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基础练习(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39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基础练习(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39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基础练习(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39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基础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树叶上的白雪融化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阳光下露珠变小 D.树枝上形成雾凇
2.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 钠 | 镁 | 铝 | 铜 | 铁 |
熔点/ | 97.5 | 649 | 660 | 1083 | 1535 |
沸点/ | 883 | 1090 | 2467 | 2567 | 2750 |
A.铁﹣铜合金 B.钠﹣铝合金 C.镁﹣铁合金 D.铁﹣铝合金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会变模糊
B.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凝华而形成的
C.“下雪不冷化雪冷”主要是因为化雪时太阳光被乌云遮住了
D.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是因为冰汽化为水蒸气
5.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需要吸热
B.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沸点是98℃,凝固点是-30℃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非晶体
D.CD阶段温度逐渐上升,说明在吸收热量,BC阶段温度不变,也要吸热
6.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B.体温计可以使用沸水消毒
C.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7.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为防止火箭喷出的高温燃气将发射台烧坏,在发射台底部有两个互相连通的加满了水的巨大水池,随着火箭升空,池中会冒出团团“白气”,则这些“白气”是( )
A.火箭尾部喷出的水蒸气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池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D.燃料燃烧后冒出的白烟
8.“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与节气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一场秋雨一场寒”,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9.如图所示,用一电子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和直观显示温度)测出常温酒精的温度为26.5℃,将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探头从酒精中取出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10.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这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汽化成白雾
B.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
C.水银比酒精更易凝固,这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酒精的高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这是利用冰熔化吸热
11.生活中水有几种不同的“别名”,如冰、雪、雾、雾凇、雹、霜、露。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凝华形成的有 B.属于液化形成的有
C.属于凝固形成的有 D.形成过程放热的只有
12.以下描述的物理现象中,属于凝固过程的是( )
A.将冰块含在嘴里,冰块慢慢变小
B.点燃蜡烛,烛焰下方的蜡烛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C.用舌头舔冰棒,舌头被黏住了
D.酷夏阳光照射刚铺设的沥青路面,脚会被黏住
13.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放置很长时间后会变小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D.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14.如图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t只要比之前甲试管水的初始温度高就可以说明液化放热
C.将甲试管内的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二、填空题
15.小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其相反过程物态变化是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该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C;碘的沸点是184.4°C;水的沸点是100°C。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
16.温度计的使用:
(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_____;
a.取出适当的温度计;b.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e.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2)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_____。
17.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_______(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8.沸腾是液体内部和______(选填“上面”、“表面”或“下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并产生大量水蒸气。
19.家用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__的方法,使它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中的;使用时,打开阀门,它迅速______变成气体。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摸阀门,会感觉到阀门处的温度较______(填:“高”或者“低”)。
20.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______时_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现象。(第1、3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1.小华在家烧水,当水沸腾时他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水沸腾后小华把水壶从火焰上拿开,发现水会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持续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2.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 ____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 _____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三、实验题
2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停止记录。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硬纸板的作用______,从而缩短把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3)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图。
(4)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5)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由此可知当地的大气压强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由图中的两个图像可知,______的质量大一些。
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____℃,如果按照C的方式读数,则示数会 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___________,该物质的熔点为 ___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 _________过程。
25.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除了甲图所给实验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的目的是______;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______min;
(3)试管中的物质在第2.5min和3.0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物质熔化不需要吸热。这个结论是______的。(选填“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D
6.C
7.C
8.A
9.B
10.A
11.B
12.C
13.C
14.D
15.升华 凝华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16.badcfe 36.7 -3 1℃
17.甲 熔化
18.表面 变大
19.压缩体积 液化 汽化 低
20.凝固 放 升华
21.甲 吸热
22.56 B
23.铁圈 减少热量散失 A 96℃ 98℃ 低于 A
24.38 偏小 晶体 吸收 固液共存 50 慢 汽化
25.停表 水浴法加热能使物体受热均匀 晶体 3 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