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科版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
展开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和线段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线段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对联:加减乘除谋算千秋功业;点线面体描绘四化蓝图。这幅对联上联中的加减乘除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数学中的四则运算,下联中的点线面体在前一课《多彩的几何图形》中已初步了解,知道它们有一定的规律。
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学习中最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识,而是要不断的学习。在我们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兄弟二人一个去广州,一个留在长春,分别前他们背对背比了身高,一年后他们如何比较身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对照问题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将两名同学站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比较他们的高矮。或者通过测量学生的身高进行比较。
提出问题:两名同学我们可以把他抽象成什么图形呢?
板书:线段的比较
二、讲授新课
(一)比较线段的长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线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很容易知道他们的长短,比如黑板的长与宽等等,但是还有一些线段,往往不容易直接比较它们的长短。如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
学生思考、讨论
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比较两者数据的大小。
让学生就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展开讨论,学生应该很容易发现和说出,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
提出问题:除度量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引导学生探究,能不能用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叠合法:画一条直线l,在l上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使点C与点A重合,点D与点B位于点A得同侧
让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叠合的方法,移动其中一条线段,使其与另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一个端点的情况,并就几种情况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口述。
A
(C)
(D)
B
师生共同将上述分析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1)如果点D与点B重合,就说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记作AB=CD;
D
B
A
(C)
(C)
B
A
D
(2)如果点D在线段AB的内部,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
(3)如果点D在线段AB的外部,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
AA
CA
BA
线段中点:若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CB,则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记作AC=CB=1/2AB或AB=2AC=2CB
1、拿出一根无弹性的细绳子,让学生找到绳子的中点
2、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找出线段的中点
让学生实际操作,探索如何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一根细绳的中点,一条线段的中点。
(三)新知应用
例、1
例、2
例、3
三、随堂练习
课本140页练习1、2、3.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我们讨论了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认识了线段的中点,了解了线段的性质,并运用线段的性质解释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布置作业
习题4.3 2、3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72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