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识图作答题,科学探究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缸内壁因长时间不刷出现的“绿膜”是苔藓植物
B.小明在山上采集的肾蕨种子可以带回家种植
C.银杏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油松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蒹葭”指芦苇,它多生于浅水或低湿地,既可以通过根状茎发育成新枝,也可通过风传播种子繁殖,以下植物和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葫芦藓 B.水绵 C.玉米 D.石松
3.下列全部是恒温动物的是( )
①沙丁鱼②娃娃鱼③鳄鱼④美人鱼⑤鲸鱼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4.如图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1孢子植物、2藻类植物、3蕨类植物、4石松
C.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
5.下列关于动物与其主要呼吸器官,相对应正确的是( )
A.青蛙——鳃和皮肤 B.家鸽——气囊
C.海龟一一鳃 D.鲸鱼一一肺
6.营养学家提倡多食用蘑菇和酸牛奶,酸牛奶中的乳酸菌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对肠道的入侵,形成生物屏障。下列有关蘑菇和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B.都有细胞壁
C.都有叶绿体 D.都是单细胞生物
7.(2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有无核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细胞膜 D.有无核膜
8.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中,“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就能对动物进行分类
C.越小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
D.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
9.“花红柳绿,鸟鸣猿啼”,生物界如此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
A.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10.“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物都源自于野生动、植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B.药用价值、直接价值
C.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D.潜在价值、间接价值
11.“化学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与生命有最直接关系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应该是( )
A.蛋白质、淀粉 B.蛋白质、核酸
C.甲烷、二氧化碳 D.氨基酸、核苷酸
12.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观点的科学家和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的科学家分别是( )
A.林奈 巴斯德
B.赫胥黎 达尔文
C.赫胥黎 林奈
D.米勒 雷迪
13.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口→☆ B.☆→口→△ C.△→☆→口 D.☆→△→口
14.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15.下列关于“人”的由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起源于生活在森林里的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古人类的化石
B.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C.人的生命起点是胎儿出生时,即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D.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经不同的阶段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
16.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人类 B.鸟类→哺乳类
C.鱼类→节肢动物 D.森林古猿→类人猿
17.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8.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19.在观鸟活动中某同学看到几只鸭在游水和潜水,鸭的足类似于( )
A. B.
C. D.
20.“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9月下旬,我市各机关单位举行了“唱响红歌,共庆华诞”的大合唱比赛,当演员们昂首挺胸,唱出动听的歌声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演员们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自于肌肉
B.演员们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C.演员们两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D.演员们唱歌时,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成翼③胎生、哺乳④体温恒定⑤胸肌发达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2.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对于不容易摔碎的坚果,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关于这种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在关节的结构中,能把相邻的骨牢固地连接起来的是( )
A.关节囊 B.关节腔
C.关节软骨 D.关节头和关节窝
24.下列与“狡兔三窟”体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喜鹊筑巢 B.壁虎断尾 C.大雁南飞 D.工蜂采蜜
2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下列对动物“尝试与错误”行为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 )
A.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但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
C.小鼠走迷宫实验证明,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
D.动物越高等,形成某行为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
二、识图作答题
26.(10分)2019年5月26日在长春市举行了国际马拉松比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选手及市民们参加了微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及全程马拉松,跑步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强身健体、陶冶身心、提高免疫力,请你据图回答问题。
(1)跑步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 (如关节)和骨骼肌组的。
(2)1000米跑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 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图丙中①是 ,②是 。当人处于图甲中所示奔跑状态时,上肢肌肉的活动状态是: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4)如图乙所示关节结构示意图,序号① 从序号④ 中脱离出来的现象称为脱臼。
(5)做仰卧起坐时,髖关节在运动中起 作用。
(6)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 系统的调节。
27.(8分)如图依次为枯叶蝶、海豚、黑猩猩、青蛙四种动物的不同行为,请描述图中动物的行为:
(1)从行为目的看,图①所示的是枯叶蝶的 行为;图④是雌雄蛙抱对的 行为。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图①④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动物 的,由体内的 所决定的;图②③属于 行为。
(3)动物行为需要 系统和 系统共同调控。
28.(9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分析回答:
(1)患者使用青霉素后,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通过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 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 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细菌与病毒比较,病毒 ,真菌与植物细胞结构比较,真菌无 。
29.(17分)如图表示动植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A、B表示生物类群。请结合图形,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类群1开始出现 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消化腔 。
(2)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该类动物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 ,功能是保护内部结构和 ,该类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 的现象,因为外骨骼不能随身体长大。
