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三章光现象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走进重高(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θ为 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θ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2.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D.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3.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萤火虫
C.织女星 D.点燃的蜡烛
4.下列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对应中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D.镜中花水中月——光的反射
5.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电视机和空调遥控器中发出的是红外线
B.柳树的树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只反射了绿光,其它颜色的色光被吸收了
C.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6.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星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能辨别出是钟声依靠的是声音的音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装满水的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一定会听见三次声音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身高是1.8米的人站在高1米平面镜前成的像大小一定为1.8米
D.如果声音的响度是,人耳几乎听不见,该声音一定属于次声波
8.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于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2)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3)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1)(3) B.(2)(4) C.(1)(4) D.(2)(3)
9.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环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下列与发生这种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水中望月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如影随形
10.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11.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1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S′将向左
13.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 a′的大小仍保持不变
B.图乙中,将平面镜 MN 中间的 PQ 段去除,仍成像,但像 a′不完整
C.图丙中,该平面镜 MN 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仍成像,且像 a′在原来位置
D.图丁中,在平面镜 MN 的镜后放置一半透明的障碍物,此时的像 a′变暗
14.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调节,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小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我们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课本,是因为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如图所示的太阳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源,月亮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源。
16.如图所示,MN是物质A和B的分界面,且其中之一是空气,另一种是某种透明液体,一束光线从物质A射到物质B,则入射角为______ 度,折射角为______ 度,其中MN______(左侧/右侧)物质是空气。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
17.如图,扬州瘦西湖公园绿树成荫,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看到“绿树”是因为树叶______(反射/吸收)绿光;“倒映着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反射/折射)现象,成的是正立、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______(实/虚)像。
18.小明从水平放置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______。
19.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______;背着月光走时暗的是______。
20.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观察到_______(选填“镜子”或“白纸”)较亮,这是因为光在白纸上发生_______反射。
21.雨后夜晚,道路湿滑,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_______反射,月光照到水面上,发生_______反射(以上均选填“镜面”或“漫”)。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我们看到的________处是水面。
22.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m/s,当人靠近平面镜时,像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真空中的光速约为______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一般是______(相同/不相同)的,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这是因为光在均匀空气中沿______传播,在公路拐弯B处装上______(凸/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减少事故的发生。
24.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若人距离“魔镜”0.6m,则镜中的像距离人 _____m,人的像是 _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人再远离“魔镜”0.5m,则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_____m,像的大小将 _____;“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三、实验题
25.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选填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四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
(4)若取下塑料薄膜,透过小孔将看到的是______选填“正立”、“倒立”、“水平”的烛焰。
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组装器材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2)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可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______(选填“光屏”、“蜡烛”或“棋子”),能证实结论的现象是______(写出观察方式和现象);
(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______。(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大后变小)
27.(1)婷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选用白纸板,目的是方便显示 _________;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纸板上均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___________。实验中,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会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___。
(2)完成上面实验后,她又和同组同学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婷婷建议大家选用 ___________(填“玻璃板”或“平面镜”);找到像以后,她又在像的位置放了一个白色的光屏,光屏上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______像;当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时,像的大小 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C
6.B
7.C
8.B
9.D
10.B
11.C
12.D
13.C
14.A
15.漫反射 属于 不属于
16.40 60 右侧 大
17.反射 反射 等大 虚
18.10∶51
19.积水 积水
20.白纸 漫
21.漫 镜面 暗
22.2 不变
23.3×108 不相同 直线 凸
24.1.2 虚 1.1 不变 蓝
25.
D 树叶间的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正立
26.位置 大小 光屏 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不变 先变大后变小
27.光路 同一平面内 可逆的 玻璃板 不能 虚 不变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