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光现象练习(1)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在没有其它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射到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时,则观众看到的是( )A.全身都是绿色的 B.上衣是绿色的,裙子是红色的C.上衣是绿色的,裙子是紫色的 D.上衣是绿色的,裙子是黑色的2.如图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下列成语中的描述与“飞机”的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A.杯弓蛇影 B.凿壁借光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3.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θ为 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θ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4.下列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B.霓虹灯的灯光C.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D.色彩丰富的水彩画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人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像相对于人的移动速度为2m/sC.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D.当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变大6.下列模型能正确解释“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时,看到‘鱼’与实际位置”的是( )A.B.C. D.7.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水中的“鸟”是实像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D.看到的“鱼”是虚像8.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其中有些是为了减小误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面实验中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①“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②“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③“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换用不同声源,观察声源振动情况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③④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5 m10.如图能正确反映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11.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眼睛看见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1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①水平向左移动②水平向右移动③竖直向上移动④顺时针转动A.①或② B.③或④ C.①或③ D.②或④1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OFO为首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由于其方便快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扫单车上的二维码才能付费使用单车,所以二维码是光源B.人骑行后的心率大约为100次/分钟C.共享单车的车轮直径大约为1.5mD.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80km/h14.人类为了探索自然规律,总结出了很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效替代法”等。在下面几个物理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理想模型法的实验是( )A.真空实验中,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利用悬挂的乒乓球来探究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平板玻璃进行实验D.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二、填空题15.2012年6月6日上午,天空上演一出“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如图所示,日面上金星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的位置应该位于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你判断的依据是光的___________。16.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向水面,反射角等于___________(0/90)°。保持入射点不变,当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30°时,反射光线___________(顺/逆)时针旋转30°,折射光线旋转的角度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30°。17.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60°角,则反射角是 ___________°,那么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___________°,当入射角为 ___________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光由空气进入玻璃中时,传播速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选填“大”或“小”)。日常生活中,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______很大。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19.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则在玻璃中的光线为______(选填“OD”或“OE”),光射出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线为:______(选填“DF”、“DG”、“EH”或“EI”)。
20.汽车的后视镜采用的是 ________面镜,它可以扩大视野,让司机看到更大范围的路况;雨后的夜晚,背着月亮走,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 _________(亮/暗)。21.如图,扬州瘦西湖公园绿树成荫,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看到“绿树”是因为树叶______(反射/吸收)绿光;“倒映着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反射/折射)现象,成的是正立、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______(实/虚)像。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以与平面镜成4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_____°;如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10°,则转动后的反射角等于 _____°;如果是保持入射光线不动,将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10°,则转动后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23.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宋代王安石《梅花》中有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 三、实验题2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实验器材有: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A、B两部分均可绕轴ON旋转)、平面镜和激光电筒。如图乙所示,将光屏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镜面上,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点。
(1)实验中,光屏A是用来呈现______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B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______(填序号);(2)旋转光屏A到位置1时,也同时需要旋转光屏B到位置3才能观察到完整光路,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知,要观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______;(3)记录多次实验光路,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转轴ON对称,这条过入射点并______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______,根据这条线便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4)实验中,观察到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不妥之处是:______。2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中应选用厚度较 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______。(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______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原因是______。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相对镜面是 ______的。(4)若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2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巧妙地确定了像的___________,选用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实验中点燃的蜡烛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___________(选填“明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3)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小明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水平桌面上移动,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___________放置。
参考答案1.D2.A3.D4.A5.D6.D7.D8.C9.D10.C11.D12.B13.B14.D15.丁 直线传播 16.0 逆 小于 17.30 120 0° 变小 18.大 响度 声源处 19.OE EI 20.凸 暗 21.反射 反射 等大 虚 22.50 40 120 23.倒立 漫反射 24.入射 2 同一平面 垂直 法线 只进行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5.薄 确定像的位置 相同 大小 不能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对称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26.蜡烛B 位置 大小 不变 2mm 暗 竖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