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物理第八单元光现象巩固练习(4)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某学生需要用一块焦距为8-16 厘米的凸透镜,他利用光具座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6厘米,分别更换凸透镜a、b、c,并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结果a、b凸透镜分别能成倒立缩小和倒立放大的像,c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学生要求的凸透镜的是( )A.a凸透镜 B.b凸透镜 C.c凸透镜 D.三者都可以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B.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光在任何形状的物体表面上反射时都遵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晚上小明在路灯下玩,他逐渐靠近路灯后又逐渐远离路灯,则他在地面上的影子( )A.逐渐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逐渐变短4.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A.10cm<f<18cm B.5cm<f<9cmC.9cm<f<10cm D.18cm<f<20cm5.天气晴好时,大厦的玻璃幕墙看上去会很“耀眼”,这属于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小孔成像现象6.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路面发生镜面反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镜面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亮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D.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8.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其中a、b是由S发出的两条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S’的光线。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移动的情况是 ( )A.远离透镜,沿平行主轴方向 B.靠近透镜,沿O与S'连线方向C.远离透镜,沿F2与S'连线方向 D.靠近透镜,沿F1与S'连线方向9.2021年7月24日,2020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冠军,同时,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该届赛事的首枚金牌。以下现象与运动员射击时瞄准原理不相同的是( )A.日食现象 B.手影游戏C.湖中倒影 D. 林中光线10.一天之内,国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变长 B.先变短再变长C.先变长再变短 D.变短 二、填空题11.1993年3月9日,在我国的漠河地区出现了一次“日全食”,如图所示是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是地球,______是月球。
12.周末,小华在家做家务擦镜子时发现远离镜子时,自己“变小”了,她的实际身高是1.65m,则她镜中的像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m,当她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像相对于人的移动速度为______。
13.夏季的晚上,当你在泳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高为4米的路灯刚好映在池底。你看到的路灯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像,看到的池底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实、虚)像。由此可知池水深度______(大于、小于、等于)4米。14.如图所示,平面镜以45°角倾斜放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长12cm铅笔AB,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此铅笔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为______cm/s,方向______,铅笔像的大小为 ___cm。
15.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发生偏折(选填“不一定”或“一定不”)。站在河边,看到水中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通过弯管看远处灯光,管中漆黑一片是光______现象。16.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人眼在由远到近的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又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但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会形成近视。小芳在探究近视眼的缺陷时,把近视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成像清晰,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她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17.停放于我县大街小巷的共享电动车“小黄”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用时通过手机扫描车体上的二维码来开启车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二维码通过透镜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扫描时,物距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像距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像_________(“变大”或“变小”)18.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碗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 _______传播。小明向碗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由_______传到________时产生的折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然后小明将一只铅笔放入碗中,人从侧面斜着看铅笔,发现“水中铅笔”看起来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
19.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如图)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1)“祝融号”进入火星后,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为保证“祝融号”度过漫漫寒夜,其顶部有一个集热窗装置,里面装有的正十一烷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晚上_______放热释放能量(填物态变化名称);(2)火星______(填“不是”或“是”)光源,探测器从火星是通过________(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太阳将它的热主要以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形式传到地球。20.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入射光从介质A射向介质B,得到如下表格;入射角i0°10°20°30°40°41.8°50°折射角r0°15.2°30.9°48.6°81°90° 反射能量5%7%26%43%84%100%100%(1)光的折射现象一般都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当入射角i=42°时,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从介质B中传播出来;(3)当入射角i≥______°时,折射光消失,反射光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中的图线_____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4)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特点可知,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题21.小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立一块薄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支跟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从多角度观察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B的位置,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再做多次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2)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3)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的蜡烛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若实验时,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4)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张黑色纸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5)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6)若实验时,发现每次测量的物距和像距都不相等,原因可能是______;同组的小红认为在探究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时,因为没有多次实验,根据上述实验步骤,不能得出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你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小红的观点,理由是______。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如图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M的位置_______放置一块________代替平面镜,这样便于确定_______。(2)实验时,点亮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置一支_______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不同位置看去M后面的b_______。(3)观察比较a、b的大小,可以得到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当蜡烛a慢慢拿近M时,观察到蜡烛像上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在玻璃板后面挡一张白纸,从玻璃板前_______看到点燃的蜡烛的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看到蜡烛的像(均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4)图2(a),(b)所示为小明和小华同学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_______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______。23.小林用图甲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___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相同。(4)小林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___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___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观察到光屏上有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至___________cm处,光屏上可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像与生活中的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类似。(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方法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A.将光屏和凸透镜同时适当向下移动 B.将光屏适当向上移动 C.将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参考答案1.B2.A3.B4.B5.B6.A7.B8.C9.C10.B11.乙 甲 12.等于 2m/s 13.反射 折射 虚 大于 14.5 竖直向上 12 15.不一定 反射 折射 沿直线传播 16.变小 靠近 17.凸 倒立 实 变小 变大 变大 18.光沿直线 水 空气 虚 向上 19.凝固 不是 电磁波 红外线 20.减小 不能 41.8 a 不能 要发生全反射,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则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像距 物距 不需要 会使得玻璃后面太亮,前后对比不明显,像会更不清晰 能 不变 玻璃板太厚 同意 一次实验不具有普遍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22.竖直 玻璃板 像的位置 未点燃 与a的像完全重合 相等 不变 能 不能 虚像 小华 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23.主光轴 倒立 实 照相机 5 等大 24.点燃 右 65 照相机 上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综合与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