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时练习
展开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一、选择题
下图中甲表示我国某县2012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乙表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数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M表示农产品产值构成,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政策 B.动力 C.市场 D.劳动力
2.若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则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
A.粮食种植用地增加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增加 D.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突出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并考查主要农业区位因素。解决此类试题需掌握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同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图中a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M表示农产品产值构成,则a花卉20%,b果蔬60%,c粮食20%,可见该县农业以果蔬为主,果蔬的发展需要便利的交通和接近消费市场。
2.此题考查图表的比较能力,区分农业用地的比重前后的变化。甲乙两图比较,蔬菜水果种植用地减少7%,但仍超过一半,花卉增加7%,粮食种植用地减少4%,城市建设用地看不出变化来。解决本题需提高读图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该地区位于
A.黄河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三江平原
4.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5.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答案】3.C 4.A 5.D
【解析】3.根据该地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甘蔗,其中甘蔗在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故C正确。
4.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故A 正确。
5.蔬菜、花卉都属于城郊农业模式,影响其生产的主导性因素是市场,故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说明其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则商品率上升,故D 正确。
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一茧一丝一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在传统桑蚕养殖区,采桑叶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
A. 种植区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经营
B. 桑蚕养殖利润较高,人工费用比重低
C. 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
D. 灌木丛中作业,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7.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 B. 资金、技术、劳动力西移
C. 丝绸市场范围向西部扩大 D. 大气与水体污染范围扩大
8.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该生产活动所属范畴是
A. 综合利用 B. 农业结构调整 C. 多种经营 D. 延长全产业链
【答案】6.C 7.A 8.A
【解析】6.机械化其实就是标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过程,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一茧一丝一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主要原因是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所以C正确。
7.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所以A正确。
8.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一茧一丝一绸”,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该生产活动所属范畴是综合利用,所以A正确。
9.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B.由于自然条件各要素在为断的变化
C.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优良品种的培育
D.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许多农产品的产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利于农业销售范围的扩大,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0.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a中A、B、C、D所在区域的农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材料二 基塘模式是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传统的桑基鱼塘(见图b)。如今,“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等更多形式的基塘农业不断出现。
(1)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来看,限制A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限制B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
(2)近年来C、D两地区城市周边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改种蔬菜、花卉,瓜果等农业产品,决定其调整生产对象的首要区位因素是______。
【答案】热量 水源 混合农业 市场
【解析】(1)A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是限制A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B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限制B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近年来C、D两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人们对蔬菜、花卉,瓜果等农业产品需求量大增,故周边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改种蔬菜、花卉,瓜果等农业产品,决定其调整生产对象的首要区位因素是市场。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水蔬菜的种植取决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练习: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中提到的“某些”因素主要指,下列变化中,对市场影响较小的是,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