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242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242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共4页。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意思,要通过观察插图、结合注释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首诗中,诗人的内心情感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插图、结合注释来展开想象,理解诗人客居异乡在重阳节想起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2.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重阳节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诗人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1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孤身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异客: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加倍,格外。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
小结
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