形象。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佩弦即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和丰子恺的画一样,朱自清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意。
B.“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
C.丰子恺从弘一法师身上获益良多,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与弘一相同。
D.文中所写诸人,热爱文艺,情趣高雅,虽然性格各异,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骨。
8.贾平凹对当今的散文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其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4分)
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①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注)①城,这里指成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
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西汉和东汉。
C.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
D.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
B.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
D.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4.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含蓄蕴藉。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16.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自古猛禽不与凡鸟同群,表现了屈原决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保持高洁品格的心志。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宫车隆隆驰过而不如所往,同时写出了宫女们的倾听之态,暗示了她们的心理。
(3)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它常被古代的诗人用在诗词中以寄托包括思乡之情在内的多种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是中国诗词与中国画共同的表现手法。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荒寒之境,甚至天地之清悠,“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占有重要的席位。诗人、画家纷纷取之入诗、入画。汉字“清、空、寂、寒、静、幽、绝、灭、独、闲、去、水、夜、月”等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______________,“深山、云气、古寺、寒鸦、枯枝、幽林、孤草、苍苔”也成了画家笔下常绘之景,北宋欧阳修论绘画时说:“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之趣,简远之心难形。寄意于毫素者,非高怀绝识,不能得其妙。”
由此可见,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______________,彼此生发。诗人诵诗弄墨,画家绘画作诗。这些皆是其情发意至之时的一种自然流露,亦是其文化陶养后的必然。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需要在传统哲学、诗词、绘画三方面______________,才能在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创作上收到______________的效果。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殊途同归 互相映照 触类旁通 事半功倍
B.异曲同工 互相映照 融会贯通 事半功倍
C.异曲同工 交相辉映 触类旁通 事倍功半
D.殊途同归 交相辉映 融会贯通 事倍功半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对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甚至荒寒之境,“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
B.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甚至荒寒之境,“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占有重要的席位。
C.因为对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甚至荒寒之境,使“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占有重要的席位。
D.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荒寒之境,甚至天地之清悠,“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据法国《ELLE》杂志报道,清洁面部的时间会影响护肤效果和肤质。文章指出,( )。白天,皮肤表皮将构建防御体系,形成对抗外部刺激的保护牌;而当夜幕降临,表皮会启动再生功能用以修复白天造成的伤害。文章援引美国PureWow公司的研究指出,皮肤表皮的修复功能与人的身体机能一样,会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① ,细胞就会开始再生过程,此时如果皮肤得不到及时的清洁,皮肤上附着的物质将会侵蚀皮肤,② ,因此,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应③______。对此,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的研究也予以印证,他们指出,在天黑时尽快清洁皮肤这种做法能有效对抗皮肤的过早衰老。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皮肤表皮发挥的两种功能在白天和夜晚是不同的
B.皮肤表皮在夜晚和白天会发挥两种不同的功能
C.皮肤表皮在白天和夜晚会发挥两种不同的功能
D.在夜晚和白天,皮肤表皮发挥两种不同的功能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常见用语“上岸”在考试季、毕业季变身为热词。高考“上岸”、考研“上岸”,指在求学的路上晋级;考公务员“上岸”、应聘“上岸”指获得理想的工作。
“上岸”常指脱离动荡、存在风险的境地,来到更加稳定的安全的地方。它与下水、下海相对,教师下水作文,勇士下海探险……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上岸”与“下水”是人生的常态。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投稿到《时代青年》杂志“理想与现实”栏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
21 周末仿真测试卷
1.C 2.D 3.A
4.①选择单个事例来论证观点,如用王立平谱写《红楼梦》组曲的例子证明“身临其境”并不需身涉古代,关键在于对内容的深入体悟、有感而发,事例典型,极具说服力。
②选择多则事例来论证观点,如写全国人民切实的战“疫”行动,连举三例,构成排比,内容充实,气势充沛,说理充分。
③选择对比事例来论证观点,如阐述“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以网文IP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公德意识之间存在较大冲突”时,通过正反举例,在鲜明对比中明辨是非,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5.①在拓宽抗疫题材的同时,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丰富其精神內涵,避免以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相关社会现象的问题。②要提升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形象真切的表达,彰显作品“揭示真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避免“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虚空”等问题。③要塑造一批紧贴抗疫主题,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避免人物符号化、定型化、泛偶像化。④要彰显抗疫的主流价值观、道德观,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避免出现为迎合流行价值认知而导致作品精神境界低下,公德意识薄弱。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艺术表达要想具有感染力,引发人们共鸣,……要么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解有误。材料一第三段中,在引用恩格斯的话之前有一句概括性的话“二是形象生动的表达”,然后才间接引用恩格斯的话来进行进一步表述,这就表明,这里主要都是从“形象生动的表达”这个角度来阐述问题,而与“抽象的、概念化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这些说法无关,而恩格斯的话“应该‘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也印证了这一点。故而此项说法不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一方面能彰显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曲解文意,见材料一第四段,“这二者”其一是指对于疫情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在高远的艺术理想中,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去对比、去反思、去呈现,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警醒;由“同时也”可见二是指“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
