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基础练习(3)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这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汽化成白雾B.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C.水银比酒精更易凝固,这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酒精的高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这是利用冰熔化吸热2.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6℃,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6℃,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3℃,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 )A.35℃ B.30℃ C.33℃ D.37℃3.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C.使用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5.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热现象场景。下列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从冷水和热水中取出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里,感觉冷热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准确的B.自制简易冰箱,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保鲜食物C.炎热的夏季户外游泳刚上岸的人感觉冷,是因为水太凉了D.水烧开时冒出浓重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7.“千里重庆,广大为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地处丘陵地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有关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仙女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奉节的脐橙树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汉丰湖畔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松树桥中学桂花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8.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表所列的一种液体, 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1 标准大气压下物质沸点/°C酒精78水100煤油150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9.下列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莲湖区冬季最低气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健康学生的体温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10.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金属钠镁铝铜铁熔点/97.564966010831535沸点/8831090246725672750 A.铁﹣铜合金 B.钠﹣铝合金 C.镁﹣铁合金 D.铁﹣铝合金1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熔化现象12.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开启车载空调时,前挡风玻璃上均容易出现水雾。关于水雾出现的位置和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在内侧,是液化现象B.夏天在外侧,是汽化现象C.冬天在外侧,是汽化现象D.冬天在内侧,是液化现象1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37℃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龙岩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4.如图所示,这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耗时6minB.在BC段,该物质的温度虽然不变,但是此过程仍然吸热C.在t=1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该物质在FG段是液态 二、填空题15.《后天》是一部美国科幻灾难片,电影中灾难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冰盖______使海平面上升,海水涌入城市,同时使得水温、洋流和海水成分急速转变,温度急剧下降,涌入城市的海水骤然______,包括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都被冻成冰柱(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6.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这与空调夏天制冷时,空调的______(选填“室内机”或“室外机”)内的制冷剂的物态变化相同。液化石油气是通过 ______的方法液化后贮存在钢瓶内的。17.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接着向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8.沸腾是液体内部和______(选填“上面”、“表面”或“下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并产生大量水蒸气。19.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_______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
20.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21.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现象,液化石油气是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加压方法把石油气体 _______(填物态变化)装在钢罐里;冷却食物时,用冰块效果更好,因为冰在 _______(填物态变化)时要吸热;冰箱里拿出的冻肉上面有一层白霜,是水蒸气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 _______的原理;食物油炸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 ________高;为了防止新鲜蔬菜中的水分蒸发我们往往给它裹上一层保鲜膜,这是通过 _______方法来减慢蒸发的。22.如图所示,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开水和冰水,过会儿,两杯的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外壁的是______(选填“开水杯”、“冰水杯”或“都有可能”),小水珠的形成需要______热量。
23.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 ____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 _____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24.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并且______。(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汽需要______热量。 三、实验题2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李强同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193959799999999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3)根据李强同学的探究结果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4)实验中,李强等水的温度到达91℃时开始记时,这是为了缩短从开始记时到______的时间;收集多组沸腾数据,是为了______(选填“得出可靠的结论”或“减小实验误差”);水沸腾后,李强同学撤去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2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该实验应选用 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______状态;(5)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但要继续______热;(6)小明在总结实验结论时推断:如果一直加热下去(烧杯中水不烧干),试管中的水将会沸腾。你认为他的推论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2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对盖有纸板(带有小孔)烧杯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本实验装置的安装过程中,调节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调整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都很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2)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补充的测量工具是______;(3)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4)水沸腾时,我们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其中气泡中的“气”指的是 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5)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在沸腾时都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
参考答案1.A2.B3.A4.C5.C6.C7.D8.A9.D10.C11.D12.D13.C14.B15.熔化 凝固 16.汽化 吸 室内机 压缩体积 17.压缩体积 液化 18.表面 变大 19.热胀冷缩 ﹣3 20.吸热 减慢 ①②③ 21.液化 熔化 凝华 增大 沸点 减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2.冰水杯 放出 23.56 B 24.升华 A 熔化 汽化 凝华 放出 25.B 99 沸腾 得出可靠的结论 吸收 26.热胀冷缩 乙 碎冰块 晶体 固液共存 不变 吸 不正确 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均可达到沸点,但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27.铁圈 秒表 缩短加热时间 水蒸气 沸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