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桃园校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桃园校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桃园校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桃园校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桃园校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桃园校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1-2022学年紫荆中学桃园校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1.(3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7cm C.珠海冬天的温度约为30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3.(3分)下面不属于超声波的应用的是(  )A.蝙蝠在黑夜发现要捕食的昆虫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内的疾病 C.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D.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4.(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的凝固图象是(  )A B C D5.(3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6.(3分)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7.(3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秒,乙车的速度为2/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3分)“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     9.(4分)从上海到南京的2134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12134次动车组从苏州到常州用了      h,在常州停车      min22134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 095010331145发站时间091509531035 里程/km08416530010.(3分)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图形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和B振动的情况,其中      的音调低,     的响度小;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是乐音。11.(3分)噪声的强弱对人类影响非常大,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措施是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在人耳出减弱噪声的是      12.(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2713.(3分)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所在位置标注的温度为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三、作图题:(共7分)15.(2分)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16.(2分)画出AB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7.(3分)如图所示,一细光束射到平面镜MM'O点处,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大小。四、实验题:(共24分)18.(3分)秒表的读数是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m/s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19.(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0.(5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6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 98989898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表格内填的数据为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3)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乙中(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1.(3分)(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图中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向变化的图像。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图。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22.(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1)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 点,反射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F的右半边向后折,此时     (选填“有”或“没有”)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将     (选填“在”或“不在”)向后折叠的纸片上,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2)如果一束光沿原F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3)某同学利用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你认为表中数据与光的反射定律     (选填“相符”或“不相符”),原因是错把∠FOB当成     角了;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4)当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将     (选填“靠拢”或“远离”、)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角为     °。五、计算题:(共12分)23.(6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成都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24.(6分)声呐是声音的一种重要利用。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1)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3)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六、综合能力题:(共15分)25.(5分)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莉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象。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min2)凝固点为     ,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6.(5分)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这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      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3)如图丙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发声的不同,此过程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      的关系。27.(5分)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如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v/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72122010818441442474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图像应是下列哪些图像      2)由表数据可知144km/h     m/s,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3)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4)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请你在下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大致图像。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1.(3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7cm C.珠海冬天的温度约为30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步行速度约1.1m/s,故A错误;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7cm,符合实际,故B正确;C、珠海冬天的温度约为15℃,故C错误;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80μm,即0.08mm,故D错误。故选:B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分析】关于测量中的误差的定义,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解答】解:测量中的误差由测量工具、人为读数引起的,在测量过程中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不会消除误差。故选:A3.(3分)下面不属于超声波的应用的是(  )A.蝙蝠在黑夜发现要捕食的昆虫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内的疾病 C.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D.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分析】声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就传递信息来说,声音有“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就传播能量来说,声音有“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给病人清洁牙齿等。【解答】解:A、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的并捕食的,这是利用超声波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院利用的B超检查疾病,这是利用超声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是利用可听声来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的超声波,故D符合题意。故选:D4.(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的凝固图象是(  )A B C D【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5.(3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6.(3分)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选:D7.(3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秒,乙车的速度为2/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分析】由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乙做匀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是不变的,甲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图象得出6s甲、乙运动的路程,再根据甲和乙原来的距离,判断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从图象上能够分析出甲和乙在5s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据此判断出正误。【解答】解:A、乙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乙做匀速运动;甲的图象是一条过10.0m的射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甲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是错误的;B、因为甲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0,所以B是错误的;C、经过6s,甲依然在10.0m处;由图象可知,乙在6s内运动的路程是12m,甲和乙相距的距离为12m10.0m2m,所以C是正确的;D、由图象可知:乙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甲静止,通过的路程为0m,故D是错误的。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3分)“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对面的客车 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 站台 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小丽以对面的乘客为参照物,她与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客车开动了;2)小丽以站台为参照物,她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3)这个现象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往往不同),(其他说法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对面的客车;(2)站台;(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9.(4分)从上海到南京的2134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12134次动车组从苏州到常州用了   h,在常州停车  2 min22134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20 km/h 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 095010331145发站时间091509531035 里程/km084165300【分析】1)从动车时刻表找出苏州到常州的时间、在常州的停时间;2)从动车时刻表找出上海到南京的时间和路程,由速度公式算出动车从上海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表知2134次动车组从苏州到常州的时间为:t1103395340minh,在常州停车的时间:Δt103510332min2)由表知2134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时间为:t211459152.5h2134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的路程为:s300km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20km/h故答案为:(12;(212010.(3分)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图形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和B振动的情况,其中  B 的音调低, B 的响度小;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甲 是乐音。【分析】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此判断。【解答】解: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振动1次,AB振动的快,A的音调高;AB偏离原位置大,A的振幅大,A的响度大,B的响度小。由图可知,甲图中的声音有规律,乙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故答案为:BB;甲。11.(3分)噪声的强弱对人类影响非常大,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措施是  A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BC ;在人耳出减弱噪声的是  D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工厂里用的隔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ABCD12.(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甲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酒精 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27【分析】与一般温度计相比,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所以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乙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量程为﹣20℃~100℃,而酒精在78℃已经沸腾,不能作为乙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使用。故答案为:甲;酒精。13.(3分)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升华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熔化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变为雨滴落到地面,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14.