B.“除了创作要取材于丰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广阔生动的当代生活外,更关键的是作家艺术家的胆识和努力”以偏概全,见材料二第一段,作家艺术家要筑就高峰,除题干所说外,“还需具备多方条件”。
C.“因为……导致……”强加因果,材料三第二段,“且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与前句“许多作品虽然强调唯美,但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构成递进关系。另外,根据原文“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可知,“‘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属于“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范畴,而不是“质感之美”方面的问题。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该项谈论的应是某些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存在的不足——因剧情中存在过多的情感纠葛而阻断了对教育的忧思。无法支撑题干中“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这一观点。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本题针对举例论证设题。
如材料一第二段中,“比如,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抗疫一线,千里之外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果捐献运送到疫区,年轻护士因长时间的封闭工作疲惫不堪却仍然冲锋在前、恪尽职守”,这里连续列举三则事例,而且事例之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展现了全国上下齐心战“疫”的行动。
如材料一第三段中,为了证明“‘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其中的关键,是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材料中说“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写《红楼梦》组曲之时不可能穿越到古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写出名篇佳作,关键在于对内容的深入体悟,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这是使用单个事例来论证观点,事例典型,有说服力。
如材料三中“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以网文IP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公德意识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许多作品虽然强调唯美,但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且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只有少量作品如《春风十里不如你》《如果蜗牛有爱情》《一起同过窗》有着较强的生活实感,体现了青年人应有的思想格局”,这里列举相反的事例进行对比,阐述“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以网文IP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公德意识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这一观点,增强说理的力度。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以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二段“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蕴”和材料三“在题材拓宽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益稀薄,在不同题材类型中都存在以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社会现象的问题”可知,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抗疫中的精神气象,丰富精神内涵,不能用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社会现象。
由材料一第三段“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形象真切的表达”“一是‘身临其境’、有感而发……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和材料三“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虚空”可知,应该提升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致力于“身历其境”的感发和形象正确的表达,避免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空虚的问题。
由材料一第三段“应用生动的形象、词句、情节、旋律去描绘、表达,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示、口号上”和材料三“值得关注的还有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较少,人物符号化、定型化、泛偶像化等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不是对生活的同格化描摹,它需要对现实进行提炼和概括,需要塑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可知,应该塑造真实而典型的人物形象,避免人物形象符号化和泛偶像化。
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应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疫情中当然也暴露出了一些价值观的落后和社会治理的短板,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可知,应该有高远的艺术理想,提升精神的高度,避免出现精神境界低洼和公德意识薄弱的作品。
6.C 7.A
8.①要有真情,散文应是有感而发,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②要有趣味,要关注形式、语言、节奏,可用闲笔。
9.①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 真实动人。②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颇有趣味。③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错误,本文虽是为丰子恺画展所作,但作者与丰子恺相交二十年,了解丰子恺且敬重其为人,故而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其实,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流露,并不是为了宣传而赞美。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错误,诗句指人的胸怀坦白开朗就如同雨过天晴明朗洁净的景象,重在说明丰子恺先生的“和”,不是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
C.“都与弘一相同”错误,文中说的是“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并非都与之相同。
D.“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骨”错误,竹林七贤放荡不羁,文中诸人表现并非如此,丰子恺更是一团和气。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贾平凹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需要从文本二筛选概括。
由“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可以概括出要有真情,散文应是有感而发,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
由“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可以概括出要有趣味,要关注形式、语言、节奏,可用闲笔。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评价文本内容的能力。
先要对文本二进行研读,看看贾平凹先生对当今散文的看法是什么。“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贾平凹先生所提出的关于散文创作看法,就是我们“对标”评论朱光潜先生散文的方向。贾平凹先生关于散文创作看法是理论层面的,我们回答时要结合《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是如何与贾平凹先生的观点相一致的,实际上就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认知感悟。
结合文本二前半部分可知,贾平凹的观点有二:一是思想内容,散文要有真情;二是语文风格,语言不必有诗意的浮华,平白如话一样可以,或许其更真实些、自然些。
由这一评伦,我们可以想想《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①是不是够真情?怎样个真情法?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真实动人。②语言风格是不是平白如话?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
由文本二的后半部分内容“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可知,贾平凹关于好散文的另一观点同,要有趣味,要会说些闲话。由这一评伦,我们可以想想《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是不是读来有趣,是不是说了些闲话?