(3)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 ,其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
(4)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 。
(5)在植物类群中,不能产生种子,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的是[ ] 。
(6)最高等的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的。
(7)该进化树中呈现了多种不同类群的生物每一类群都包含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8)进化树的根部代表的是 ,根据 的不同,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生物类群分类等级是 。
(9)细菌与图中的变形虫同属单细胞生物,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 。
(10)由图可知,生物在结构上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三、科学探究实验题(共6分)
30.(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否与食物的气味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选用了50只蚂蚁放置在装有不同食物的塑料餐盒中央。
②在纸盒的A、B、C、D处分别放置蘸清水、糖水、盐水、白醋的棉球。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蚂蚁的分布情况并统计数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内容:
(1)该实验的假设是 。
(2)该实验中,放置蘸清水的棉球的作用是 。
(3)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蚂蚁趋向蘸糖水的棉球,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蚂蚁觅食时,可以拖运比自己重10倍的食物,它在拖运食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来自 。
(5)实验中,投放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蚂蚁,主要原因是 。
(6)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蚂蚁?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分)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缸内壁因长时间不刷出现的“绿膜”是苔藓植物
B.小明在山上采集的肾蕨种子可以带回家种植
C.银杏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油松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
【分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含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
种子属于器官,而孢子仅仅是一个细胞,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解答】解:A、鱼缸长久不换水,鱼的粪便等导致水中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供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变成绿色。因此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壁上长出的绿膜,可能是藻类植物,A错误。
B、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不好产生种子,B错误。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C正确。
D、油松属于裸子植物,不能产生孢子,D错误。
故选:C。
【点评】理解植物各个类群的主要特征是关键。
2.(2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蒹葭”指芦苇,它多生于浅水或低湿地,既可以通过根状茎发育成新枝,也可通过风传播种子繁殖,以下植物和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葫芦藓 B.水绵 C.玉米 D.石松
【分析】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解:芦苇,它是种子植物中的种单子叶植物。
A、葫芦藓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属于苔藓植物,A不符合题意;
B、水绵属于藻类植物。B不符合题意;
C、玉米用种子繁殖后代,且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有一片子叶,属于被子植物的单子叶植物,与芦苇的亲缘关系较近,C符合题意
D、石松属于蕨类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3.(2分)下列全部是恒温动物的是( )
①沙丁鱼
②娃娃鱼
③鳄鱼
④美人鱼
⑤鲸鱼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分析】(1)变温动物定义: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2)恒温动物定义:又叫温血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覆盖,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解答】解:①沙丁鱼属于鱼类,是变温动物;
②娃娃鱼属于两栖类,是变温动物;
③鳄鱼属于爬行类,是变温动物;
④⑤美人鱼、鲸鱼都属于哺乳类,是恒温动物。
故选:C。
【点评】熟记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关键知道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方式。
4.(2分)如图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1孢子植物、2藻类植物、3蕨类植物、4石松
C.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
【分析】不同类群生物的分类方法不同,动物分类除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解答】解:A.4蜥蜴属于2爬行动物,2爬行动物和3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正确。
B.石松属于蕨类植物,不是藻类植物,因此4不能包含在2内,错误。
C.4水杉是2裸子植物,2裸子植物和3被子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正确。
D.4涡虫是2扁形动物,2扁形动物和3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正确。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下列关于动物与其主要呼吸器官,相对应正确的是( )
A.青蛙——鳃和皮肤 B.家鸽——气囊
C.海龟一一鳃 D.鲸鱼一一肺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其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
【解答】解:A、青蛙用肺和皮肤呼吸,错误。
B、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错误。
C、海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C错误。
D、鲸鱼属于哺乳类,用肺呼吸,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各种动物的呼吸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2分)营养学家提倡多食用蘑菇和酸牛奶,酸牛奶中的乳酸菌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对肠道的入侵,形成生物屏障。下列有关蘑菇和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B.都有细胞壁
C.都有叶绿体 D.都是单细胞生物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比较内容
细菌
真菌
个体大小
单细胞
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
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营养方式
异养
异养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2)蘑菇是多细胞真菌,乳酸菌单细胞细菌。
【解答】解:A、蘑菇进行孢子生殖,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A错误。
B、蘑菇、乳酸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B正确。
C、蘑菇、乳酸菌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营异养生活,C错误。
D、蘑菇是多细胞真菌,乳酸菌单细胞细菌,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结构特点。
7.(2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有无核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细胞膜 D.有无核膜
【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等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解: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是指在细胞核的外面没有核膜包着,而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细胞核的外面有核膜包被,这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8.(2分)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中,“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就能对动物进行分类
