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习作:家乡的风俗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习作:家乡的风俗教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家乡的节日风俗,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龙舟竞发,中秋节,中秋赏月,重阳节,元宵节,家乡的特色小吃,习作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从哪些方面找家乡的民风民俗?
节日习俗: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吗? 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能从诗中找出人们欢度重阳的两种方式吗?
团团圆圆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酸浆面为襄阳市枣阳的独特的面食,发源于清朝,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经几代人的不断改良、更新,加以几十种香料,所做出的酸浆面不但色香味俱全,且有开胃、预防伤风感冒等功效。时至今日,在琚湾条条街道,酸浆面的香味充斥着人们的口鼻,许多襄樊市区居民经常驾车前往枣阳品尝美味的酸浆面。
做法一、制浆汤: 按常规,吃酸浆面的时间主要在春夏秋三季,而最佳的时期就是从清明节到中秋节,在此期间,制浆汤的原料可以选用腊菜、白菜、芹菜、包菜叶等青菜,也可用嫩豇豆,掺点花椒叶则色香味更佳。 制浆汤的方法也叫“抖浆”,在清明节以前抖的浆是上等的好浆。 具体方法是:把需用的菜放在锅里烧开的水中稍煮(翻转一次就可以了)后,捞起来放在干净桶或盆里卧好,然后,将烧开放温的面条汤兑到青菜中,用一块“油光青石”将菜压住,此后,陆续兑适量清凉开水。对里面的“浮沫”一定要每兑每捞,直到浮沫清完为止。待闻到酸香时,美味的浆汤就制成了,每次食用后,要不断地将新鲜面条汤适量兑入老浆汤中。
二、炒浆料: 炒浆料需用的佐料有:葱花、姜末、香油、猪油等。如需带点辣味,也可加少许辣面。具体作法是:香油、猪油烧到80℃时,下葱花、姜末、辣面、食盐、炒成红黄色铲起来,倒到准备食用的浆汤中,然后配以五香粉、味精等调料。
三、制浆面: 酸浆面的面条最好是手工擀切的黄细面(黄色因放有少放碱形成的),无论怎样做面条,和面时,里面要加点盐、碱和鸡蛋清,这样的面条煮出来后既好吃又有劲道,不糊汤。食用时,面条下锅煮熟,然后除水散热,碗底下垫绿豆芽、酸菜末、撒上炒熟的芝麻末,浇入制作好的鲜辣浆汤即可食用。酸浆面的风味就是酸、香、辣、油而不腻、温度适宜、面白味美、酸鲜可口,特别是在夏食后具有消暑开胃之功效,成为夏季最佳美食。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
节日习俗特色民居民间工艺品特色饮食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
巧构思
节日习俗 开头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过程,抓住有趣、有意义、给人教育来写。抓住细节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结尾:总结,抒发感情,赞美幸福生活。)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它的感情,如引用诗句会更有诗情画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写它的由来、滋味、外形、烹饪方法等。结尾:抒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家乡)
一、节日:1.春节习俗2.家乡的元宵节3.欢度三月三 ……二、小吃:1.家乡特色小吃——酸酱面2.家乡特色小吃——香肠3.第一次包粽子4.舌尖上的凉皮 ……
以“有趣的民风民俗”为话题写作文。1.选材要有地方特色,突出“美”和“趣”。2.选材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灌香肠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都别具特色,那就让你们看看我们家乡的饮食吧! 香肠——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我们家也不例外。腊月是灌香肠的最佳时节。那时,家里的猪养肥该出栏了。几家亲邻凑在一起,互帮互助地将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儿们架上屠宰场。只需半天的功夫,一头整天哼哈的活物儿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人类真是好残忍!
平时,我是只管吃,不管由来。在回老家的路上,一想到香肠,我就忍不住想亲自尝试一下。来到奶奶家,她早已把各种食材准备好了。除了洗好的猪下水和切成条的猪肉,还有一大钵配料:盐、姜、醋、香葱……如果家人口味重,还可以加点胡椒粉。
搅拌,和匀,好大一盆!一切准备就绪。我对奶奶说,我要来放肉。这时,爸爸走出来说:“你个小孩子,放什么肉,一边玩去。”我不敢顶嘴。奶奶更厉害,反倒把我爸训斥道:“吼什么吼!你看把我的孙子吓得,我就让他灌香肠!”屋前鸦雀无声,爸爸也不敢还嘴,真是一物降一物啊!我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放肉的责任。心想:我只放瘦肉,不放肥肉,瘦肉多好吃呀!肥肉吃多了长胖,我可不想再胖了!想着,我抓起一把瘦肉塞进了绞肉机。
奶奶却说:“这可不行,你专放瘦肉,将来晒干了,会咬不动的!” “那我就放肥肉啦!” “那也不行,你放肥肉多了,吃起来会腻!” “那可怎么办是好呢?” “你必须匀着拿,让它肥瘦相间,吃起来不硬也不腻!” 听了奶奶的话,我一板一眼地放起来。我们俩合作得很顺畅,不一会儿功夫,就灌出了好长一截。突然,奶奶拿起一根针刺向香肠。 我问奶奶:“好好的香肠为什么要刺它呢?” 奶奶边刺边不紧不慢地说:“用针刺是为了把里面的空气放出来,更容易储存。”我恍然大悟,灌香肠还有这么多诀窍啊!
忙活了一个上午,我们共灌了五大串,八小圈。一个个红白相间的“肉项圈”被爷爷挂起来,晾晒在阳光下。奶奶说,现在还不能算完工,得等上三七二十一天,香肠的腊味才会出来。到时候,切上一小节,放进电饭锅。饭熟肠熟,锅盖一开,香气扑鼻,表皮金灿灿的,像包裹着的金子,令人垂涎三尺! 做香肠的经历,我永远无法忘怀!我爱家乡的香肠,更爱那股浓浓的年味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图文课件ppt,共17页。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文主题民风民俗,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春节贴春联,春节拜年发红包,元宵节赏花灯,习作内容,交流思考,梳理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 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端午日,食饼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