认真研读《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一文,题目中的人品与画品,正式谈到“人品与画品”的在第四段。第一到三段是谈及丰子恺的往事回忆,如第一段谈到最初相识与共事,丰子恺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第二段写丰子恺具有浙江人的一股清气,生活别有趣味;第三是写丰子恺在许多地方,都得益于弘一法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老师。还有第五段,谈到了丰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与他的画的关系,引出他的性格。
闲话特性:这些内容,事情片断众多,属“形散”,好像是在说些闲话,但是暗里都与丰子恺的人品有关。
趣味特性:在讲一个本身有趣味的人的众多趣味故事,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颇有趣味,人物形象饱满,给读者留下印象深刻。
贾平凹说的“趣味+闲话”这两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一文都具备。
由此可以找到第三个得分点。
10.B 11.D 12.D
13.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士兵,又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与他争斗呀。
14.①张飞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呵斥张飞,面不改色。②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就释放了他。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无论高兴还是恼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年轻的时候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是好朋友,(他任平原相后)任用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军队。
“喜怒不形于色”为一个完整语意,“喜怒”为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D。
“别部司马”官职名称,专有名词,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幼年丧母”错误,应为“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错误,根据原文“羽、飞乃止”,意思是“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挟”,挟持;“令”,号令;“诚”,实在,确实;“与争锋”省略代词“之”,应为“与之争锋”。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可知,张飞大怒,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面不改色,说:“砍头就砍头,为什么发怒?”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释放了他,把他作为自己的宾客。据此可以概括张飞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他的原因。
参考译文:
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无论高兴还是恼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年轻的时候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是好朋友,(他任平原相后)任用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军队。常山人赵云,刘备见到他,认为他才能出众,真诚接纳他,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统领骑兵。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刘备让随从避开,说:“汉朝衰败,奸臣当权,我自不量力,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智谋不足,屡遭失败,到了今天这一地步。但是我壮志未灭,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士兵,又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与他争斗呀。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的人才为他效力,可以与他结成联盟,相互援助,而不能想着吞并他。将军您是汉朝王室的后裔,信誉闻名天下,如果能占据荆州和益州,扼守要塞,安抚境内的戎族、越族等少数民族,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那么霸王之业就可以建成,汉王室就可以复兴。”刘备说:“很好。”于是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不高兴,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季五月,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军逆长江而上,攻克巴东。到江州,打败巴郡太守严颜,活捉了他。张飞呵斥严颜说:“我们的大军到了,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严颜说:“你们无缘无故,侵略、夺取我江州。江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面不改色,说:“砍头就砍头,为什么发怒?”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释放了他,把他作为自己的宾客。诸葛亮派赵云从外水平定江阳、犍为,张飞平定巴西、德阳。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从事中郎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成都城内还有精兵三万人,粮草、布帛能够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什么恩德。百姓苦战了三年,暴尸荒野,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能安心!”于是打开城门,与简雍乘坐同一辆车投降刘备。刘璋的群臣都伤心落泪。刘备把刘璋迁徙到公安(居住),全部归还了他的财物,让他佩带振威将军的印绶。
15.A
16.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从时间和空间”错误,应是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深恩重百年”意思是您的情深恩重,令我终身难忘,表达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
