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运动和力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巩固(1)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运动和力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巩固(1)练习题,共9页。
第三章运动和力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巩固(1)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2007年4月在我国的南海上空举行了战斗机空中加油的演习,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则此时( )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A.物体始终静止 B.锯条变扁C.汽车从静止起动 D.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3.如图所示,是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4.一列车长200m,以54km/h的速度通过长为1000m的大桥,则需要的时间是( )A.约67s B.80s C.约93s D.不能确定5.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黑板前的讲台桌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 D.来回走动的监考员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根据图像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10s时,甲、乙两车相距70m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D.以丙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7.国庆节,小明家和小亮家一起自驾游玩,两家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家汽车在小亮家汽车前5km的地方,公路旁的标志牌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观察到自家汽车的速度如图乙所示,并发现小亮家汽车经过10min追上了自家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当时环境声音为80dBB.小明家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m/sC.小亮家汽车超速行驶D.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亮家汽车最少需行驶20min才能追上小明家汽车8.如图所示A、B是相同的梯形物体,各图中它们都在同样的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B.C. D.9.下列估算最符合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 B.教室门高大约5mC.课桌上的笔落到地上用时约为0.5min 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km/h10.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实心球在D位置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心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实心球从B到C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实心球从C到D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实心球在D位置受到平衡力的作用11.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任何物体的静止都是相对的B.参照物必须选静止的物体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D.物体运动状态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12.某同学乘坐高铁由孝感北站去往武汉,在车上看到车厢内显示当时车速为288km/h。他估测车厢通过某一隧道用了5s,则该隧道长度约为( )A.1440m B.5184m C.400m D.40m1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不是改变物体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的原因B.实验表明,小车在毛巾上阻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慢,滑行距离最短C.由于小车具有惯性,到达水平面后能继续向前运动D.若水平面光滑,小车将保持一定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二、填空题14.漯河市郾城区白云山路沙河大桥已经全线通车。(1)桥长约343______(填单位)。(2)以河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______的。(3)通车后,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桥的时间为______。15.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如图甲所示,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在第0~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物体在4s~6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16.900s=______min,5mm=______nm,108km/h=______m/s。17.如图所示为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小车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小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18.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1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图2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_____球的运动。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甲车做_____直线运动,5~10s内,乙车的速度是_____m/s;(2)由图可知,甲、乙两车在_____s时相遇;(3)0~5s内,坐在甲车上的人看乙车是_____(选填“前进”或“退后”)的,t=5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m。(4)0~1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ν甲_____ν乙(选填“>”、“<”或“=”)。(5)如图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的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_____。20.运动场上男、女选手各一名分别跑40m的路程,要测量他们在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和_______。男、女选手分别跑完40m的路程,4名记时员的记录如表一所示;表一时间t(s)\路程s(m)10m20m30m40m男2.13.85.56.9女2.64.56.07.8表二速度(m/s)v1(10m内)v2(20m内)v3(30m内)v4(40m内)男_______5.35.55.8女3.84.4_______5.1根据表一的数据,计算男、女选手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填入表二,其中有二项未完成,请补上。分析表二不同路程跑步的数据,两名选手在这40m跑步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三、实验题21.如图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本实验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原理是______;(2)在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选填“甲”、“乙”或“丙”)。(3)小丽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丽同学______(选填 “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此时,以长木板为参照物,木块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m/s。(2)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填“大”或“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4)vBC_______(填“>”、“<”或“=”)vAC。(5)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______,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3.如图所示,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记录的数据如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0481216 (1)本实验所测得的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______;(2)物块0~5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24.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请用公式表达)。(2)实验中小华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 ___________。(3)图中BC段的路程sBC=___________cm,小车在AB段的速度vAB=___________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到达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据此所求出的BC段的平均速度vBC会偏 ___________。(5)小华在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直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C3.D4.B5.A6.D7.C8.B9.A10.D11.B12.C13.C14.m 运动 17.15s 15.0.25 2 16.15 5×106 30 17.变速 25 18.乙 甲 19.匀速 0 10 前进 10 = t2 20.皮尺 秒表 4.8 5.0 起跑慢,后来越来越快 21.二力平衡 丙 不一定 运动 22.40.0 0.25 小 同一位置 > 小 时间 23. 秒表 20 12 24.v= 便于测量时间 40.0 0.003 小 不正确 小车到达B点速度不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