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5258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5258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5258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3小题,共150分,共5页。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弘扬学术精神 打造学术精品 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打造学术精品,让世界认识“学术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学者的使命。推进学术研究、打造学术精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者要弘扬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学术研究说到底就是探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真理。对真理的探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理性特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善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成理性认识。缺乏理性精神的人,是难以认识和把握真理的,自然也就难以打造学术精品、取得学术成就。 学术精神还应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学术精神是一种造福于人类的精神、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诚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也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也可能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一个人若想在学术研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顾学术发展史,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马克思何以在衣食不足的生活困境中,能够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这显然与他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分不开。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马克思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仍能写出恢弘巨著的强大动力。再看爱因斯坦,他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辉煌成就,登上科学之巅,固然与他的智商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造福人类的博大胸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一个学者汲汲于名利,心里只装着自己,恐怕就难以为社会奉献学术精品。 学术研究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就要求学者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直至认识和掌握真理。因此,学术精神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精神。一个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是难以一下子认识和掌握真理的,其间难免要经历一些曲折甚至走一些弯路。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最忌自以为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绝对化,哪怕是自己觉得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修订,使其经受时间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向上攀登,才能打造学术精品。一个学者如果处处自以为是,不忍自己否定自己,不愿自己超越自己,断然拿不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摘编自段德智《弘扬学术精神才能打造学术精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学者切不可自以为是,要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B.学术研究要善于思考分析以形成理性认识,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C.冯友兰先生认为,想要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D.一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学术精品的多少取决于该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阐述了学术精神内涵和弘扬学术精神应“如何做”。B.主体部分每段的段首都有一个独立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总论点进行论证。C.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者打造学术精品,重在弘扬学术精神。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了举例、引用名言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理的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它具有理性特质。B.如果学者自以为是,不能勇于否定、超越自我,那么必然打造不出学术精品。C.马克思年轻时树立的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成为他在困境中创作的强大动力。D.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它服务人民,因此具有无上崇高性和神圣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杰克的微笑刘宇婷译 我年轻的时候在一个小厂工作,那阵子我刚认识迈克,他是个风趣的大块头,总爱开玩笑,搞些小恶作剧。迈克是头儿,有个叫皮特的总跟在迈克的屁股后头,工厂里还有个叫杰克的人,年纪比我们都大一些,他平时沉默寡言,从不凑热闹,也不惹是生非,3年来他一直穿着同一条打了补丁的裤子。他总是独自吃午饭,也不参与我们午休时的游戏。他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树下。自然而然地,杰克成了迈克捉弄的对象。有时候,杰克会在饭盒里发现一只活青蛙,或是在帽子里发现一只死老鼠,不过他往往好脾气地一笑了之。 后来,有一年秋天,厂子里没什么活儿,迈克请了几天假去打猎,当然,皮特也跟去了。他们答应大家,只要捉到东西,人人都有份。所以,当我们听说迈克真的捉到一只大牡鹿时都兴奋不已。我们听说的还不止于此。皮特向来是个守不住秘密的人,他说他们要借此机会好好捉弄杰克一把。 迈克把牡鹿切碎,为每个人包了一包肉。不过,他特意留下了耳朵、尾巴和蹄子——当杰克打开这份特别的包裹时,那情景一定很好笑。 迈克在午休时分发了礼物,每个人都从他手里接过包裹,打开看看,然后道声谢。他把最大的包裹留到了最后,那是专为杰克准备的。迈克的表情看起来颇有些洋洋自得。而皮特简直忍不住要笑出声来。像往常一样,杰克独自远远地坐在大方桌的一角。迈克把包裹推到他伸手可及的地方。所有人都坐在那里拭目以待。 杰克向来少言寡语,3年来他说话从没超过一百个字。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令人目瞪口呆。只见他把包裹紧紧抓在手里,慢慢站起身,对迈克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他的眼里已泪光闪闪,他的喉结上下蠕动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控制住自己。 “我知道你不会忘了我,”他感激地说,“我知道你会这么做的!虽然你爱开玩笑,但是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是个好心人。”他说着又哽咽起来,接着他环视我们道:“我知道我显得不太合群,可我从没有故意无礼,你看,我有9个孩子——还有一个患病的老婆,卧床不起已经4年了。而且永远都不会好了。有时候她病得厉害,我就不得不整夜照顾她。我的工资大部分都给她买药看病了,孩子们尽力帮我做事,但是有时候真的很难让他们填饱肚子。也许你们觉得我一个人偷偷吃饭挺可笑,其实,我想我是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的三明治里不是总有东西可夹。就像今天,我的饭盒里只有一根生萝卜……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这包肉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可能比在这里的任何人都重要,因为今晚我的孩子们……”他用手背抹去泪水,“我的孩子们能吃上一顿真正的……” 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我们始终全神贯注地看着杰克,谁也没有注意迈克和皮特。不过这会儿,我们都瞧见了他们,因为他俩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想夺过那个包裹。但是太迟了,杰克已经打开了包,开始检视他的礼物。他查看了每一只蹄子,每一只耳朵,最后拎起那只尾巴,那只软弱无力地晃来晃去的尾巴。这情景本应很好笑,却没有人发笑,一个人也没有。 最让人难受的时刻是杰克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个微笑,说谢谢的时候,在场的人谁也没有说话,只是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走上前去,默默地把自己的包裹放在杰克面前。我们猛然意识到,和杰克比起来,这包肉对自己而言是多么微不足道……(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杰克是个爱独处的人,不参与其他人的游戏,沉默寡言,是因为他想用这种方式摆脱繁重的生活压力。B.拿到肉包时,杰克假装内心异常激动,对迈克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他已经知道这又是迈克的小恶作剧。C.故事一开始就对杰克的性格与日常行为习惯等作了简要介绍,为下文情节的合理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D.故事的结局,众人都被杰克的不幸遭遇感动了,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肉包给了杰克。5.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克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6.本文以“杰克的微笑”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考查(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7.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伐其功 伐:讨伐 B.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逐渐C. 泣下沾襟 泣:眼泪 D. 叩关而攻秦 叩:攻打8.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宽厚而爱人 B.形容枯槁C.北收要害之郡 D.颜色憔悴9.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举贤以自佐 B. 自若也C.子卿尚复谁为乎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0.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B. 不顾恩义,背主畔亲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D.而倔起阡陌之中11.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斗诸侯 B.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C.欲因此时降武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雎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节)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B.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C.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D.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B. 顿首,叩头,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亦为书信中常用的敬辞。C. 驷马,四马共驾一车,乘坐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D.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为无灾祸或没有产生不良影响。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雎受辱于魏,得宠于秦。范雎在魏国受尽屈辱,几近被迫害致死,让魏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范雎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受到重用,官拜国相。B.范雎智赚须贾,巧辱对方。范雎得知须贾来到秦国,便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到客馆见须贾,假借见张相将其领进相府,不动声色地羞辱了对方。C.范雎有心报复,不失理智。范雎一心要报复须贾,但并未置对方于死地,而是在列数须贾罪状之后让须贾回魏国。D.范雎心系魏国,不忘故土。范雎虽被迫离开魏国,在秦国做了国相,但他的祖坟在魏国,先人葬在魏国的土地上,他仍然心恋魏国,未忘故土。1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1)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 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17. 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18.(1)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2)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3)《锦瑟》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叹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秋一过,氤氲于天地间的水汽便倏然散去,天蓝得如一汪海水,却 _______,偶而有几缕白云飘过,大地恪守着自己的宁静和沉实,将积攒了一春又一夏的阳光收集在一起,再铺展开来,即是遍地耀眼的金黄——千亩万亩的稻子熟了。_______的香气从低垂的穗子间散发出来,( ),带到村庄、农舍,带到更远的远方。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就是小小的一粒稻种,但那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或象征,而且是一份人类和土地之间的契约。农人们立了这个约定之后,就得一步步_______,付出自己的汗水、情感、智慧……大地则如一个_______的魔术师,( )。先是一个细嫩的芽儿,由鹅黄而嫩绿地演变着,然后一棵、三棵、五棵……直到稻秧里慢慢传输、流动着的浆液在穗子上、稻壳里悄悄凝结成晶莹的玉,大地终于兑现了庄严的承诺。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波澜壮阔 沁人心脾 身先士卒 胸有成竹B.波澜不兴 赏心悦目 身先士卒 心照不宣C.波澜不兴 沁人心脾 躬耕践行 胸有成竹D.