(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所在位置标注的温度为  0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左 移动。(填“左”或“右”)【分析】我们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气体温度计跟液体温度计的差别在于气体温度计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向左推动液柱。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0;(3)左。三、作图题:(共7分)15.(2分)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解答】解:图中黑点E表示青蛙的位置,将E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E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故答案为:如图所示。16.(2分)画出AB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解答】解: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发光或反射光),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到达光屏下部A'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到达光屏的上部B',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17.(3分)如图所示,一细光束射到平面镜MM'O点处,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大小。【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解答】解: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60°,并标出反射角,如图所示:四、实验题:(共24分)18.(3分)秒表的读数是  217.5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25 m/s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90 cm【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机动车速度表采用的计量单位是km/h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秒表上,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37.5s217.5s图知:汽车速度表的指针指在“90”处,所以此时的速度为90km/h25m/s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6.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90cm4.00cm2.90cm故答案为:217.5s 252.9019.(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刻度尺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3 m/s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由图算出下半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由图可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小于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进一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解答】解: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根据公式可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由图可知下半段路程:ss1120cm60cm0.6m,下半段的时间为:t2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0.3m/s由图可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小于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所以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v刻度尺;便于测量时间;0.3变速。20.(5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6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 98989898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表格内填的数据为  96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乙中(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a 【分析】1)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为能正确的读数,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2)要掌握沸点的概念,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知道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逐渐上升;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逐渐上升;【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2)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逐渐上升;故a是水沸腾时。故答案为:(196;(298;低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a21.(3分)(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图中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向变化的图像。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  丙 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甲 图。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D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分析】1)根据影响沸点变化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质量和气压的变化来确定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根据水的加热时间不同,从水的质量多少来分析b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2)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1)由实验装置abc图可知,a装置烧杯上面加了一个盖,受气压变化影响,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丙图;由甲、乙两图像可知,水的初温相同,乙图加热较长时间水才能沸腾,原因可能是水过多,然后比较bc装置可知,c装置总烧杯内的水的质量较多,所以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乙图;则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甲图;2)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选:D故答案为:(1)丙;甲;(2D22.(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1)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 点,反射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F的右半边向后折,此时 有 (选填“有”或“没有”)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将 不在 (选填“在”或“不在”)向后折叠的纸片上,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2)如果一束光沿原F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图中的 OE 方向射出;3)某同学利用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你认为表中数据与光的反射定律 不相符 (选填“相符”或“不相符”),原因是错把∠FOB当成 反射 角了;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4)当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将 靠拢 (选填“靠拢”或“远离”、)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角为 0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3)因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4)当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入射角的定义,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定律回答;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0,结合反射定律回答。【解答】解:1)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纸板OF的右半边向后折,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有反射光,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故此时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即反射光线不在向后折叠的纸片上,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当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表中结论与光的反射定律不相符,原因是错把∠FOB当成反射角了;4)当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入射角减小,由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将靠拢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故答案为:(1)有;不在;同一平面;(2OE;(3)不相符;反射;(4)靠拢;0五、计算题:(共12分)23.(6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成都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分析】1)根据轿车的速度和限速的大小判断是否超速;2)已知路程为25km,计算所用的时间,根据v计算该区域的速度,然后再与限速比较即可判断是否超速。【解答】解:(1)因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t1041103110minh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50km/h150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答:(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24.(6分)声呐是声音的一种重要利用。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1)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3)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3)先利用svt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由于声波频率变高,所以潜艇B是靠近声呐,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等于原来的距离减去潜艇B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tt10s5sv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vt1500m/s×5s7500m3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sBvBtB20m/s×60s1200m因为声波频率变高,所以潜艇B是靠近声呐,则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s2s1sB7500m1200m6300m答:(1)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2)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7500m3)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As26300m六、综合能力题:(共15分)25.(5分)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莉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象。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10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10 min2)凝固点为 ﹣2℃ ,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 低 (选填“高”或“低”);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2)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解答】解:(1)∵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又∵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2)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答案为:(11010;(2)﹣2℃;低;(3)变多。26.(5分)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这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  振幅 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3)如图丙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发声的不同,此过程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  频率 的关系。【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由于音叉振动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根据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左右音叉之间有空气,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硬纸片划过的速度不同,硬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从而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答案为:(1)振动;振幅;(2)空气;不能;(3)频率。27.(5分)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如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v/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72122010818441442474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图像应是下列哪些图像  CD 2)由表数据可知144km/h 40 m/s,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0.6 s3)由这个测试可见, 原行驶速度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4)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请你在下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大致图像。【分析】1)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分析选项中的各个图像的运动状态即可;21m/s3.6km/h,据此进行单位换算;由表格数据可知当速度为144km/h时,对应的反应距离,再利用v求出此时司机的反应时间;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即可;4)由题意得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画出vt图像即可。【解答】解:(1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是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路程没有变化,因此是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图可知,st图像是倾斜直线,因此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CD2)由表数据可知144km/h40m/s由表格数据可知,当速度为144km/h时,反应距离为s124mv可知反应时间为:t10.6s3)由表格数据可知,原行驶速度越大,汽车制动距离越大,由此可见,原行驶速度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4)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因此汽车运动的vt大致图像如下所示:故答案为:(1CD;(2400.6;(3)原行驶速度;(4)如上图所示。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8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9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凤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凤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