C.越小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
D.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
【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解答】解:A.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不是属,错误;
B.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所以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就能对动物进行分类,错误;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正确;
D.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少,不是越多,错误;
故选:C。
【点评】熟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9.(2分)“花红柳绿,鸟鸣猿啼”,生物界如此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
A.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10.(2分)“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物都源自于野生动、植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B.药用价值、直接价值
C.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D.潜在价值、间接价值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①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故“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物都源自于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的理解认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查的重点,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知识点较多,注意灵活解答。
11.(2分)“化学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与生命有最直接关系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应该是( )
A.蛋白质、淀粉 B.蛋白质、核酸
C.甲烷、二氧化碳 D.氨基酸、核苷酸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因此“化学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与生命有最直接关系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应该是蛋白质和核酸,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12.(2分)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观点的科学家和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的科学家分别是( )
A.林奈 巴斯德
B.赫胥黎 达尔文
C.赫胥黎 林奈
D.米勒 雷迪
【分析】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存在着很多学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
【解答】解: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是达尔文学说的积极支持者,他竭力宣扬进化学说,与当时的宗教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并进一步发展了达尔文的思想,是最早提出人猿同祖问题的学者之一。
人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此归类是著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提出的,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
故选:C。
【点评】注意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各个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重要研究,掌握人类起源的知识。
13.(2分)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口→☆ B.☆→口→△ C.△→☆→口 D.☆→△→口
【分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解答】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
☆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
故选:A。
【点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证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
14.(2分)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分析】达尔文人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是因为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15.(2分)下列关于“人”的由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起源于生活在森林里的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古人类的化石
B.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C.人的生命起点是胎儿出生时,即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D.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经不同的阶段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A、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正确;
B、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正确;
C、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C错误;
D、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由受精卵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早期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到第八周末,初具人形,称为胎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到第40周成熟,由母体阴道产出,即婴儿的诞生。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人类起源的有关知识。
16.(2分)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人类 B.鸟类→哺乳类
C.鱼类→节肢动物 D.森林古猿→类人猿
【分析】(1)如图生命树
(2)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解答】解:A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A错误;D正确。
B、据分析可见: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7.(2分)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解: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正确;
B、米勒实验只能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这一阶段,尚不能证明形成原始生命这一阶段,错误;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正确;
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地球条件及生命的起源,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18.(2分)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解:A、是污染的环境对桦尺蛾的体色进行了选择,而不是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变成了灰色,错误;
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正确;
C、是环境对长颈鹿的颈的长短进行了选择,颈和前肢很长是适者生存,而不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错误;
D、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北极熊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白色与环境相适应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自然选择的过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特别是生物进化是自然环境已经对存在的变异进行选择了。
19.(2分)在观鸟活动中某同学看到几只鸭在游水和潜水,鸭的足类似于(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解答】解:A、丹顶鹤的足三只朝前一只朝后,便于行走,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由于沼泽地或浅水滩土地比较湿润,这样的足不至于深陷其中,A错误
B、B为鸵鸟的足,趾短粗有力,适于奔走。B错误