波澜壮阔 赏心悦目 躬耕践行 心照不宣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就是小小的一粒稻种,但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或象征,而且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的一份契约。B.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就是小小的一粒稻种,但那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或象征,而且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的一份契约。C.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就是小小的一粒稻种,但那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或象征,而是一份人类和土地之间的契约。D.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就是小小的一粒稻种,但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或象征,而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的一份契约。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立即把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承诺在心,却秘而不宣B.立即被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秘而不宣,却承诺在心C.立即被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承诺在心,却秘而不宣D.立即把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秘而不宣,却承诺在心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A(D项,主客倒置,原文“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应该取决于“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而且缺少原文中的限定“很大程度上”。B项曲解文意,“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目的,而是过程,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C项,选项所陈述观点并非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冯先生的观点是“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选项的表述是作者的观点。)2.B(第四段段首句不是文章的一个独立的分论点,第四段内容是对第三段分论点的举例论证。)3.D(偷换概念,原文“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可知,是“学术研究的真理”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4. B5. ①忍耐力强:面对生活中遭遇不幸和贫穷的窘境他独自偷偷忍受,面对种种捉弄,他一笑了之。②心地善良:即便是经常捉弄他的人,他也认为对方是个好心人,并不真正放在心上。③责任心强:对病重的妻子不离不弃,关心照顾,工资大部分都用于给妻子买药。④富有爱心:觉得愧对懂事的孩子们,当他认为由于迈克的“爱心”孩子们能真正吃上鹿肉时,激动得泪水盈眶。 (每点2分,3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6. ①这个微笑体现了杰克的善良与宽容,当遭到别人捉弄时仍然保持微笑是那样的难能可贵。②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围绕“杰克的微笑”而展开,杰克的微笑是在受到捉弄时,一种尴尬无奈而又勉强的微笑,正是这个微笑唤起了大家的博爱之情,令众人伸出援助之手,把故事推向高潮。③升华主旨,这是善良弱者的无奈的笑,这一笑触动了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令那些有意或无意有不良之举的人顿悟而报之以善。(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杰克假装内心异常激动”错误,从“对迈克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他的眼里已泪光闪闪,他的喉结上下蠕动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控制住自己……”可知,杰克的激动并不是假装的;另外,“他已经知道这又是迈克的小恶作剧”错误,从“杰克已经打开了包,开始检视他的礼物。他查看了每一只蹄子,每一只耳朵,最后拎起那只尾巴,那只软弱无力地晃来晃去的尾巴。这情景本应很好笑,却没有人发笑,一个人也没有。最让人难受的时刻是杰克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个微笑,说谢谢……”可知,他也不知道这又是迈克的小恶作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杰克成了迈克捉弄的对象。有时候,杰克会在饭盒里发现一只活青蛙,或是在帽子里发现一只死老鼠,不过他往往好脾气地一笑了之”“你看,我有9个孩子——还有一个患病的老婆,卧床不起已经4年了。而且永远都不会好了。有时候她病得厉害,我就不得不整夜照顾她。我的工资大部分都给她买药看病了,孩子们尽力帮我做事,但是有时候真的很难让他们填饱肚子。也许你们觉得我一个人偷偷吃饭挺可笑,其实,我想我是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的三明治里不是总有东西可夹。就像今天,我的饭盒里只有一根生萝卜……”可知,面对生活的重压和别人的捉弄,他选择了默默忍受,可见杰克的忍耐力极强;从“他感激地说,‘我知道你会这么做的!虽然你爱开玩笑,但是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是个好心人。’”“杰克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个微笑,说谢谢”可知,杰克心地善良,他总是用善意去看待别人,即使是对待捉弄自己的人,也不会选择记恨;从“我有9个孩子——还有一个患病的老婆,卧床不起已经4年了。而且永远都不会好了。有时候她病得厉害,我就不得不整夜照顾她。我的工资大部分都给她买药看病了”可知,杰克责任心强,全心全意照顾病重的妻子和孩子们,宁可自己受苦;从“他用手背抹去泪水,‘我的孩子们能吃上一顿真正的……’”可知,杰克富有爱心,他为孩子们终于能真正吃上鹿肉激动得流泪。【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联系小说内容“最让人难受的时刻是杰克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个微笑,说谢谢”可知,面对别人的捉弄,杰克选择了宽容的对待,“杰克的微笑”体现了杰克的善良宽厚的性格;从小说的情节来看,“最让人难受的时刻是杰克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个微笑,说谢谢的时候,在场的人谁也没有说话,只是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走上前去,默默地把自己的包裹放在杰克面前。我们猛然意识到,和杰克比起来,这包肉对自己而言是多么微不足道……”,众人被杰克的坚忍宽厚品格打动,纷纷伸出援手,“杰克的微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揭示小说主题的角度来看,这是“杰克的微笑”打动了周围的人,让他们认识到这是一位备受生活重压的伟大的丈夫和父亲,从而激发出内心的善意,“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走上前去,默默地把自己的包裹放在杰克面前”,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旨,传递人们的温情和善意。7.A 8.C 9.D 10.C 11.D12. B13. B14. D15. (1)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张君熟悉的朋友啊?(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雎认罪。【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中的“所以”表示原因,其间不可断开,排除A、C;“恋恋”是一个叠词,表示依恋之情,不可断开,排除D;“故释公乃谢罢”中的“公”是“释”的宾语,不是“谢罢”的主语,“释公”中间不能段开。