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第二单元 探求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第一课时 讲义(知识点+练习)【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展开专题9 金属和人类文明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第1课时 反应的合理选择学习导航1、依据化合价理论,结合实验探究,掌握Fe、Fe2+、Fe3+相互转化的途径。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Fe2+、Fe3+的检验方法,提升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知识解读知识点一 、的相互转化与检验1.铁元素的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主要存在于陨石中)存在,但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2.Fe2+、Fe3+的检验3.Fe2+、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重点归纳(1)检验溶液含有Fe2+、不含Fe3+的步骤待测液eq \o(―――――→,\s\up7(KSCN溶液))不变色eq \o(―――――→,\s\up11(氧化剂),\s\do4(氯水、H2O2))血红色。(2)Fe2+和Fe3+的混合溶液中检验Fe2+的方法通常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注意:Cl-等还原性的离子对Fe2+有干扰)。知识点二 铁单质与、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Fe只具有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H+、S等)和Fe3+氧化成Fe2+,被强氧化剂(Cl2等)氧化成Fe3+。举例:Fe+2H+===Fe2++H2↑;2Fe+3Cl2eq \o(=====,\s\up7(△))2FeCl3。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Cl2、KMnO4(H+)、空气中的O2、H2O2等]氧化为Fe3+;可被还原剂(CO、C等)还原为Fe。举例:2Fe2++H2O2+2H+===2Fe3++2H2O;FeO+COeq \o(=====,\s\up7(高温))Fe+CO2。3.Fe3+只具有氧化性,可被弱还原剂(Cu等)和Fe还原为Fe2+,被强还原剂(Al、Zn、CO等)还原为Fe。举例:2Fe3++Fe===3Fe2+;2Fe3++Cu===2Fe2++Cu2+Fe2O3+3COeq \o(=====,\s\up7(高温))2Fe+3CO2。重点归纳铁单质、Fe2+和Fe3+的性质(1)Fe有变价,所以反应后的产物与氧化剂的强弱及反应条件有关。(2)Fe2+eq \o(―――――――――――→,\s\up11(Cl2、HNO3、KMnO4H+、),\s\do4(H2O2等强氧化剂))Fe3+(3)Fe3+eq \o(――――――――→,\s\up7(Fe、Cu等还原剂))Fe2+。随堂演练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Fe与稀硝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发现①、③中产生的气体在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Fe2+、 NO3− 、H+ B. ①、③产生气体的组成可能不同C. ③溶液中一定既含有Fe2+ , 又含有Fe3+ D. 实验结论:稀硫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2.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为Fe,B为FeO B. C→D 溶液的颜色变化:浅绿色 → 棕黄色C. ⑤的离子方程式: Fe+Fe3+=2Fe2+ D. ④的离子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3.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4.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虚线框处的装置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Fe + 2Fe3+ = 3Fe2+)( ) A. 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B. 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甲C. 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D. 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3+5.向含 0.2 mol FeCl2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然后在坩埚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 14.4g B. 16g C. 18g D. 21.4g6.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是铁的价类图,Y物质为( ) A. FeO B. Fe(OH)2 C. Fe3O4 D. FeSO47.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①金属C的名称________②气体丙的分子式________③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反应⑥________ 。8.FeCl2广泛应用于织物印染,医药,冶金和照相等行业。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利用H2和 FeCl3制备 FeCl2 , 从左侧缓缓通入H2。 已知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1)浓硫酸在实验中有两个作用: ①除去水,使得通入的氢气干燥。②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中盛放的物质为: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探究电炉温度(T)对产物的影响。 ①当温度T为300℃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石英管内几乎没有固体剩余,请指出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________。②当温度T为 330℃时,加热后石英管内有固体剩余,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且无气泡,对固体成分进行猜测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测1:只有 FeCl2;猜测2: 含有FeCl2和 FeCl3;猜测3: 只有FeCl3实验方案:第二步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_。实验结论:现象一为________,现象二为________。则猜测1 成立。③当温度T为350℃时,加热后石英管内有固体剩余,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的同时有少量气泡产生,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三次实验中,广口瓶中都可以收集到大量固体,则其成分主要为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 B 【解析】A.铁片剩余,说明全部转化为亚铁离子,根据③现象,说明硝酸根剩余,氢离子没有剩余,故A 不符合题意 B.①气体可能是一氧化氮③中可能是一氧化氮和氢气,故B符合题意C.③中没有铁片剩余,可能含有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D. 