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13--1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答题表内)
    1.(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米 B.千米 C.米每秒 D.摄氏度
    2.(3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大约为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1
    C.人正常体温为
    D.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
    3.(3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3分)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
    B.男低音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
    C.“低声细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
    D.“请不要高声喧哗”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
    5.(3分)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
    6.(3分)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7.(3分)小明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竖直向下照射白纸上的平面镜,如图所示。从侧面看  

    A.白纸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
    C.镜子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8.(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9.(3分)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两物体在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两物体在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在时间内,速度为
    C.甲、乙两物体在时相遇,是乙物体追上甲物体
    D.两物体在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10.(3分)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最高的是图甲
    C.甲、乙、丙三幅图中响度最小的是图甲
    D.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相同的是图乙和图丙的
    11.(3分)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熔点是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C.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12.(3分)如图所示,用一电子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和直观显示温度)测出常温酒精的温度为,将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探头从酒精中取出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A. B.
    C. D.
    1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青山和孤帆
    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流水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其中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是自然光源
    14.(3分)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
    D.机场工作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3分)甲、乙、丙三人各乘不同的观光电梯,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D.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5分)
    16.(4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
      ;
      ;
      。
    17.(4分)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将手机悬挂起来(手机不与瓶底和壁接触),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2)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3)将手机用细线悬空的目的是   。

    18.(2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盐使冰的熔点  (选填“低于”、“高于” ,该白霜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

    19.(5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则反射角为   度,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   度。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为   度。

    三、实验探究和作图(20题8分,21题8分,22题10分,23题6分,共32分)
    20.(8分)学会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请写出下列测量结果。

    (1)图中停表的读数是   ;
    (2)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
    (3)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4)图中汽车的速度是   。

    21.(4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画出反射光线。

    22.(4分)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3.(10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象。

    (1)为了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装置图中所需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火柴和   。
    (2)这个装置应该   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
    (3)没有直接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   ,而且使该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 ,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
    (4)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它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由图判断出这是   的熔化图象(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如果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6)图中段表示   过程,段表示   过程。(选填“熔化”或“沸腾” 。
    24.(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平板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转动。

    (1)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以方便在纸板上显示光的径迹。
    (2)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看到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
    (3)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   角的大小,并量出对应的另一个角的大小,并记录,最终得出两角之间的关系是   。
    (4)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5)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射到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表明   。
    四、计算题(共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5.(8分)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海浪的推进速度是,求: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用秒作单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13--1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答题表内)
    1.(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米 B.千米 C.米每秒 D.摄氏度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故符合题意;
    、千米是长度的常用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米每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摄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2.(3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大约为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1
    C.人正常体温为
    D.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
    【解答】解:、课桌高度大约为,故错误;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符合实际,故正确;
    、人正常体温为,故错误;
    、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故错误。
    故选:。
    3.(3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正确;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故错误。
    故选:。
    4.(3分)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
    B.男低音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
    C.“低声细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
    D.“请不要高声喧哗”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
    、“引吭高歌”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错误;
    、“男低音”中“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故错误;
    、“低声细语”中“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错误;
    、“请不要高声喧哗”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的大小,故正确。
    故选:。
    5.(3分)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
    【解答】解:滴水成冰,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故错误,正确。
    故选:。
    6.(3分)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解答】解:、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
    、用保鲜膜把水果包好,减慢了水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控制了表面积,从而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不合题意;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头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
    7.(3分)小明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竖直向下照射白纸上的平面镜,如图所示。从侧面看  

    A.白纸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
    C.镜子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解答】解:如图,当手电筒竖直向下照射白纸和平面镜,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眼感觉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眼感觉白纸较亮。综上所述,只有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8.(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解答】解:、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错误;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错误;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错误;
    、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正确。
    故选:。
    9.(3分)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两物体在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两物体在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在时间内,速度为
    C.甲、乙两物体在时相遇,是乙物体追上甲物体
    D.两物体在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答】解:、在内,甲的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为零,因此甲在内并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在内甲通过的路程始终大于乙通过的路程,说明甲的速度比乙速度大,在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到时甲、乙图线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即乙物体追上甲物体,故正确;
    、由图可知在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物体的平均速度,故错误。
    故选:。
    10.(3分)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最高的是图甲
    C.甲、乙、丙三幅图中响度最小的是图甲
    D.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相同的是图乙和图丙的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虽然振幅和频率不同,但声波的形状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丁波形无规则,属于噪声,故甲、乙、丙和丁音色不同,故错误;
    、甲、乙、丙三幅图中,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频率最大,音调最高,故错误;
    、甲振幅最小,乙、丙振幅相同,所以甲的响度最小,故正确;
    、甲、乙、丙三幅图中,甲、乙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图丙振动的次数多,音调高,故错误。
    故选:。
    11.(3分)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熔点是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C.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解答】解:、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故正确;
    、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故错误;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故正确;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故正确。
    故选:。
    12.(3分)如图所示,用一电子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和直观显示温度)测出常温酒精的温度为,将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探头从酒精中取出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A. B.
    C. D.
    【解答】解:常温酒精的温度为,将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探头从酒精中取出后,由于酒精蒸发的过程中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先变低,过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又升高,最终等于室温的温度,故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
    1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青山和孤帆
    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流水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其中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是自然光源
    【解答】解:、“两岸青山相对出”中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孤帆,因为青山相对于青山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所选择的参照物青山,因为孤帆相对于青山是运动的。故错误;
    、“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流水,因为桥相对于流水是运动的,故正确;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正确;
    、阴晴圆缺的月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故错误。
    故选:。
    14.(3分)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
    D.机场工作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吸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机场工作人员要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
    15.(3分)甲、乙、丙三人各乘不同的观光电梯,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D.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解答】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以楼房为参照物,甲在匀速下降;
    乙看到甲在匀速上升,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匀速下降,且;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匀速下降,且;
    综上分析可知,故、正确。
    故选:。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5分)
    16.(4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
      ;
      ;
      。
    【解答】解:;