C、老鹰的足锐利、具有钩爪,适于捕捉小动物;C错误
D、鸭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20.(2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9月下旬,我市各机关单位举行了“唱响红歌,共庆华诞”的大合唱比赛,当演员们昂首挺胸,唱出动听的歌声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演员们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自于肌肉
B.演员们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C.演员们两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D.演员们唱歌时,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分析】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可见演员们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自于肌肉,A正确。
B、演员们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B错误。
C、演员们两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因此感觉比较轻松,C正确。
D、演员们唱歌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
故选:B。
【点评】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21.(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成翼
③胎生、哺乳
④体温恒定
⑤胸肌发达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解答】解: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龙骨突发达;心脏四腔。
故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②④⑤。
故选:C。
【点评】熟记适于空中飞行的特征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2分)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对于不容易摔碎的坚果,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关于这种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这种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3.(2分)在关节的结构中,能把相邻的骨牢固地连接起来的是( )
A.关节囊 B.关节腔
C.关节软骨 D.关节头和关节窝
【分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如图:
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解答】解:关节囊包绕着整个的关节,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在猪的关节结构中,能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的联系起来的是关节囊。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4.(2分)下列与“狡兔三窟”体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喜鹊筑巢 B.壁虎断尾 C.大雁南飞 D.工蜂采蜜
【分析】从功能上看动物行为包括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取食行为等。
【解答】解:题干中的狡兔三窟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A、喜鹊筑巢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壁虎断尾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
C、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工蜂采花蜜属于取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
25.(2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下列对动物“尝试与错误”行为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 )
A.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但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
C.小鼠走迷宫实验证明,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
D.动物越高等,形成某行为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A、“蚯蚓走迷宫”,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因此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C错误。
D、“试错”次数与动物所处环境复杂程度有关,“试错”是动物学习中和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动物越高等,“试错”的次数就越少。D正确。
故选:C。
【点评】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二、识图作答题
26.(10分)2019年5月26日在长春市举行了国际马拉松比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选手及市民们参加了微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及全程马拉松,跑步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强身健体、陶冶身心、提高免疫力,请你据图回答问题。
(1)跑步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 骨连结 (如关节)和骨骼肌组的。
(2)1000米跑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 线粒体 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图丙中①是 肌腱 ,②是 肌腹 。当人处于图甲中所示奔跑状态时,上肢肌肉的活动状态是: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
(4)如图乙所示关节结构示意图,序号① 关节头 从序号④ 关节窝 中脱离出来的现象称为脱臼。
(5)做仰卧起坐时,髖关节在运动中起 支点 作用。
(6)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 神经 系统的调节。
【分析】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图丙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解答】解:(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2)1000米跑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图丙中①肌腱,②肌腹。当人处于图甲中所示奔跑状态时,上肢肌肉的活动状态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相当于屈肘动作。
(4)运动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脱出来成为脱臼。
(5)关节在运动系统中起到支点的作用,做仰卧起坐时,髖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6)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1)骨连结。
(2)线粒体。
(3)肌腱;肌腹;收缩;舒张。
(4)关节头;关节窝。
(5)支点。
(6)神经。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和对肺、对心脏血液循环的影响。
27.(8分)如图依次为枯叶蝶、海豚、黑猩猩、青蛙四种动物的不同行为,请描述图中动物的行为:
(1)从行为目的看,图①所示的是枯叶蝶的 防御 行为;图④是雌雄蛙抱对的 繁殖 行为。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图①④属于 先天性 行为,该行为是动物 生来就有 的,由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图②③属于 学习 行为。
(3)动物行为需要 神经 系统和 内分泌 系统共同调控。
【分析】根据获得途径,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根据目的动物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领域行为、节律行为等。
【解答】解:(1)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枯叶蝶的颜色象枯叶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因此,图①所示的是枯叶蝶的防御行为;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雌雄蛙抱对是促进排卵,因此,图④所示的是雌雄蛙抱对的繁殖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①枯叶蝶的拟态,④青蛙的捕食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②海豚表演、③黑猩猩取食白蚁等。
(3)后天性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等共同调控。
故答案为:
(1)防御;繁殖。
(2)先天性;生来就有;遗传物质;学习。
(3)神经;内分泌。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28.(9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分析回答:
(1)患者使用青霉素后,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适者生存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选择 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生存斗争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通过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 不定向 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 定向 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有利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细菌与病毒比较,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 ,真菌与植物细胞结构比较,真菌无 叶绿体 。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1)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青霉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是通过青霉素与细菌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细菌.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故答案为:
(1)适者生存;选择;不定向;定向。
(2)有利。
(3)没有细胞结构;叶绿体。
【点评】达尔文认为:环境对生物随机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29.(17分)如图表示动植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A、B表示生物类群。请结合图形,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类群1开始出现 组织 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消化腔 简单 。
(2)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3 ] 节肢动物 ,该类动物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 外骨骼 ,功能是保护内部结构和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该类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 蜕皮 的现象,因为外骨骼不能随身体长大。
(3)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5 ] 哺乳动物 ,其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胎生、哺乳 。
(4)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A ] 苔藓植物 。
(5)在植物类群中,不能产生种子,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的是[ B ] 蕨类植物 。
(6)最高等的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由 子房 发育而来的。
(7)该进化树中呈现了多种不同类群的生物每一类群都包含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生物种类 多样性。
(8)进化树的根部代表的是 原始生命 ,根据 营养方式 的不同,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生物类群分类等级是 界 。
(9)细菌与图中的变形虫同属单细胞生物,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
(10)由图可知,生物在结构上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图示1腔肠动物、2软体动物、3节肢动物、4两栖类、5哺乳类,A苔藓植物、B表示蕨类植物、C表示裸子植物。
【解答】解:(1)1动物类群为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细胞已经出现了分化形成了组织,组织进而构成简单的器官,消化腔简单,有口无肛门。
(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因为此类动物中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蝴蝶的发育和生长,所以蝴蝶需要定期蜕皮。
(3)从生物进化树上看,5哺乳动物位于进化树动物类的最高端,故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动物.其两种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
(4)A苔藓植物的叶片由一层细胞构成,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因此可作用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5)B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6)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在经历了传粉、受精等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7)该进化树中呈现了多种不同类群的生物,每一类群都包含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
(8)进化树的“根部”代表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界,即动物界和植物界。
(9)细菌与图中的变形虫同属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属于动物,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0)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来看,动物生活环境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
(1)组织;简单
(2)3节肢动物;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蜕皮
(3)5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缺一不得分)
(4)A苔藓植物
(5)B蕨类植物
(6)子房
(7)生物种类
(8)原始生命;营养方式;界
(9)成形的细胞核
(10)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点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三、科学探究实验题(共6分)
30.(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否与食物的气味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选用了50只蚂蚁放置在装有不同食物的塑料餐盒中央。
②在纸盒的A、B、C、D处分别放置蘸清水、糖水、盐水、白醋的棉球。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蚂蚁的分布情况并统计数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内容:
(1)该实验的假设是 蚂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或无关) 。
(2)该实验中,放置蘸清水的棉球的作用是 起对照作用 。
(3)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蚂蚁趋向蘸糖水的棉球,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蚂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 。
(4)蚂蚁觅食时,可以拖运比自己重10倍的食物,它在拖运食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来自 线粒体呼吸作用释放 。
(5)实验中,投放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蚂蚁,主要原因是 排除偶然性,减少误差 。
(6)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蚂蚁? 放回大自然 。
【分析】本题以“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和处理数据能力。
【解答】解:(1)根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否与食物的气味有关,所以该实验的假设是蚂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或无关)。
(2)该实验中,放置蘸清水的棉球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可排除清水是否对蚂蚁产生作用。
(3)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蚂蚁趋向蘸糖水的棉球,而其它棉球很少,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蚂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
(4)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5)不能用1只蚂蚁,所用蚂蚁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蚂蚁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蚂蚁,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6)我们要时刻爱护小动物,实验结束后,应该把蚂蚁放回原来生活的环境,回归大自然。
故答案为:(1)蚂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或无关);
(2)起对照作用;
(3)蚂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
(4)线粒体呼吸作用释放;
(5)排除偶然性,减少误差;
(6)放回大自然。
【点评】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原卷docx、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