实验结论:稀硫酸的氧化性小于稀硝酸,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Fe,B为Fe3O4 , 故A项叙述不符合题意; B.C→D是FeCl2溶液转化为FeCl3溶液,溶液颜色由浅绿色→棕黄色,故B项叙述符合题意;C.⑤反应可通过FeCl3溶液与Fe反应实现,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 故C项叙述不符合题意;D.④反应是FeCl2转化为FeCl3 , 可通过通入Cl2实现,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 故D项叙述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B项,故答案为B。3.【答案】 D 【解析】A.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陈述Ⅰ不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 B.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Fe3O4 , 陈述Ⅰ和Ⅱ均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钠的焰色为黄色,透雾性强,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黄光,与钠的还原性无关,二者无因果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所以可为航天员供氧,陈述Ⅰ、Ⅱ的符合题意,且有因果关系,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A. 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A不符合题意; B. 虚线框C处为验证生成的为氢气,其密度小于空气,应该选择装置乙,B不符合题意;C. 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生成的氢气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单质铜,则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C符合题意;D. 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 若铁粉过量时可能不含有Fe3+ ,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答案】 B 【解析】向氯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Fe2+完全沉淀,得到氢氧化亚铁和氯化钠,过滤后将沉淀加热灼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因Fe(OH)2容易被氧化成Fe(OH)3 , 因此,最终得到是固体为Fe2O3 , 根据原子守恒的n(Fe2O3)=0.1mol,故m(Fe2O3)=n·M=0.1mol×160g/mol=16g, 故答案为:B。6.【答案】 B 【解析】Y处表示的物质属于碱,含有氢氧根,氢氧根显-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氢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H)2。 7.【答案】 铁;HCl;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解析】金属A的焰色为黄色,即金属A为Na,Na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气体甲为H2 , 物质D为NaOH,金属B能与NaOH反应生成H2 , 则金属B为Al,气体甲与Cl2反应生成HCl,溶于水后生成盐酸,沉淀H为红褐色,H为Fe(OH)3 , 物质G中含有Fe3+ , 氯气表现强氧化性,将Fe2+氧化成Fe3+ , 则物质F中含有Fe2+ , 即金属C为Fe,①根据上述分析,金属C为Fe;答案为铁;②气体丙为HCl;答案为HCl;③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反应⑥发生FeCl3+3NaOH=Fe(OH)3↓+2NaCl; 答案为2Na+2H2O=2NaOH+H2↑;FeCl3+3NaOH=Fe(OH)3↓+2NaCl。8.【答案】 (1)观察氢气的流速(2)碱石灰(3)当温度为300℃时,FeCl3 升华并被氢气流吹离石英管;铁氰化钾(K3Fe(CN)6亦可);溶液无明显变化;有蓝色沉淀生成;2FeCl3+3H2 350°C__ 2Fe+ 6HCl(4)FeCl3 或三氯化铁 【解析】(1)浓硫酸在实验中有两个作用:①除去水,使得通入的氢气干燥。②观察氢气的流速,便于控制氢气的速率;故答案为:观察氢气的流速。 (2)球形干燥管中盛放的物质为:碱石灰,主要用于除掉尾气HCl和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故答案为:碱石灰。(3)①当温度T为300℃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石英管内几乎没有固体剩余,由于FeCl3易升华,因此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当温度为 300℃时,FeCl3 升华并被氢气流吹离石英管;故答案为:当温度为 300℃时,FeCl3 升华并被氢气流吹离石英管。②实验方案主要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一般用KSCN检验铁离子,用铁氰化钾检验亚铁离子,因此第二步加入的物质为几滴铁氰化钾溶液,现象一为溶液不变色,现象二为有蓝色沉淀,则说明猜想1成立;故答案为:铁氰化钾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有蓝色沉淀生成。③根据题意,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的同时有少量气泡产生,说明有铁生成,其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3+3H2 350°C__ 2Fe+ 6HCl;故答案为:2FeCl3+3H2 350°C__ 2Fe+ 6HCl。(4)由于FeCl3易升华,FeCl2熔点是672℃,因此广口瓶中都可以收集到大量固体主要成份为FeCl3;故答案为:FeCl3 或三氯化铁。Fe2+Fe3+溶液的颜色浅绿色棕黄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血红色反应原理不反应Fe3++3SCN-===Fe(SCN)3结论利用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变成血红色,检验Fe3+的存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再加适量铁粉后,血红色褪去先滴加KSCN溶液后没有变化,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实验结论Fe3+eq \o(,\s\up11(铁),\s\do4(氯气))Fe2+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Na2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2CO3可与盐酸反应Ⅰ对,Ⅱ对,有B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物质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2O3Ⅰ对,Ⅱ对,有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光性强的黄光Ⅰ对,Ⅱ错,无D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Ⅰ对,Ⅱ对,有FeCl3FeCl2Fe熔点/℃升华,易水解6721538沸点/℃10232750实验步骤操作现象第一步取溶液2mL于试管中,加入KSCN现象一第二步另取溶液2mL于试管中,加入现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