通过本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写到田野的景色笼罩一层寒雾,山上的光线逐渐黯淡,暮烟升起。借景抒情,抒发了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意思是: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表现与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17.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狎鸥轻白浪,归雁喜青天;故乡千里楚云外,归雁一声烟雨中)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鸷”“辘”“杳”“蓬”“狎”。
18.B 19.A
20.构成特点:“诗人”对“画家”;“诵诗”对“绘画”;“弄墨”对“作诗”。
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根据两个词语陈述对象不同,选择“异曲同工”符合语境。
第二空,“互相映照”,指呼应,也指照射、映射。“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根据语境,不涉及光亮、色彩,所以选“互相映照”。
第三空,“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触类旁通”,是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根据语境,前文说的是哲学、诗词,绘画三方面的内容,所以选“融会贯通”。
第四空,“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这两个词是形近反义词,根据语境说的是“效果”,选“事半功倍”。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因为自然的关照”主客颠倒,根据文意,表达的是中国文人对自然的关照,而不是自然关照中国文人。
二是“崇尚荒寒之境,甚至天地之清悠”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后面应该是“荒寒之境”。
三是“在中国文学艺术史”成分残缺,改为“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对偶的构成,第二问分析对偶的表达效果。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声调等角度去分析,表达效果应结合内容从语言、节奏、和感染力、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对偶构成:上下两联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式结构,上联主语“诗人”对应下联主语“画家”;上联谓语“诵诗”对应下联谓语“绘画”,上联谓语“弄墨”对应下联谓语“作诗”。
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墨”和“诗”仄起平收。
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凝练,句式更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映照的特点。
21.C
22.①一旦光线变暗②阻止细胞进行修复③尽快完成皮肤清洁
【分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这句话是对后面两句话的总领,从陈述话题一致性角度看,后面语句的主语是“皮肤表皮”,而A项主语是“功能”,排除A项,从顺序前后照应角度看,后面两句顺序是先“白天”后“黑夜”,排除B、D项。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处,由上文“而当夜幕降临,表皮会启动再生功能用以修复白天造成的伤害”可知,当夜幕降临时,表皮会启动再生功能;再结合下句“细胞就会开始再生过程”可知,此处的细胞开始再生过程,说明时间是在夜幕降临时,光线变暗,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一旦光线变暗”。
第二空处,由上文“而当夜幕降临,表皮会启动再生功能用以修复白天造成的伤害”可知,晚上皮肤表皮会启动修复功能,结合上句“皮肤上附着的物质将会侵蚀皮肤”可知,此时如果皮肤得不到及时的清洁就会阻止细胞进行修复,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阻止细胞进行修复”。
第三空处,结合上文“此时如果皮肤得不到及时的清洁,皮肤上附着的物质将会侵蚀皮肤,阻止细胞进行修复”可知,如果皮肤得不到及时的清洁,就会阻止细胞进行修复,所以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应该尽快完成皮肤清洁,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尽快完成皮肤清洁”。
23.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和任务组成。
审材料。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上岸”的一些案例,引出“上岸”这一话题,并结合相关案例对“上岸”做出解说,如“求学路上晋级”,如“获得理想的工作”;第二段先进一步对“上岸”做出阐释,即脱离动荡、存在风险的境地,来到更加稳定的安全的地方,接着引出与“上岸”相对的“下海”“下水”,并指出“上岸”与“下水”是人生的常态,将“上岸”“下水”延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果说“上岸”是对稳定踏实生活的追逐,是脚踏实地的生活状态,那么“下水”“下海”则是面对生活、理想时的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如何才能上岸?需要脚踏实地地付出,需要执着地奋斗。如何才敢“下水”?自然需要敢为的魄力,需要勇于尝试的精神。考生应结合这些案例,联系实际,展开对“上岸”和“下水”其内涵的思考。材料中还写到“上岸”与“下水”是人生的常态,需要我们继续思考“上岸”“下水”“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审任务。
材料要求投稿到《时代青年》杂志“理想与现实”栏目,说明考生在写作时要关注时代青年的身份特征,体现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用材料引出话题,如“上岸”或“下水”,接着思考面对现实生活,如何才能“上岸”,或者怎样才能勇敢“下水”,并列举相关青年事例进行证明,最后发出呼吁,回扣标题。
【参考立意】
(1)做新时代青年,脚踏坚实土地,登上理想之峰。
(2)用勇敢坚毅“下水”,用执着奋斗“上岸”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北京专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五段中,作者这样评价狄仁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北京专用)(解析版),共24页。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新高考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