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1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2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3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4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5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6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7页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第8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课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自主诊断,析疑难合作探究,提能力分层集训,刷习题巩固提升,液体气体,传播速度,莫霍面,古登堡面,完全消失,突然下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素养]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的变化。(2)界面:①C :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A、B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②D :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A波 ,B波传播速度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 ,G为 ,H为地壳。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组成。
    [特别提醒] 岩石圈不等于地壳。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素养盘点 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请你分析并指出这种比喻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提示:合理: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黄为地核。不合理:半熟的鸡蛋,蛋黄是内液外固或整个蛋黄都是液态,与内核是固态不相符。
    1.A大气圈:(1)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 和 。(2)作用: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的圈层。3.C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自主诊断]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1~2题。1.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和地核。第2题,若海底储有石油,因横波不能穿过液体,故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选A。答案:1.D 2.A
    读“地球四大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对A圈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有机圈层 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 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⑤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
    解析:第3题,图中A为生物圈,它占据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故B为水圈,C为岩石圈,D项正确。第4题,A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是有机圈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项正确。答案:3.D 4.D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主题聚焦]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提示: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探究2: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提示: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地核和内地核。地壳、地幔、内地核为固体。外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
    探究3:在地幔部分发现有一个呈熔融状态的层叫软流层。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提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于该处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热量可能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核心归纳]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对点刷题]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面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古登堡面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答案:1.C 2.C
    读“一个震源的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图”,回答3~4题。
    3.当O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  )A.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B.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C.只有向下传播D.只有沿地表传播4.上图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丙与丁 D.甲与丁
    解析:第3题,图中地震发生位置位于地表,地震波有两种传播方向:一个是沿地表传播,另一种是向下传播。第4题,S波无法通过地核,所以丙与乙检测不到从O处向下传播过来的S波。答案:3.A 4.D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主题聚焦]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外部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下图是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序号代表外部圈层。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上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哪些圈层?提示:①水圈,②生物圈,③大气圈。探究2:连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是哪个圈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哪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提示:岩石圈。岩石圈与生物圈。
    [核心归纳] 地球外部圈层特点的比较
    [对点刷题]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读“九寨沟景色图”,回答5~6题。5.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6.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解析:第5题,翠海属于水圈,叠瀑涉及岩石圈,彩林属于生物圈,空气属于大气圈,所以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故选C。第6题,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故选C。答案:5.C 6.C
    北京时间2019年3月19日上午11点38分,位于墨西哥城东南方向约65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发生喷发。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1~3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认为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3.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第1题,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第2题,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③和④是地核,其中③为外地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④为内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第3题,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答案:1.B 2.C 3.A
    4.②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C.冰川 D.海洋5.①②③④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的是(  )A.④ B.②C.① D.③6.③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C.土壤 D.生物
    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在生物圈各组成因素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答案:4.D 5.B 6.D
    7.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第(1)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第(2)题,从A至B只经过地壳,从A至E,经过地壳和地幔,纵波在地壳和地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第(3)题,地核的外核为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2)8.0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等奖课件ppt,共60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评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主题探究,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鸡蛋有几层,活动一自主学习,拓展延伸,min,活动二小组讨论,古登堡界面,读图思考以下问题,上地幔,下地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