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京改版物理第八单元光现象巩固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
A.一定为25° B.一定为65° C.可能为25° D.可能为50°
3.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的虚像
B.“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鸟”和“鱼”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鸟”和“鱼”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4.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f<15cm
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6.下列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A.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等效替代法
B.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控制变量法
C.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用相同的力量拨动钢尺——控制变量法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相同的另一支蜡烛与像比较——转换法
7.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诗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 )
A.月亮是自然光源 B.光的镜面反射
C.光的反射现象 D.光的折射现象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B.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C.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9.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环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下列与发生这种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水中望月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如影随形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5 m
11.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 a′的大小仍保持不变
B.图乙中,将平面镜 MN 中间的 PQ 段去除,仍成像,但像 a′不完整
C.图丙中,该平面镜 MN 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仍成像,且像 a′在原来位置
D.图丁中,在平面镜 MN 的镜后放置一半透明的障碍物,此时的像 a′变暗
12.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者e点时,m=1,n=1
B.在b点或者f点时,m=1,n=1
C.能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位置有三个
D.在c点时,m=2,n=0
13.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14.如图所示,光屏上刚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操作中,光屏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的是( )
A.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
B.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35cm刻度处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10cm
D.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并将蜡烛适当向左移动
二、填空题
15.周末,小华在家做家务擦镜子时发现远离镜子时,自己“变小”了,她的实际身高是1.65m,则她镜中的像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m,当她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像相对于人的移动速度为______。
1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平面镜中的像将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墙上竖直悬挂着一面时钟,桌子上水平放置一块平面镜,站在平面镜旁面对时钟,看见时钟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如图所示,那么实际时间是______。
17.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m/s,当人靠近平面镜时,像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成像的原因是______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9.如下图甲,实验中白纸上B外侧应该是______,该光的应用______(举一例);如下图乙中,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发现它们的折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______光(填“红”或“蓝”)。
20.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成像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21.如下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范围之内。
22.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m,若视力表的长度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m。
23.站在水库岸边,从平静的水面看到水中的鱼要比它的实际位置浅,这是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成像清晰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保持三者位置不变,只把蜡烛和光屏对调,则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外出旅游游时,同学们都喜欢用自拍杆支起手机来拍照,这是因为自拍杆除了能方便地调整拍摄角度和方位外,还能通过调节自拍杆的长度来改变______(选填“像距”或“物距”)从而改变成像的大小,达到满意的拍摄效果。
24.如图所示,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 、c 、d 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 _____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烛焰放在 ______ 点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且光屏距凸透镜最远。由此可以判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 a 点向 c 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 ______ ,像到透镜的距离 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2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___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ON转动。
(1)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以方便在纸板上显示光的径迹;
(2)将入射光线AO远离法线时,看到反射光线OB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______角的大小,并量出对应的另一个角的大小,并记录,最终得出两角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4)将ON右侧纸板F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______;
(5)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27.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她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作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中像的区域最好是在______的环境中进行(较明亮/较黑暗);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
(3)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他的像将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______;
(4)为了检验像的虚实,应如何操作?______ ,结果光屏上_______(能/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虚/实);
(5)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造成的,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玻璃板做实验。
28.小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cm刻度处,在________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刻度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方法一: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方法二: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C
6.C
7.C
8.C
9.D
10.D
11.C
12.D
13.C
14.C
15.等于 2m/s
16.8 不变 3︰40
17.2 不变
18.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不变
19.紫外线 杀菌等 红
20.放大 投影仪 不能
21.5.0 cm <f<7.5 cm
22.虚 5 0.8
23.折射 缩小 物距
24.a c 变大 变大
25.最小最亮 10.0
26.垂直 远离 入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7.较黑暗 完全重合 等大 不变 等大 在蜡烛A的像处放置一张白纸 不能 虚 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都反射成像 2mm
28.会聚 11.0 61-72cm 缩小 远离 投影仪 远视
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综合与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