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练习题,共9页。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模型能正确解释“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时,看到‘鱼’与实际位置”的是( )A.B.C. D.2.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手影B.花杆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景物在镜中成像D.插在水中形成“倒影”3.关于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 B.物体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C.物体经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D.实像一定是正立的4.如图甲是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它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图乙是结构示意图。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来确定季节和节气,安排农耕。它也证实了《尚书•尧典》上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真实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5.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A.10cm<f<18cm B.5cm<f<9cmC.9cm<f<10cm D.18cm<f<20cm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B.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C.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7.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电视机和空调遥控器中发出的是红外线B.柳树的树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只反射了绿光,其它颜色的色光被吸收了C.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D.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8.小雨和同桌小花一人近视,一人远视,他们的眼镜外形完全一样,他们的眼镜混在一起时,常采用下面的方法区分,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远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9.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θ为 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θ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B.当物距为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物距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至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11.小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在10cm到15cm之间C.一定小于10cmD.一定在15cm到20cm之间 二、填空题12.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明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甲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m。经检测小明患上了近视眼,乙图中_______(选填“a”或“b”)图能简易说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检查后小明站起来后向镜子走了0.5m,此时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________ m。同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2012年6月6日上午,天空上演一出“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如图所示,日面上金星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的位置应该位于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你判断的依据是光的___________。14.晴朗的夏天,小磊在树荫下发现地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______(选填“影子”或“像”),它们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______(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15.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边的脸白,原来脸的左侧放有台灯,这是由于光的___造成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填“靠近”或“远离”)镜头。16.眼睛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______(甲/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可以佩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17.1993年3月9日,在我国的漠河地区出现了一次“日全食”,如图所示是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是地球,______是月球。
18.如图,光线OB是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且AO与OB的夹角是120°,入射角为______。若入射光线AO方向不变,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旋转10°,则反射角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如图所示,平面镜以45°角倾斜放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长12cm铅笔AB,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此铅笔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为______cm/s,方向______,铅笔像的大小为 ___cm。
20.停放于我县大街小巷的共享电动车“小黄”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用时通过手机扫描车体上的二维码来开启车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二维码通过透镜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扫描时,物距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像距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像_________(“变大”或“变小”)21.如图所示为一束光射向空气与水分界面后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由图可知,折射角是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三、实验题22.如图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1)让激光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记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入射角;②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③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大小为r,则折射角______r(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3.如图是丽丽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实验,应选较______(厚/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确定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前/后)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的后侧直接观察光屏,我们发现光屏上______(有/没有)像。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物距u/cm实验序号焦距f/cm物距v/cm1518172103031260(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___________(选填“正对太阳”、“平行于地面”或“竖直于地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太阳的光与透镜的主光轴平行,如图甲所示,在另一侧的光屏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2)如图乙所示,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处,大部分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蜡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两者不在___________ ;(3)当蜡烛距透镜18.0cm时,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为了想继续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小明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丙。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若小明调整好物距,在距离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他可能应用了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
参考答案1.D2.B3.A4.C5.B6.C7.C8.D9.D10.B11.B12.2.4 a 3.8 不变 13.丁 直线传播 14.像 直线传播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15.反射 靠近 16.乙 凹 17.乙 甲 18.60° 变大 19.5 竖直向上 12 20.凸 倒立 实 变小 变大 变大 21.38 上 22.小于 增大 大于 23.薄 像的位置 未点燃 前 相等 等效替代法 没有 24.正对太阳 10.0 主光轴上
放大 投影仪 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