    故答案为:;;72;4。
    17.(4分)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将手机悬挂起来(手机不与瓶底和壁接触),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2)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3)将手机用细线悬空的目的是   。

    【解答】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没有抽气时,瓶内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能听见手机铃声;但当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玻璃罩内传声介质很少,所以听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填:能;声音很小(或听不到声音)
    (2)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将手机悬空,不让其碰到瓶壁,为了避免瓶子传声对实验造成干扰。
    故 填:防止发声的手机利用其他介质传声
    18.(2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盐使冰的熔点 低于 (选填“低于”、“高于” ,该白霜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

    【解答】解:
    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这说明盐可以使冰的熔点降低;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低于;凝华;放出。
    19.(5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则反射角为  55 度,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   度。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为   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了;
    当入射角增大,变为,则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即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也随之减小,即反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
    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0度。
    故答案为:55;70;120;靠近;0。
    三、实验探究和作图(20题8分,21题8分,22题10分,23题6分,共32分)
    20.(8分)学会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请写出下列测量结果。

    (1)图中停表的读数是  99.8 ;
    (2)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
    (3)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4)图中汽车的速度是   。

    【解答】解:(1)图小盘的分度值是,指针在和之间,略偏过中线,说明分针指示的时间为;大盘的分度值是,而大盘指针在,因此秒表读数为。
    (2)图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端与对齐,右端与和之间,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温度计的示数从上到下示数增大,所以此时的温度为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是,由测温液面位置可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是。
    (4)图中,汽车速度表采用的计量单位是,一个小格为,指针在“85”处,所以速度表的示数为。
    故答案为:(1)99.8;(2)1.28;(3);(4)85。
    21.(4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画出反射光线。

    【解答】解:首先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2.(4分)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然后作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则反射角,如图所示:

    23.(10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象。

    (1)为了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装置图中所需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火柴和  秒表 。
    (2)这个装置应该   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
    (3)没有直接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   ,而且使该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 ,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
    (4)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它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由图判断出这是   的熔化图象(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如果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6)图中段表示   过程,段表示   过程。(选填“熔化”或“沸腾” 。
    【解答】解:(1)要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需要测量物质加热的时间,故要用秒表;
    (2)为了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固定铁圈及石棉网的位置,然后再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即采用从下到上的顺序;
    (3)“水浴法”加热不但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比较缓慢,便于记录;
    (4)烧杯中冒出的有“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来的小水滴;
    (5)根据图象显示,该物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不变的温度即为熔点,是;
    (6)由图可知段和段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段为熔化过程,段为沸腾过程。
    故答案为:(1)秒表;(2)从下到上;(3)受热均匀;慢;(4)小水滴;液化;(5)晶体;0;(6);沸腾。
    24.(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平板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转动。

    (1)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垂直 ,以方便在纸板上显示光的径迹。
    (2)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看到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
    (3)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   角的大小,并量出对应的另一个角的大小,并记录,最终得出两角之间的关系是   。
    (4)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5)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射到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表明   。
    【解答】解:(1)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这样才能在纸板上显示出光路。
    (2)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变大,所以看到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3)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量出对应的另一个角即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得出的结论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将右侧纸板向后折,由于两个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射到点,会发现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垂直;(2)远离;(3)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同一平面内;(5)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计算题(共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5.(8分)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海浪的推进速度是,求: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用秒作单位)。
    【解答】解:(1)由可得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

    (2)海浪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则逃生的时间为:△。
    答:(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20秒;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时间逃生。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2cm,18,8×103 kg/m3,0×103kg/m3),【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和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