【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顿首”不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最隆重的是“稽首”。【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项,“心系魏国,不忘故土”的归纳和事实依据不当。文中“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是针对当时诬其“有外心于齐”而言,并非言现时的心态。【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1)“去留”,成败;“孺子”,年轻人;“客”,朋友;“习”,熟悉;句意1分。(2)“见卖”,被诓骗;“乃”,就;“肉袒膝行”,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因”,通过;句意1分。参考译文: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雎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范雎说:“是啊。”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雎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雎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须贾趁便问道:“秦国的相国张君,你知道他吧。我听说他在秦王那里很得宠,有关天下的大事都由相国张君决定。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张君熟悉的朋友啊?”范雎说:“我的主人很熟悉他。就是我也能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见给张君。”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雎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于是范雎派人挂上盛大的帐幕,召来许多侍从,才让须贾上堂来见。须贾见到范雎连叩响头口称死罪。范雎说:“你的罪状有三条。从前楚昭王时申包胥为楚国谋划打退了吴国军队,楚王把楚地的五千户封给他作食邑,申包胥推辞不肯接受,因为他的祖坟安葬在楚国,打退吴军也可保住他的祖坟。现在我的祖坟在魏国,可是你前时认为我对魏国有外心暗通齐国而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当魏齐把我扔到厕所里肆意侮辱我时,你不加制止,这是第二条罪状。更有甚者你喝醉之后往我身上撒尿,你何等的忍心啊?这是第三条罪状。但是你之所以能不被处死,是因为从今天你赠我一件粗丝袍看还有点老朋友的依恋之情,所以给你一条生路,放了你。”于是辞开须贾,结束了会见。随即范雎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决定不接受魏国来使,责令须贾回国。【答案】16. A17. 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②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是和平宁静的春景,是亲人团聚的佳节,而在“路几千”的遥远边关,从征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每条2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顿生愤懑之情”错误,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对比角度来看,诗歌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前后构成鲜明对比。从虚实结合角度来看,诗歌标题是“春思”,第一句“莺啼燕语”是眼前实景,第二句“马邑龙堆”是想象,虚实结合,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从修辞角度来看,“燕语”以“语”来形容燕子的鸣叫,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表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18.(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9.C 20. D 21.C【19题详解】第一组词语,“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波澜不兴”多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引申为看见风浪不惊慌,比喻心态镇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语境是“天蓝得如一汪海水”,说明天空很宁静祥和,故选“波澜不兴”。第二组词语,“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赏心悦目”指指因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欢畅。语境是讲“香气”,故选“沁人心脾”。第三组词语,“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躬耕践行”指亲自干农业生产,语境是农人们亲自干农业生产,践行与土地的契约,故选“躬耕践行”。第四组词语,“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 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而“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语境是说大地是很有主意的魔术师,故选“胸有成竹”。【20题详解】原句的主要病因是:语序不当和关联词的使用不符合上下文语境的逻辑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不仅……而且”表递进。语境是说“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就是小小的一粒稻种”,而画线句后面的文字是“农人们立了这个约定之后,就得一步步躬耕践行”,后文的“约定”呼应的就是前面的“契约”,所以并没有肯定是“仪式或象征”。所以,要排除含有“不仅……而且”的表述B,AC项上下句的关联词不搭配。【21题详解】第一个括号前面的语境是:“沁人心脾的香气从低垂的穗子间散发出来”,主语是香气,后文是“带到村庄、农舍,带到更远的远方”,显然是“香气”被“风”带到,所以选被动句,从而排除AD。“承诺”和“不宣”之间有承接关系,前后不能换,所以第二空填“承诺在心,却秘而不宣”,排除B项。22.答案: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每点1分,句子简洁流畅1分)2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作文要准确立意,就必须认真审读材料。立意方向:1.侧重于“今天”来谈两者关系:①今天是明天的基础(或“今天是明天的准备”)②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未来;(或“今天可以为明天努力”)③理想很重要,但把握现实更重要;④现实是理想的土壤;⑤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2.侧重于“明天”来谈两者关系:①明天是今天的希望;(或“明天是今天努力的动力”)②把握当下,是为了实现理想;③今天错失了,明天还有希望;④明天可以弥补今天的遗憾;⑤有了明天才能认知今天的意义和价值…… 3.两者并重谈关系:①既要把握当下,又要憧憬未来;②既要现实追求,又要梦想情怀;③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④不要因为今天存在就忽视明天的意义,⑤不能为了今天而忘记明天,⑥今天的幸福容易被明天遮住……4.其他说明:①无论从哪个方向立意写作,都要注意扣住材料含意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②只谈今天或只谈明天;或者只谈今天和明天,但未揭示二者关系,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③跳出“今天和明天”这一话题,而空谈其它关系的,属于不符合题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诗词之美,美在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Word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