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讲义学案【解析版】
【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2 中国古代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2 中国古代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礼记·王制》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答案 D
解析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大意是: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成为国家了。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主张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故D项正确。
2.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吏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佐二。”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 )
A.“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
B.“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
C.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
D.“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设置亭长、乡长等,地方的长官由中央任命,根据《晋书·职官志》的相关记载在地方设置官员进行管理,可见当时地方受中央管辖,所以“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故A正确。
3.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C.乡官由政府来直接任命
D.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答案 B
解析 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职权”并结合所学可知秦代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地方自治,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乡官的任命,故排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而非社会经济组织,故排除D项。
4.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中国古代政府实施该类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B.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
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 B
解析 秦朝的什伍组织和唐朝的邻保制度,让百姓邻里互相监督,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故选B项;材料信息与地方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没有关系,排除C、D两项。
5.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宋代则实行城乡分治,在户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坊郭主户还单独划分为十等,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等;坊郭客户则为城镇贫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较弱
B.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
C.宋代理学更为关注民众疾苦
D.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中唐朝对“坊郭户”未单独设立户籍,到宋代设立城市居民的单独户籍,分主户和客户,坊郭主户按等承担赋税,说明宋代时城市居民较之唐代大量增加,出于管理与征税需要进行户籍管理的调整,因而是宋代城市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
6.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梁武帝“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说明不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梁武帝仅要求“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而不是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故B项错误;梁武帝要求郡县“置孤独园”,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梁武帝仅要求“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仅涉及孤儿与单身老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故D项错误。
7.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旨在( )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
B.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C.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
D.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朝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表明明朝政府重视加强对江南市镇的管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市镇受到中央有效管理,与提升市镇经济水平无关,排除A;地方基层官员的增多,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排除B;派往这些地区的官员是县丞、主簿、同知等行政官员,与军事功能无关,排除D。
8.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D.等级制度的解体
答案 B
解析 “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体现了政府对流动人口控制的放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B项。
9.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社,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这反映了明朝乡村救济( )
A.救济方式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了完备的备荒仓储体系
C.保障了当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D.注重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材料仅体现乡村社仓制度的粮食来源与救济分配方式,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乡村社仓制度只是单一的救济方式,并未建立完备的备荒仓储体系,故B项错误;乡村社仓制度仅是灾荒年时的一种救济方式,不能起到保障当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说明明朝乡村救济注重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故D项正确。
10.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这体现出中世纪西欧庄园具有( )
A.外交权 B.豁免权
C.司法权 D.选举权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可知,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古代中国农民的吃穿用品基本能自己生产,而中世纪的西欧领主庄园也可以做到这些,甚至可以生产更多的手工业品满足庄园需要。这说明( )
A.相对而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较发达
B.西欧经济一直落后于中国
C.古代中国是完全的自然经济社会
D.中世纪西欧商业比中国发达
答案 A
解析 中国古代农民“吃穿用品基本能自己生产”,但是一些手工业品不能生产,需要在市场上购买,而西欧庄园却能自己生产,这就说明相对而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较发达,故A项正确。
12.撒切尔夫人执政后,英国政府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人资本参与到地方自治中,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反映出英国政府( )
A.削弱了市场竞争
B.调整了经济运行的体制
C.废除了福利制度
D.加强了干预经济的力度
答案 B
解析 英国政府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实行私有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说明英国调整了经济运行的体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正确,D错误;英国政府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实行私有化,增强了市场竞争,A错误;C材料未体现,错误。
13.罗斯福上台后,为了确保失业者和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罗斯福突破主要依靠私人和社区援助的传统救济制度,政府强力地介入失业救济,极大地增强了救济力度,迅速扩大了救济面。该措施( )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有效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D.维护和增强了失业者的自尊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强力地介入失业救济,极大地增强了救济力度,迅速扩大了救济面”的措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社会救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社会救济不能增强失业者的自尊,故D项错误。
14.有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政权
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提升
D.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
答案 C
解析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无法杜绝的,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得到改善,并非意味着他们积极参与政权,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中“根本上消除”过于绝对,故错误。
15.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 A
解析 “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A项正确;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保障,故B项错误;“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故C项错误;减少国家干预不是扩大政府职能,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救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中国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
(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走进教材,素养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材料实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