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同步习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529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同步习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529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同步习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52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同步习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52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同步习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52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 地球上的水循环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 地球上的水循环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54地球上的水循环同步习题原卷版doc、54地球上的水循环同步习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同步习题(解析版) 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云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因此,若云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形成,则属于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物态变化是液化;若云由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形成,则属于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物态变化是凝华。故应选C。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BCDA.“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化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答案】C。【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BCDA.山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C.花草上的“露珠”;D.房檐下的“冰凌”【答案】B。【解析】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D、房檐下的“冰凌”,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口中呼出的“白气”冰冻的衣服晾干玻璃上的“冰花”河面上的冰块【答案】B。【解析】A、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C、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D、河面上的冰块,是河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6.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考点】B。【解析】房顶上的雪没有熔化成水,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故选B。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答案】C。【解析】河水“冰封”是指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所以是凝固现象;“雪飘”是指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雪,所以是凝华现象。故选C。8.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答案】D。【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9.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故选C。10.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雾凇”的形成B.“雪花”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D.“冰柱”的形成【考点】D。【解析】A、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树枝上的冰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 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热。【答案】凝华;熔化;吸。【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发生的是凝华现象;雪在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故答案为:凝华;熔化;吸。1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答案】汽化;液化;凝华。【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从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答案】凝华;液化;放热;内侧。【解析】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这就使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属凝华现象。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故答案为:凝华;液化;放热;内侧。14.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升华,熔化。【解析】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熔化成水。故答案为:升华,熔化。15.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解析】(1)水是液态的,变干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液态变为了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答案为:汽化。(2)雾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液态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答案为:液化。(3)卫生球是固态的,消失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答案为:升华。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21·辽宁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冬天玻璃窗上的霜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吸收热量凝固成水;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A.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故A错误;B.冬天玻璃窗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C.冰吸收热量熔化,形成水,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故选D。2.(2021·内蒙古通辽市)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蒸气的凝华而形成的是( )。A.草叶上的露珠 B.屋檐下的冰凌C.树叶上的白霜 D.旷野上的白雾【答案】C。【解析】A.草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故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B.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变为了冰,是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树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变为了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旷野上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故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1·浙江杭州市)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答案】C。【解析】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5.(2021·山东临沂市)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冰融水开 B.雾绕险峰C.露润绿叶 D.霜打枝头【答案】A。【解析】冰熔化需要吸热;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6.(2020·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解析】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C。7.(2020·湖南常德)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玻璃片上,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冰花,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8. (2020·自贡)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答案】B。【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C、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错误;故选B。9.(2020·贵州黔东南)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答案】D。【解析】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0.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解析】(1)暖湿气流中携带的水分是气态的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雨。(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 地球上的水循环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3 噪声课堂检测,文件包含33噪声同步习题原卷版doc、33噪声同步习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4 光的折射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44光的折射同步习题原卷版doc、44光的折射同步习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