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实验与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下列数值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家庭用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104μm D.男老师讲课时声带每秒振动18次2.(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3.(2分)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5: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两车速度之比是( )A.10:9 B.9:10 C.5:2 D.2:54.(2分)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5.(2分)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甲乙相比(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甲701100乙110700A.甲声音的响度较大 B.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C.乙声音的音调较高 D.甲乙的音色不同6.(2分)下列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对应中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D.镜中花水中月——光的反射7.(2分)如图所示,我们从水面上斜着看插入水中的筷子,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图中的光路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8.(2分)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虚像9.(2分)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 )A.道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B.能用超声波探测潜艇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小孔成像时,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2分)下列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A.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等效替代法 B.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控制变量法 C.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用相同的力量拨动钢尺——控制变量法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相同的另一支蜡烛与像比较——转换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4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为 。12.(4分)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以 (选填“太阳”或“地面”)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层里穿行,这是以 (选填“月亮”或“云层”)为参照物。13.(4分)今年疫情期间,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各年级教师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老师们的声音由声带 产生,通过录音设备录入电脑,再经网络通信传输到学生笔记本电脑上,由笔记本电脑上的声音输出设备播放,如图所示,老师的声音最终通过 传到学生的耳中。14.(4分)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其中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等于 ,折射角等于 。15.(4分)疫情期间,我校实行分段就餐,同学们需排队进入食堂,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如果初二某班队列长20m,队伍行进速度为0.8m/s,那么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 s。16.(4分)一只小鸟在深度为10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距小鸟 m,在小鸟向水面俯冲过程中,它在湖面中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三、实验与作图题(17题4分,18题5分,19题3分,20题6分,共18分)17.(2分)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18.(2分)物理老师将两个相同的玻璃砖平行固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两玻璃砖之间是空气),老师用激光灯从A点射出一束光斜射入玻璃砖,经过两次折射后,恰好从B点射出,请画出此光束大致的传播路径。19.(3分)在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时,小明做了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1)测量气泡运动速度的原理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请你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时间/4812162024路程/cm5.016.030.040.050.060.0速度/(cm/s) 2.002.502.502.502.50(4)分析可知,气泡在此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是 。(5)本实验采用气泡做研究对象进行速度的测量,是因为气泡的运动速度比较 (选填“快”或“慢”),方便测量运动时间。20.(3分)物理兴趣小组选用了图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2)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 (选填“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者“不变”),且折射角总是 相应的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者“不变”)。21.(6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和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明应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玻璃板应该 (选填“水平”或“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2)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面,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3)做完一次实验后,小明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做了几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四、计算题(21题4分,22题6分,共10分)22.(4分)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曲阜某景区巡警也用上了电动车巡逻,如图所示,此电动车充满电后,能以72km/h的最快速度连续行驶360km。求:(1)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多长时间?(2)在某次巡逻中,巡警以5m/s的平均速度绕景区行驶一周,用时40min,则巡警绕景区一周的路程为多少千米?23.(6分)如图所示,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该列车在100s内能匀速行驶1.5km的路程,求:(1)该列车的行驶速度;(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8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m;(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解答】解:A、家庭用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cm,故A不符合实际;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即3×108m/s,故B不符合实际;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在1cm=104μm左右,故C符合实际;D、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老师讲课的声音我们能听到,所以声带每秒振动至少在20次以上,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解答】解:由s﹣t图象可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前2s内,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置没有变化,则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2~4s 内,乙是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4s时,甲是运动的,而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则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2 m/s,故C正确;D、由s﹣t图象可知,前3s 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而甲运动的路程小于8m,所以,3s时甲在乙的后方,故D错误。故选:C。3.【解答】解:由题意知s甲:s乙=5:3,t甲:t乙=3:2;==×=×=×==10:9;故选:A。4.【解答】解: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家乡的口音,其意思是音色不变,故A正确;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故C正确;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B。5.【解答】解: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的响度为70dB,乙的响度为110dB,则甲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故A错误,B正确;C、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故C错误;D、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所以甲乙的音色相同,故D错误。故选:B。6.【解答】解:A.立竿见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C.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镜中花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D。7.【解答】解: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A、图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应该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A错误;B、图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故B正确;C、图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一侧了,并且传播方向也错误,故C错误;D、图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D错误。故选:B。8.【解答】解: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故选:D。9.【解答】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B、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即回声定位),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像可大可小,故B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10.【解答】解:A、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是通过水的振动判断声音的产生条件,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错误;B、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少;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采用的是推理法,故B错误;C、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用相同的力量拨动钢尺,控制响度,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另一根相同的蜡烛与像比较,观察是否与像重合,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50cm对齐,右侧与6.5cm对齐,估读为6.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50cm﹣3.50cm=3.00cm。故答案为:1mm;3.00cm。12.【解答】解:太阳东升西落,相对于地面来说,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月亮相对于云层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选择云层为参照物。故答案是:地面;云层。13.【解答】解:老师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中。故答案为:振动;空气。14.【解答】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故答案为:OG;30°;45°。15.【解答】解: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的时间为:t===25s。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25。16.【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一个虚像;且像与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鸟距水面3m时,像距水面也是3m,故像与小鸟的距离是6m;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特点可知,若小鸟向水面俯冲过程中,则它在湖面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6;不变。三、实验与作图题(17题4分,18题5分,19题3分,20题6分,共18分)17.【解答】解:连接SS′,作出SS′的垂直平分线既为平面镜的位置,SA交于平面镜点A,连接S′A并延长,作出SA的反射光线AB,如图:18.【解答】解: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于上方玻璃砖的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空气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先过O′点垂直于下方玻璃砖的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下方玻璃砖内部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上方玻璃砖内部的入射光线AO平行,如图所示:19.【解答】解:(1)(2)测量气泡运动速度的原理是v=,则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和运动时间,需要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3)气泡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v===1.25cm/s;(4)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开始时气泡做加速直线运动,后来做匀速直线运动;(5)本实验采用气泡做研究对象进行速度的测量,因为气泡的运动速度比较慢,方便测量运动时间。故答案为:(1)v=;(2)刻度尺和秒表;(3)1.25;(4)开始时气泡做加速直线运动,后来做匀速直线运动;(5)慢。20.【解答】解:(1)将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即: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也由小变大,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故答案为:(1)在同一平面内;(2)由小变大;大于。21.【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根据实验的要求,须将玻璃板垂直在水平面上;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3)做完一次实验后,小明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做了几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故答案为:(1)较薄;垂直;大小; (2)不能;虚; (3)得出普遍规律。四、计算题(21题4分,22题6分,共10分)22.【解答】解:(1)由 v=得,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的时间:t===5h;(2)绕景区行驶速度:v′=5m/s=18km/h,绕景区一周的路程:s′=v′t′=18km/h×40×h=12km。答:(1)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5h;(2)巡警绕景区一周的路程为12km。23.【解答】解:(1)该列车的行驶速度v===15m/s;(2)由v=可得,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路程:s′=vt′=15m/s×18s=270m,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s楼=s′﹣s车=270m﹣120m=150m;(3)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路程:s″=s楼﹣s车=150m﹣120m=30m,由v=可得,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t″===2s。答:(1)该列车的行驶速度为15m/s;(2)该居民楼长度为150m;(3)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是2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